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這幾天來自山西的安大爺所寫的一篇高考作文被眾多媒體和網友瘋傳,在網絡上引起巨大反響。
那么一位樸素的農民工又是如何寫出無數網友稱贊的文章的呢?
隨著記者對安大爺進行采訪,關于這篇文章更多內情逐漸展現在眾人面前。
這些被曝光的內幕再一次引發無數人的共鳴,同時也令人們更為的感動。
十字路口的挑戰
7月9日上午,安大爺已經在經常待的勞務市場里苦等了五個小時。
平時里他干的都是最苦的體力活,從凌晨五點半開始,這位六旬老人就和眾多打工人一樣,期待能被雇主“帶走”。
但是這一天運氣不好,沒人選中他,接近午飯時間,正當他準備花10元吃碗素面充饑時,一個短視頻團隊的創意挑戰改變了他的一天。
勞務市場上,視頻博主慕七七提出了一個看似簡單的選擇:路人可以直接拿走100元現金,或者挑戰寫一篇高考作文獲得1000元稿費。
對于附近這些靠出力掙錢的工人來說,這無疑是個誘人的機會。
在此之前,已經有五位工人毫不猶豫的選擇直接拿錢走人,對于他們來說一百元也是能夠解決很多問題的。
當安大爺關注到這一幕,走到跟前時,所有人都以為他還會和之前那幾位一樣直接拿錢走人。然而,這位面容滄桑的老人卻做出了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決定。
他竟然沒有過多的糾結直接就選擇了挑戰寫一篇文章,掙那一千元的獎勵。
事后他解釋道,當天正好沒有等到活干,感覺拿一千元很劃算,而且也相信自己有寫出文章的實力。
顯而易見,這個選擇背后,是他對自己教育背景的自信,作為當地一所中學的高中畢業生,他對文學一直懷有熱愛。
抽題環節,安大爺的手從抽獎箱中取出一張紙條,1957年高考同題作文《我的母親》。
這個題目讓老人陷入了沉默,仿佛瞬間回到了幾十年前的記憶里。
面館里的回憶
確定好題目后,博主就帶著安大爺來到附近一家小飯館,并點了一些東西吃。
據博主所說,或許是大爺年紀有點大,導致記憶不是太好,當時開始寫的時候剛寫了一張紙就停下來了。
在飯館里,博主和安大爺聊了很長時間的天,大部分都是關于安大爺的老家的。
在略微停頓之后,他拿起筆,將那些深藏心底的畫面轉化為文字。
整篇文章都透露出安大爺對于自己母親的懷念,而他筆下的母親形象也和村民描述的十分一致。
一個吃苦耐勞、無比辛勤的母親形象通過安大爺的筆呈現在所有人面前。
在寫作時間上博主說用了三四個小時,而安大爺自己則堅持只用了一個多小時。
無論時間長短,當最后一筆落下時,一篇800字的作文完成了。
視頻拍攝者沒有食言,將1000元稿費交給了安大爺。
這筆錢不僅是對文字的報酬,還包括對其授權真人出鏡和發布到團隊賬號的費用。
博主很明確的表示,這篇文章的版權完全屬于安大爺。
在文章完成后,博主請安大爺吃了一碗平時不舍得吃的面。
僅僅一碗面的工夫,這篇文章中質樸文字所蘊含的力量便開始顯現。
安大爺所寫的文章文字表達并不華麗,也談不上優美,但是每個文字都表現出了安大爺最真實的情感。
他回憶母親在吃飯時的情景:“母親從來不上桌,她就在灶臺邊忙活,等我們都吃完了,她才瞅瞅鍋里,剩下了,就扒拉兩口,要是沒剩,她就不吃了,說不餓。”
這樣的場景是當時那個年代生活的最真實的寫照。
最令人心碎的是他回憶母親離世時的遺憾,自己的母親生前竟然沒有吃上一口白面。
因此如今的安大爺內心總是充滿了對于自己的母親的虧欠感。
當文章橫空出世后,人民日報更是轉發點贊,但更多人則是驚訝于一位農民工的文采,疑惑一位年過花甲的農民工是怎么寫出如此精彩的文章的?
泥土里長出的文字
經過了解才知道,安大爺在高中畢業的時候就對語文有特別的愛好。
他退伍回家后務農種地,卻從未放棄對文字的熱愛。
走在村里,他總會留意別人大門上的字跡,這些細節都透露出他對文字的敏感。
逢年過節的時候,安大爺更是會親手寫下自家的對聯。
當被問及為何能寫出如此動人的文字,安大爺樸實地說當看到題目的那一刻,自己內心深處的情感就迸發出來,所有的文字都順理成章。
最后就實實在在,沒有任何浮夸的,將自己的親身經歷寫了出來。
安大爺作文的結尾對于母親的思念觸動了千萬網友的心。
這段文字在短視頻平臺上爆火,點贊量迅速突破700萬。
對此網友們紛紛留言表示,最為質樸的文字卻無比精準的擊中了自己的內心。
一位網友精準評價道:“沒有華麗的詞藻,全是過日子的實在話,可偏偏就是這種平常,把那種藏在歲月里的思念說得又沉又真,讓人聽著心里發緊,文字的力量就在這日常的一撇一捺里迸發!”
然而當文章在網絡上面引發巨大轟動的時候,作為文章作者的安大爺卻對此毫不知情。
走紅后的平靜
面對突然的走紅,他和家人選擇了低調應對,婉拒了媒體采訪。
記者通過在安大爺村莊的走訪也證實了作文內容的真實性。
安大爺的家庭背景與文中描述一致:家中有八個兄弟姐妹,他在男丁中排行老三,因此被村民稱為“安老三”。
他當過很多年的兵,退伍后回家務農,如今與妻子育有三個子女,仍不時進城務工。
面對人們的贊譽,安大爺卻保持著清醒的認識,不管別人夸得再好,但是他對自己的要求永遠都是無止境的。
他特別感謝網友的支持,卻始終保持著勞動者的謙遜本色。
如今,每天清晨他仍會出現在太原火車站的勞務市場,等待一份扛水泥、搬磚的活計。
不同的是,他手中握筆的姿態和寫在紙上的記憶,讓全國讀者看到了一個中國農民工深藏的文學情懷和一顆赤子之心。
在這個精心修飾、流量至上的時代,最樸素的情感反而具有最強大的穿透力。
當他在小飯館里落筆時,三十多年未叫出口的那聲“媽媽”,卻穿越無數時光抵達了千萬人的心底。
信源來自:大爺講述寫《我的母親》細節:當天等了5個小時沒接到活,接受挑戰只因相信自己實力,寫后旁人直夸寫得好
極目新聞2025-07-14 18:22
農民工大爺寫高考作文《我的母親》爆火,當事人發聲!其子:父親只想過平靜的生活
新黃河2025-07-14 11:14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