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蒔被公告開除之后,網絡上引發了大量討論,觀點各異。
在相關的討論中,注意到一個自稱擁有60萬粉絲、名為“日新說”的賬號(運營者信息顯示來自中國臺灣地區),發布了相關內容進行分析。該賬號在其他平臺的活躍度引人關注:其長期互動數據較低(常年在個位數),今年五月宣布停止更新其獨立網站,僅維持包括微博在內的部分大陸平臺賬號更新;其在X平臺(原Twitter)上的賬號更新則停留在2022年。
看看這份關閉宣告,一股濃濃的蛙味兒。什么有厚度、有溫度的世界入口,不靠噱頭,而是靠內容質量取勝。諷刺的是這個賬號正是靠著這篇不要讓大連事件成為塔利班化的前兆,才映入廣大網民眼簾。
而且更加搞笑的是,他們留下的鏈接,居然還是tw的結尾。寫這個文章的公眾號是臺蛙人,網站域名都是tw。好歹也應該找一個香港(hk)的網域名裝一下吧,這也太敷衍了。
其油管賬號做的非常慘烈,迄今為止29個視頻,79個訂閱者,瀏覽率在幾十到幾百之間,屬于非常平庸的賬號。因為立場和文章都寫得不好,所以煽動力很差,看了不但沒意思,甚至想打瞌睡。
看了一下他們其他視頻,基本可以推斷,他們是用AI讀稿的方式生成音頻。這個日新說立場基本上是歐美傳統媒體,偏向民主黨敘述故事。
更加難為情的是,他們還建了一堆小號。把全國女性都拉下水,說東方大國“圍獵 ”她們。這個切入點其實是可以的,但是就一句狗屁不通的口號,缺乏進一步邏輯鏈的敘說,導致沒辦法共情,實在很敷衍……
審視當前網絡上為李欣蒔“喊冤”的某些輿論模式,部分呈現出一種熟悉的操作手法:即通過輿論引導,試圖將一個違反學校紀律甚至社會公序良俗的個人事件,高度政治化和概念化,將其推向意識形態對立的前沿,爭奪事件的定義權和解釋權。這種操作方式是否得到某些特定力量的推動和支持?有沒有特殊勢力跟隨下場了?不言自明。
為啥他們認為“塔利班化”這個詞具有最大的殺傷性?
答:因為“塔利班化”意味著他們的失敗,美國給阿富汗搞了十年,結果被一班野蠻的“塔利班”趕走了。
問題是,美國如果能讓阿富汗人民高興,為什么人民跟著塔利班走?
像《武狀元蘇乞兒》一樣, “如果你真的那么英明神武,使得國泰民安,鬼愿意做乞丐啊?”
外媒、內媒、精英、ngo狗糧組織啊,咱中國人是最看重公平的。
最初校方處理遲緩,為何不見持續呼吁為那些同樣遭遇不公的普通人發聲,并推動更廣泛的公平訴求?
事件嚴重挑戰公眾對規則公平、權力約束的認知,引發眾怒。為何鮮見這些聲音積極跟進,推動對特權行為的系統性反思?
北極鯰魚 當事人公開嘲諷公眾及執法機關,背后涉及更嚴重的腐敗嫌疑。如此明顯的公平挑釁,為何未成為持續深究的焦點?
通過特殊“委培”途徑取得公職資格后輕易放棄,相較于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普通考公群體,這種起點優勢的落差是赤裸裸的公平拷問。何以對此顯著的不公現象保持沉默?
為什么?
因為他們不敢提公平。
因為他們的賴以生存的資源、他們的狗糧都來源于不公平。
所謂“不敢提公平”,實則是“不能提公平”——因為其存在的基礎是構建對立敘事、獲取外部支持的利益模式,而非解決實質問題。
深入討論公平問題,會暴露其資源來源矛盾、破壞其敘事一致性、陷入價值悖論。對他們而言,“公平”有時更像一個用于批判對手的抽象符號,而非自身立場必須實踐甚至為其付出代價的核心原則
對于精英和內外媒來說,為什么公平兩個字就那么說不出口,那么令人恐懼嗎?對于他們來說,本身就是靠不公平上位的吧,真正公平或許輪不到他們,這就是最矛盾的地方。想要連通廣大的底層人民,就要走公平的輸出路線,而走公平的意識形態,卻相當于革自己的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