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品牌人還沉迷于“精準營銷”的話術,企圖用一個窄人群、一個細分圈層打透市場,但現實是:用戶越來越復雜,消費場景越來越模糊,所謂的“精準”不僅成本高、效率低,更陷入“越投越窄、越做越小”的戰略陷阱。
品牌戰役的雙重終極KPI
先回歸品牌本質,品牌不是營銷、不是廣告、不是定位、不是超級符號,品牌本質是在做用戶+心智。
再回歸品牌的終極目標KPI,在于通過“用戶滲透”實現可持續增長,其核心包含兩大維度:
生意滲透率:驅動用戶購買行為,量化市場占有率;
心智滲透率:占領用戶認知高地,塑造品牌心智共識。
這兩點也是品牌戰役的核心目標。當生意滲透率僅反映用戶“購買過”,心智滲透率則決定用戶“為何重復購買”。二者如同品牌增長的雙螺旋:
無心智的生意:陷入價格戰與流量依賴,增長不可持續;
無生意的心智:淪為虛空品牌敘事,脫離商業本質。
品牌戰役無需精準定位,而需要有清晰的品牌戰略
正因為品牌戰役是一套組合拳,而非碎片化的某個執行,所以必須要戰略先行。沒有清晰地戰略目標和策略指引,會出現如下踩坑問題:
首先,容易受到內部外部的各種影響,而走偏
清晰地品牌戰略是為了幫助內部團隊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共同的動作指引,不然就很容易在執行當中受到各種各樣的的外力影響,內部總是有各種各樣的嘈雜聲音,外部總是會有各種各樣的因素影響,所以沒有堅定的共同的目標指引,很容易就會走偏。
其次,容易糾結于細節,而忽略大局
因為品牌戰役是一整套組合拳,因為是體系化的整盤落地動作,所以執行當中,不用特別糾結某個細節,只要局部執行不是重大失誤,都不太會影響全局。但假如沒有清晰的品牌戰略和策略指引,就容易讓團隊陷入到細節問題當中拔不出來,而忽略掉整體大盤的目標。
第三,容易吃力不討好,花大錢辦小事
因為缺乏組合拳的戰略思維,所以特別容易糾結,在細節上面花了很多冤枉錢,在某些碎片化執行上面,但無助于整體大戰略目標,反而就會出現花了很多錢其實沒有太大的效果,尤其是只能買一點銷量回來,卻無助于品牌資產和新質的沉淀。
第四,容易拉低團隊整體能力素質
品牌戰役是需要更優秀的體系化人才團隊能力,而碎片化執行是不需要相對優秀的人才團隊能力的,假如一個家企業內部不停的進行碎片化執行,那相應就會反向淘汰優秀人才,而只會留下來一些整天推進瑣碎事情的初級人才,哪怕這個人的title叫做副總裁,只要他沒有體系化的戰役能力體系,也只能算是初級人才或者助理型人才。只有通過戰役,才有可能培養出一支通力配合的戰役作戰團隊,這支團隊才有可能支撐品牌跨越式大增長、甚至走向百億。
品牌戰役的用戶策略不是人群細分
品牌戰役的用戶策略如何制定?
首先,要對用戶進行正確專業的劃分:
重度用戶:經常購買的用戶
輕度用戶:偶爾購買的用戶
新用戶:壓根沒買過的用戶。
品牌戰役的用戶策略,要牢牢以“用戶大滲透”為原則——要針對更多的輕度用戶和新用戶,做大用戶滲透率,用戶要廣、滲透率要大,否則就不叫戰役,那叫游擊戰。
品牌戰役面向的用戶,和大家過往經驗當中理解的精準用戶細分,是相反的。品牌戰役不是針對重度用戶的,而是針對輕度用戶和新用戶等廣泛人群的。如果你今天針對的還是重度用戶,那你就會陷入到原來老路上面去,效率非常低,滲透率太小,而且,重度用戶不接受被反復薅羊毛和反復觸達。
為什么創始人要警惕對重度用戶的過度投入?
數據幻覺:復購率提升易掩蓋新客增長停滯的危機;
認知繭房:重度用戶形成的“信息回音壁”阻礙破圈;
邊際衰退:每增加1次觸達,用戶敏感度會持續下降
品牌戰役的用戶策略是要將資源投向“冰山下的90%”——輕度/新用戶才是品牌增長的根本來源。
如果大家閱讀過品牌經典書籍,包括《品牌大滲透》、《非常的營銷》等,書中所講,做品牌,千萬不能瞄準的是重度用戶、忠誠用戶、種子用戶。你越想要瞄準他,反而越就瞄不準,反而沒有辦法做大用戶滲透率,反而會越做越窄,就又變成一個精細化的游擊戰了。
不錯過我們的每一篇推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