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看到大家這幾天都在討論吉利半年銷量與新的合并消息時,我很感慨。一方面,無論吉利內部還是身處輿論場的每個人,都隱隱約約感覺到了吉利在一步步變得更好。另一方面,吉利似乎很多為了好而做的改變,總是因為這個或那個的顧慮,遮遮掩掩不好或不想說透。這就造成兩個輿論現象,圍繞回歸一個吉利的戰略,懂的人沒有過多說清楚好在哪,不懂的人,仍然用老思想品頭論足過去5年吉利整個控股集團的變。
借著這次半年銷量和極氪科技集團與吉利汽車集團合并兩個消息,我想不如大膽捅破《臺州宣言》的一層窗戶紙,那就是吉利的變,不是一家企業的事,而是一家企業看到產業變革時做出的示范作用。很長時間了,我們一直不認同產能過剩這個問題,認為汽車總有活力。所以,這五年時間,拿著碗和筷子來汽車這口鍋里吃飯的人越來越多,但遵守規則拿鋤頭耕地的人越來越少。大家只聽只做有利于自己的事,但凡不利于自身短期利益的事情,甚至企業連自己都敢騙。
過去五年,吉利控股集團其實也曾逐勢而居。論機遇把握力,中國汽車沒有多少人比李書福更敏銳。但為什么2024年李書福要提出《臺州宣言》?不是吉利不想卷了,是吉利看到再卷下去,受傷的不只是企業,還有整個汽車產業。別讓汽車最后走到地產行業這個地步,再做思考就真的來不及了。
實事求是的說,外界對吉利控股集團這些年的評價,都是站著說話不腰疼。2021年極氪誕生的時候,多少人說吉利做新能源高端晚了!一定要快、快再快。怎么到今天總結的時候,大家似乎站在道德制高點上,一句“極氪要慢點就好了”,又把自己摘得干干凈凈了,這對誰都不公平。
不到5年的時間,極氪一直在拼。有一說一,到今天,中國新能源高端造車者,唯一從底層正向開發技術的品牌可能就是極氪,唯一讓大家看到獵裝車、MPV、GT有新能源需求的也是極氪,唯一開創整個新能源高端原創架構造車體系的還是極氪。
遺憾的是,市場和資本不給一個好好想成就一番事業的企業機會。在吉利的設想中,極氪是一個新的造車夢,甚至比我們看到的更加龐大,但逆全球化、資本市場遇冷、消費降級……這些現實要求極氪必須改變。
記得五年前,包括清華、北大研究全球經濟和汽車產業的宏觀經濟學家,就提出一個理論,中國汽車全球化的第一屏障,就是歐美市場。不去碰碰這個硬骨頭,中國汽車站不起來。但想要和他們拼一拼,不只是要碰的頭破血流,而且要三番五次的頭破血流。問及為什么,他們的回答很質樸,你見過哪個強大的全球車企靠一次成功站在世人面前?極氪其實就做了這件事,包括現在的回歸,也是在做這件事。
如果碰到一個粉飾太平的人,極氪沒必要變,但李書福不是這樣的人,2024年的臺州宣言,說明李書福想清楚一件事,沒有必要讓好的技術活在別人的眼里。中國汽車脫虛向實,從吉利開始,也從回歸一個吉利開始。
為什么李書福敢于提出回歸一個吉利?因為架構造車的精髓就是協同發展。汽車走到今天,絕對不是一招鮮走遍天,拼的就是一家企業的體系作戰力。從并購沃爾沃汽車開始,吉利就在打造架構造車。
過去5年時間,拋開銷量,極氪、領克、吉利真的留下了一筆寶貴的技術資產。極氪的三個800V、金磚電池、ZEEKER OS……領克的EM-P、性能車、感官設計……吉利銀河的GEA、神盾短刀電池、11合一電驅……其他車企只有一個或兩個的技術優勢,吉利靠著品牌市場化運營的方式,全部跑了出來。
回歸意味著整合,整合不是大鍋飯,是發揮協同能力。過去,極氪為了做差異化,除了純電不做其他動力驅動;領克為了給極氪讓出市場空間,戰略性的延遲電動化產品上市時間;吉利銀河為了大吉利的高端化,在技術共享上沒有去和兩個兄弟品牌產生關聯。這其實就是市場化的魅力,一個體系,市場化跑出三個細分消費對象感的技術底層邏輯,在今天同質化如此嚴重的新能源汽車產業,誰還擁有吉利控股集團的技術差異性格?!
