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飛機哥
感動全網的《我的母親》,很可能是炒作的劇本
一個街頭大爺寫的《我的母親》,最近感動了全網,人民日報等官媒都點贊了。
事情大致就是:
一個自媒體博主在大街上,隨機找人挑戰寫高考作文,只要愿意寫就給1000塊錢。有個大爺抽中了1957年的高考作文題目《我的母親》。
大爺寫的文章,娓娓道來,情真意切,一經發布感動全網,也感動了我。最后一段“墳頭上的草青了又黃,黃了又青,就像我的念想一樣,一年年,總也斷不了。”真是戳心。
然而,當我仔細閱讀這篇文章,嘗試做了一點文本分析之后,比較傾向于懷疑這是一個自媒體博主的劇本炒作,是為了起號。
主要的理由是:這篇文章太成熟、太老道了,沒有多年的閱讀、練習經驗積累,很難一下子就寫出來。
從文本分析的角度看,僅舉動詞而言。
我大致劃了一下《我的母親》里的動詞。看出來沒有,一篇不到千字的短文,他至少使用了六七十個動詞。最觸目的是,他這些動詞用得還不重復,還比較準確。(全文附后。)
拿第二段來說,大爺一連用了:走、埋、閑、起、摸、操、穿、洗、補、容、紅、緊。
再拿第五段來說,大爺用了:出、分、打、穿、凍、圍、揉、爬、弄、端。
在寫作中,能夠連續恰如其分、準確地用動詞,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有經驗的作家傳授寫作經驗時,非常重要的一條就是:多用動詞,慎用形容詞。
換一句話說,如果一個短篇文章,讓你印象深刻,讀起來朗朗上口,那十有八九就是動詞用得好。《我的母親》這里的煉字的痕跡非常重。
比如你去讀朱自清《我的母親》,讀魯迅的《祝福》,讀馮驥才《俗世奇人》,讀張愛玲,都在動詞使用上非常厲害。
繼續舉個例子,就拿“洗衣服”來說,一般沒有經驗的寫作者,會這樣寫:
“我的衣服臟了,我把它放到洗衣機里洗干凈了。”
而有經驗,有一定水平的作者可能會這樣寫:
“我的白襯衣臟了,一大塊紅色的墨水灑在上面,搞得我心情很糟。我脫下它,塞進洗衣機里,扭開了開關。洗衣機的滾動骨碌骨碌的轉動,半個小時之后,白襯衣煥然一新。”
看出區別了嗎?下面的洗衣服比上面的更詳細,更準確。
作家的一個很重要的能力,就是準確地描述細節,能通過動詞,聯想、比喻等等手法來表達感受。
而一般作者,因為缺乏訓練、天賦,語言就比較干燥,只能寫寫流水賬。
另外,《我的母親》一稿成型,里面還用了一些比較好的修辭手法。這也都是非常難的。
從我個人的閱讀、寫作經驗來看,我是懷疑這個事是有劇本的,懷疑程度大概有90%。
(前些年走紅的保姆范雨素,看她的文章,就能看到有成熟,也有生疏別扭的地方。其他一些打工詩人、快遞作家的作品,也有這樣的感受,但總體而言,他們的寫作都能和經歷、生活經驗符合,能看出來他們練習成長的痕跡。完成度比較高,是他們自己的作品)
當然,有10%的可能是我錯了。要滿足這百分之十的概率是什么呢?
比如說,大爺是個很有寫作天賦的人,或者是一個有多年閱讀、寫作經驗的素人,因為種種原因,沒有從事文字、文化一類的行業,對自己的文字能力也沒有感知。
那么現在意外爆紅了,開直播,說說自己的故事,那會徹底改變自己的命運,生活會過得更好。何樂不為?
