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記者 高平 王瀟
正值盛夏,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扎魯特旗巴雅爾吐胡碩法庭外烈日當空,專職訴前調解員那申烏日塔冒著酷暑、騎著駿馬,在草原上為調解工作奔走。
巴雅爾吐胡碩法庭位于扎魯特旗北部,轄區面積8000平方公里,牧民居住分散,沙塵、雨雪常令道路斷絕。那申烏日塔曾任扎魯特旗人民法院巴雅爾吐胡碩法庭庭長,為化解牧民們的糾紛,他常常策馬穿越飛沙走石,數次往返調解,用雙方熟知的傳統、能聽明白的話語,讓牧民們握手言和。作為“馬背法官”,他奔走30余年,硬是在無路處踏出了一條司法為民的“快車道”,也在實際工作中摸索總結出一套“巡、立、調、審、執、教”的人民法庭巡回辦案工作法,把法律服務送到了草原深處。
2012年,扎魯特旗人民法院開始將支部建在庭上,設立基層法庭聯合黨支部,那申烏日塔當選為黨支部書記。他把黨建與審判緊密結合,以黨建工作推動基層審判發展,在轄區開展巡回審判,方便當事人訴訟;積極送法下鄉,推動基層法治社會建設;開展送法進企業,為地方經濟發展保駕護航。
那申烏日塔一直把司法為民印刻在內心深處,心里始終裝著草原群眾。當事人95%以上是蒙古族,為此,他推動開發蒙漢雙語訴訟軟件,法庭處處可見蒙漢雙語標識。
那申烏日塔常說:“開庭是手段,解決問題才是關鍵。”他將草原民族的寬厚習俗與現代司法智慧相融合,淬煉出一套務實管用的調解方法:“換位思考緩和對立,將心比心增進寬容;釋法明理闡明風險,調判比較促動平衡……”這些做法不僅成為扎魯特草原定分止爭的“金鑰匙”,而且在通遼市基層法院得到了推廣。
2019年8月,那申烏日塔退休后義無反顧地接受了法院的返聘,成為專職訴前調解員,開始在6個基層法庭巡回調解。截至目前,那申烏日塔共調解600余起民事糾紛。
30余年來,他累計審結案件3500余件,無一件超審限、無一件違法違紀、無一名當事人纏訴上訪,調撤率95%以上。那申烏日塔先后獲得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全國優秀法官、全國法院人民法庭工作先進個人、全國法院黨建工作先進個人、內蒙古自治區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2025年第一季度“中國好人榜”名單揭曉,那申烏日塔榜上有名。
“這既是崇高的榮譽,更是黨和人民的重托。”草原的呼喚從未停息,他轉身再次踏上巡回之路。當被問及為何堅守,他用手輕觸胸前的黨員徽章,看向遠方牧民升起的炊煙,堅定地說:“我的承諾,還在路上。”
來源:光明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