因此,脫虛向實這件事,李書福帶著吉利必須干,而且要敢于走在所有車企前面,在大家沒有醒過來的時候就走在路上。面對的疑問越多,證明企業家的戰略決策越正確。
從2024年四季度提出《臺州宣言》回歸一個吉利設想,到2024年年底強化《臺州宣言》細節。從極氪與領克合并,到極氪科技集團與吉利汽車集團合并,吉利控股集團的這一輪調整,一點也不拖泥帶水。這就是企業家精神,把握時代的脈搏,而不是在意外界看不懂的人的眼光。
從年初到現在,180天過去了,半年時間,吉利控股集團用銷量數字證明“回歸一個吉利”的正確性。上半年,吉利控股集團銷量193萬輛,同比增長30%,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100.1萬輛,同比增長73%。二季度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達到55%。同時,吉利將2025全年銷量目標從271萬輛上調至300萬輛,漲幅超過11%,相較2024年全年銷量增幅接近38%。
和數字相比,我和大家打個賭,等到第三季度吉利汽車集團港股半年業績發布時,吉利控股集團的經營質量比銷量更好看。為什么?因為打破隔閡了!如果不是極氪與領克的合并,領克900是不可能如此快的用上索爾芯片的!如果不是極氪科技集團與吉利汽車集團的合并,整個智能系統是無法徹底打通的!如果不是回歸一個吉利,從研發、設計、制造、采購到銷售、售后,是無法釋放三個品牌和業務現在全球體系力的。
舉個更具象的例子,極氪9X、領克900、吉利銀河M9,三款大六座新能源SUV!如果在其他汽車集團,一套技術或一個體系,只能支撐一個品牌做六座SUV,即使是多個品牌,也是在配置和價格上做產品差異,本質還是同質化。但回歸一個吉利后,極氪、領克和吉利銀河都做大六座SUV,不僅面對的細分市場不同,甚至動力、智能、配置和設計都不一樣。如果說其他車企只能打穿一個細分市場,吉利控股集團今后在技術、體系差異厚度優勢下,多品牌的體系作戰力,是打穿每一個細分市場,這就是吉利敢在2025年年中宣布提升全年銷售目標的根本原因,因為這家車企沒有同質化的市場過剩后遺癥。
架構造車,如果說1.0時代是一個品牌,那么2.0時代的今天,吉利就在演繹多品牌協同造車。在今天的全球汽車市場競爭中,不正向造車難生存、單一品牌造車難生存、一招鮮的技術優勢難生存。吉利控股集團就是要解決木桶造車的短板問題,架構造車,就是在市場化競爭歷練出差異化技術后,通過回歸提升一個企業的造車底線,無限抬高企業的造車高線,在相對便宜絕對好的造車理念上,不斷提升自己的市場抗壓力。
從這個角度看,吉利控股集團半年完成193萬銷量,只是一個階段性的數字,我敢打賭,300萬輛也不是吉利控股集團今年銷量目標的全部。甚至連這一次吉利與極氪的合并,大家不要只盯著極氪的變,更要看看吉利汽車的變。一個吸納美股上市業務后的港股上市汽車集團,在多技術、多產品、多體系的帶動下,圍繞吉利汽車的今后變化,這個產業和資本市夢率,遠比靠營銷放大自身競爭的汽車企業更靠譜、更長久。
幾個月前我曾說過,回歸“一個吉利”只是開始,中國汽車會出現更多聚焦的戰略車企,但能做到回歸一個體系后,像吉利這樣做到技術差異、產品差異、定位差異的矩陣新能源體系的車企,鳳毛麟角!因此,車企練內功,說的就是在別人看不到的時機下,做出唯一性的競爭力,而不是人云亦云。脫虛向實,不妨多看看吉利回歸一個體系的動作。類似吉利這樣的戰略統一動作,我相信接下來包括奇瑞、比亞迪甚至長城都會做,大家不要老用舊眼光去看待問題,多向前看,才能看出一個吉利戰略的戰略前瞻精髓。
在這個過度競爭、產能過剩、方向迷茫的時代,擅變者恒強,求穩者完敗!新能源汽車拼的就是自我迭代能力,在這一點上,你永遠可以相信吉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