這種偏正能量、有感情的故事,媒體、網民都非常喜歡的,如果沒有后續了,那可疑程度更高。
最后想說,生活里可能有太多人低估了寫作的難度,會以為自己也會認字,也會敲鍵盤,就能寫小說。
其實真的動筆了,就會發現,就算寫個一千字,能夠做到文從字順,就已經非常了不起了。
在這個基礎上,再做到準確、情真意切,那不管在哪個行業、單位,都會是筆桿子。
文字這一行,寫網文、自媒體、劇本、評論、小說、散文、詩歌,雖然都是寫字,就跟足球和籃球雖然都是球,但區別很大很大一樣。
當然,我不能因為大爺寫的好,就認為不可能,是假的,是AI的。民生活里也確實有超強天賦的人,因為種種原因被埋沒了,然后會意外發現自己的天賦。
民間確實有一些高手,不出手則以,一出手驚人。
比如,在我們跑馬拉松的圈子,每過幾年,就會有一個素人突然冒出來。此前從來沒有跑過全馬,第一次上跑道就能跑到3小時,稍微訓練一下,就是破三,甚至230的。
感情上我是傾向于這是真的,是大爺的真情流露。但是理智上,我還是有深深地懷疑。發出來供大家探討。
《我的母親》
作者:安大爺(太原市古交市)
今天,我巧遇拍短視頻采訪,還需要抓題,因為我是這群工友中唯一上過高中的,兩個女孩子就選中了我。我有幸抓到了"我的母親"這個標題。重溫母親的回憶,讓我思緒萬千。
母親走了三十多年了,就埋在村頭的老墳地里,她的模樣、她的一舉一動,就跟在眼前似的。母親啊,一輩子就沒閑過。天不亮就起,摸著黑才歇。家里家外,操不完的心,穿的永遠是洗得發白、補了又補的衣裳,她心善,能容人。跟鄰里沒紅過臉。有啥好東西,總先緊著別人。
最讓我忘不了的,是吃飯。一大家子人圍著桌子,母親從來不上桌,她就在灶臺邊忙活。等我們都吃完了,她才瞅瞅鍋里,剩下了,就扒拉兩口。要是沒剩,她就不吃了,說"不餓"。那會兒日子都緊巴,窮富差不了多少,可人心熱乎,講情義。
母親,就是那最厚道的一個。她包的餃子,那叫一個香,是窮日子里最盼的念想。過年是她最累的時候,洗洗涮涮,準備年飯,累得腰都直不起來,可臉上總掛著笑。看著我們放炮仗那股高興勁兒,她比我們還樂呵。再破的衣裳,經她的手也給我們拾掇得干干凈凈。
那時候還是集體,一年四季都出不到一點新鮮菜,到秋天就要分口糧。白天打下谷子,晚上分給每家每戶,這一分就是一個大晚上。農村的秋天還是一個很冷的秋天,母親身上穿得很薄,糧食分到家以后,母親這一晚上凍得受不了。她那薄薄的被子,圍在身上一會兒,天就亮了。母親一天的辛勞又開始了,她揉揉眼,又得爬起來,給一大家子弄吃的。家里人多,那口燒柴火的大鐵鍋,死沉死沉,端上端下,真不是一般人能干的力氣活。
現在想想,母親那瘦小的身子,哪來那么大勁兒。母親走的時候,才五十出頭,是累病的。如今她的墳就在村邊,一個不起眼的小土包。每次回村,我總要去那兒站站,跟她說說話。我在城里干了大半輩子苦力,扛水泥,扎鋼筋,爬腳手架,手上肩上全是老繭,累是真累。可想想母親當年端那口大鐵鍋的勁兒,想想她凍得發抖還咬牙撐到天亮的樣子,我這力氣就又上來了。
母親沒享過福,可她教會我的,就是這骨子里的硬氣和對家的擔當。我得把您撐起來的這個家,接著撐下去,撐穩當。
墳頭上的草青了又黃,黃了又青,就像我的念想一樣,一年年,總也斷不了。我已經當了爸爸,也已經當了爺爺,但我已經 30 多年沒叫過媽媽了。我想著,等哪天我扛不動水泥了,就回村里挨著那堆土躺下,沒準那時候我再叫媽媽,她就能聽見了。
下面是我的公眾號名片,歡迎點擊關注。
人生飛機稿,是我的原創公眾號。
寫點對生活、時事的觀察,都是大白話。迎點擊關注,也歡迎添加我的個人微信號:xgbaba521。長按即可自動識別添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