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拿蘇-57,一手摸F-35,印度要“兩頭通吃”?
7月初,俄羅斯方面官宣,已與印度簽署新一輪戰機協議,將在未來4年內向印方交付多架蘇-35M與蘇-57第五代戰斗機;與此同時,美國對印度也“綠燈”放行,擬轉讓F-35A隱形戰斗機,作為“印美全球戰略伙伴計劃”的一部分。
環球網截圖
消息一出,印度媒體興奮異常,直言“印度空軍終于要迎來隱身時代”,“殲-35不再是唯一的區域威脅”!
但從軍事角度看,這場“雙重喜訊”背后,真的是印度空軍的福音嗎?還是戰略“捆綁”的另一種形式?
先看俄羅斯:蘇-57這回真能交付嗎?
俄羅斯蘇57
首先說俄羅斯方面。
這次向印度交付的不只是升級版的蘇-30SM,還有數量不詳的蘇-57戰機,按協議將在2029年前完成交付。
但這里面,問題不少:
蘇-57自己都不夠用:俄空天軍自2020年起列裝,僅有不到30架真正在飛行中,能不能量產+出口,是個大問號;
印度對蘇-57沒多少信任:印方曾多次抱怨蘇-57“隱身性能不穩定、雷達太重、發動機不夠格”,此前FGFA項目已擱淺;
俄羅斯當前自身軍工體系緊張:受烏克蘭沖突影響,戰斗機產能向國內傾斜,出口恐怕難以優先保障。
即便真交付,蘇-57給印度的,很可能是“縮水版”,用于象征部署和威懾而非實戰打擊。
再看美國:F-35真會給印度嗎?限制太多!
美國F35A
轉向美方,F-35A確實是當前全球“最強五代機”之一,印度也追求已久。但問題也不少:
F-35是一項政治投資,不是純粹軍購。能不能拿到實裝版、掛載版、開放數據鏈的版本,完全看美國臉色;
美國不會允許印度在有S-400防空系統的情況下部署F-35,這與此前土耳其案例如出一轍;
印度空軍至今連F-16都沒能列裝,F-35復雜度遠高于其現有體系,短期內根本無法形成戰斗力。
退一萬步說,即便美國真的交付了數架F-35,印度也很難在5年內形成“完整隱身作戰體系”。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印度通過此舉,在美俄之間再度找回了“博弈話語權”,這是它最想要的。
對比中國殲-35:誰才是真正的區域隱身空優核心?
中國殲35A
讓我們放眼全局,看一眼真正的“區域對抗者”——中國的殲-35隱形艦載機。
目前公開信息顯示:
殲-35正在全面進入海軍測試階段,未來將上艦山東艦、福建艦;
裝備WS-19國產大推力矢量發動機,具備超音速巡航、超機動空戰能力;
機身布局對標F-35,擁有完善的信息戰能力與雙座型訓練機版本(殲-35S);
更重要的是:中國已能“自產+自用+自訓練”整個五代體系,這才是根本。
對比之下:
說白了,印度拿到的是“別人體系里的拼圖”,而中國打造的是自主主導的“空海聯合作戰系統”,這之間的差距,不只是飛機數量,而是體系成熟度。
俄羅斯蘇35
印度很高興,中國不會慌——殲-35的對手,還沒誕生
這次印度看似迎來“東西雙管齊下”的隱身戰斗機喜訊,一時間風頭十足。
但實質上,這是美國和俄羅斯在大國博弈中“拉攏印度”的又一棋子動作。蘇-57或許會來,但不一定好用;F-35或許給,但未必敢飛。
對于中國來說,這并不是“隱身空戰被挑戰”,而是更加證明:只有把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里,才是最穩定的安全邊界。
中國空軍編隊
殲-35、殲-20、運-20、KJ-3000——中國的空軍體系正在全面成型。不是單機比單機,而是體系對拼圖,主動權對從屬權。
而印度,可能還得等很多年,才能用上一個能真正打仗的五代機。
注:(以上信息來源于環球網美媒:俄羅斯不斷鞏固與印度軍事合作,力圖穩固俄印關系 (huanqiu.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