“孫子是個可憐的娃娃,連自己爸爸面都沒見過,媽媽長什么樣子也不知道。”每當說起 10 歲孫子小科的身世,奶奶呂鳳仙的眼角就總掛著淚水。孫子還沒出生時,兒子就因意外遇難離世;等孫子剛滿月,兒媳也離開了這個家。一個襁褓中的嬰兒,眨眼間就成了沒爹沒媽的孩子。呂鳳仙心里明白,兒子已經不在了,她如今唯一的念頭,就是拼盡全力把孫子拉扯長大。圖為呂鳳仙和孫子小科。
回想起十年前的往事,呂鳳仙心里只剩后悔。她總想,若是當初能勸住兒子,他就不會出國打工,更不會遭遇那場橫禍。事情還要從 2014 年說起。那時兒媳剛懷孕不久,村里正刮起出國打工的熱潮。兒子興沖沖地跟她說:“媽,我也想出去闖闖,國外掙得多,孩子也要出生了,以后用錢的地方多著呢。”
聽著兒子的話,呂鳳仙心里直打鼓,總覺得不安全,可兒子鐵了心要去,她怎么攔也攔不住,只能反復叮囑兒子在國外照顧好自己。兒子走的那天,她心里七上八下的,卻只能在心里一遍遍安慰著自己。圖為小科。
兒子走后第三個月,呂鳳仙正在地里摘土豆,村上的領導慌慌張張跑來,說她兒子打工的礦山出了礦難,人沒了。呂鳳仙手里的菜籃子 “哐當” 落地,土豆滾了一地。等同鄉把兒子遺體帶回村,呂鳳仙給兒子簡單地處理了后事。
那年過年,別家張燈結彩,她家卻死氣沉沉。兒媳挺著大肚子整日坐在床邊發呆。“孩子,不管咋樣,得保重身體,肚里的孩子是念想。”兒媳只是點點頭,沒說話。呂鳳仙知道,兒媳心里苦,可她除了勸,也沒別的辦法。
開春后,兒媳順利生下個男孩。看著孫子皺巴巴的小臉,眉眼間像極了兒子,她抱著孩子,眼淚又止不住地流:“要是你爸還在,該多高興。”月子里,呂鳳仙每天給兒媳燉雞湯、煮雞蛋,生怕她坐不好月子。可小科剛滿月那天,兒媳說回娘家拿點東西,就再也沒回來。
呂鳳仙去親家找過,人家說不知道她去哪了。她心里清楚,兒媳還年輕,不該被這個破碎的家困住,只是可憐了孫子,剛來到世上就沒了爹娘。
孫子一歲多的時候,老伴突發腦梗,落下偏癱的毛病,整天躺在床上,吃喝拉撒都得人伺候。呂鳳仙一下子扛起了照顧老小的重擔。她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先給老伴擦身、換尿布,再給孫子穿衣、喂飯,然后下地干活,日子就這樣一天天重復著,孫子也在不知不覺中漸漸長大。地里種著幾畝玉米和花生,是家里主要的口糧。她的腰早就累出了毛病,彎久了就直不起來,每次都要扶著膝蓋慢慢起身,疼得齜牙咧嘴。
小科上小學后,懂事了不少,會幫著奶奶給爺爺端水、遞東西。可他還是會問起爸媽。有天放學回來,他指著同學的全家福說:“奶奶,我也想要這樣的照片。” 呂鳳仙把家里那個舊相框拿出來,里面是兒子生前的照片,她用紅布蓋著,一直沒敢讓小科看見。
“這是你爸爸。” 她掀開紅布,聲音有些顫抖。小科盯著照片看了半天,小聲說:“爸爸長得真好看。” 從那以后,小科常常對著照片發呆,卻再也沒問過媽媽的事。圖為小科看爸爸照片流眼淚。
這幾年,呂鳳仙的身體越來越差,高血壓、關節炎找上門來,藥從沒斷過。可她舍不得買貴的藥,總是去村衛生室拿最便宜的。有次她頭暈得厲害,差點栽倒在灶臺前,幸好小科放學回來扶住了她。“奶奶,你別硬撐了,咱們去醫院看看吧。”小科哭著說。呂鳳仙摸了摸孫子的頭,笑著說:“沒事,奶奶歇會兒就好了,去醫院要花好多錢呢。”她心里清楚,家里的錢得省著花,老伴的藥不能停,小科上學也需要錢。
如今,小科已經 10 歲了,呂鳳仙卻更愁了,她的背越來越駝,家里的米缸見了底,她只能去鄰居家借點糧食周轉。有天晚上,她躺在床上翻來覆去,走路都有些不穩,地里的活兒漸漸干不動了。看著懂事的孫子,她在心里暗暗發誓:就算拼了這條老命,也得把孫子拉扯大。可眼淚卻不爭氣地流了下來,浸濕了枕巾。她不知道,自己還能撐多久。原創作品,嚴禁任何形式轉載,侵權必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