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1606字,閱讀需要5分鐘
清晨煮面條時,火不能太急。
水沸了就轉小火,讓面條在水里慢慢舒展,若是急著添柴,反而容易煮糊。
這像極了做事的道理:心定了,火候就準了,再普通的食材也能煮出好味道;心要是飄了,手忙腳亂間,再好的料子也會糟蹋。
窗臺上的綠蘿長得慢,卻從不慌。
它的根在土里悄悄蔓延,葉尖朝著光的方向一寸寸伸展,從不去羨慕隔壁那盆開花的月季。
人也一樣,那些看似走得慢的人,往往是把心思沉在了腳下的路,每一步都踩得扎實。
反倒是那些心浮氣躁的,總想著一步登天,結果腳步虛浮,稍不留意就會摔跤。
掃地的時候最能見心性。
若心里想著別處的事,掃帚就會東一下西一下,墻角的灰塵總也掃不干凈;若是安安心心盯著地面,順著紋路一下下往前推,不多時就能把屋子收拾得亮堂。
其實做事和掃地沒兩樣,心在哪,力氣就往哪使,專注了,再瑣碎的事也能做得漂亮。
老座鐘的鐘擺從不偷懶,左右搖晃的幅度分毫不差。
它不管外面是刮風還是下雨,只顧著自己的節奏,所以才能準確地計量時間。
人要是能有鐘擺這份定力,就不怕事做不成。
怕就怕三心二意,做著這件事,眼睛卻盯著那件事,手里的活還沒干完,心思早就飛遠了,到頭來什么都抓不住。
泡茶有個講究,叫“候湯”。
水燒開后不能馬上沖茶,得等它稍微涼一點,溫度剛好時再注水,茶葉才能在水里慢慢舒展,釋放出最醇的香氣。
這等待的功夫,就是修心的過程。
做事也需要這份 “候湯” 的耐心,別急著求結果,先把心穩住,讓該來的慢慢到來。
心要是等不及,火候就錯了,再好的茶也泡不出味道。
補襪子的線要穿得勻。針腳密一點沒關系,怕的是心不在焉,一針歪了,后面的線就都跟著亂。
生活里的事也是一串線,一件事做不穩,后面的事就容易跟著出岔子。
與其慌慌張張趕進度,不如沉下心來把眼前的事做好,就像補襪子時把每一針都縫牢,后面走路才踏實。
曬被子要選晴天,還得時不時翻個面。
讓陽光均勻地鋪滿每一寸布料,晚上蓋著才暖和。
要是曬的時候三心二意,忘了翻面,被子就會一半暖一半涼。
這多像做事,心思分散了,力氣就用不均,結果自然會打折扣。
唯有全心全意對待,把光和熱都聚在一處,才能有最好的收獲。
剝豆子的時候,手和眼要跟上。
眼睛盯著豆莢,手指順著紋路剝開,一顆一顆放進碗里,心里要是想著別的,就容易把豆殼也混進去。
其實人這一輩子,能做好的事就像碗里的豆子,得一顆一顆慢慢剝。
心不靜的時候,連豆子都剝不干凈,又怎能指望做成大事?
雨打芭蕉的聲音很規律,滴答,滴答,不急不躁。
它從不管有沒有人聽,只顧著自己的節奏,卻偏偏能讓人的心靜下來。
這就是專注的力量,不用刻意張揚,自會有一種安定人心的氣場。
做事若能有這份從容,不被外界的雜音干擾,就像雨打芭蕉那樣專注,再難的事也能慢慢理順。
磨剪刀的師傅總低著頭,眼里只有刀刃和磨石。
他的手握著剪刀,一來一回,力道均勻,直到刃口變得鋒利。
這份專注讓普通的剪刀有了新的生命,也讓平凡的日子有了重量。
人活著,能把一件事磨到極致,就是了不起的本事,而這本事的起點,就是不飄忽的心。
其實心不飄,不是說要一動不動,而是做事的時候能穩住神。
就像走路時眼睛看著前方,腳踩在地上,既知道要去哪里,也清楚腳下的路。
心定了,手腳就有了準頭,事情自然就穩了。
生活里的風雨再大,只要心不慌,腳步就不會亂,就像老船在浪里搖晃,卻總能穩穩地駛向岸邊。
別總想著一口氣吃成胖子,也別總羨慕別人跑得快。
把心沉下來,像種莊稼那樣,春耕夏耘,等著秋收,該澆水時澆水,該施肥時施肥,不偷懶,不急躁。
你會發現,那些踏踏實實做過的事,就像種在地里的莊稼,到了時候自然會有收成,而這份收成,比任何急來的浮華都要扎實。
心不飄,事才穩,說到底,是讓心跟著事走,而不是讓事跟著心跑。
做事的時候,就把心放在事上,吃飯的時候好好吃飯,走路的時候好好走路,睡覺的時候好好睡覺。
看似簡單的道理,做到了,日子就會變得清明,事情就會變得順暢,就像平靜的湖面,能清晰地映出岸邊的風景,也能穩穩地托住行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