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陜西省渭南市城市應急指揮信息中心,巨大的LED屏幕上實時跳動著全市各大建筑工地、餐飲門店和輛渣土車的環境監測數據。這個由中國電信陜西渭南分公司與市城管執法局聯合打造的大氣污染治理信息化平臺,正以“數字之眼”全天候守護著城市的藍天白云,為渭南市空氣質量的持續改善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一屏觀城:打造治理智慧大腦
“一日內累計告警總數425條,案件完成率100%,11日內優良天數8天……”,指揮中心內,工作人員輕點平臺內“領導駕駛艙”欄目,多個微觀的數據,呈現在大屏幕上,方便實時查閱城管執法領域大氣污染治理工作數據。這只是大氣污染治理信息化平臺高位監督的一個典型應用。平臺深度融合工地揚塵、工地視頻、餐飲油煙、渣土處理、綜合執法、網格管理等6大業務系統,猶如為城市管理者裝上了“千里眼”和“順風耳”,城市管理情況盡收眼底,隨時進行管理調度。
圖為大氣污染治理信息化平臺全面展示渭南治理工作動態。
圍繞各項業務,平臺建設大氣污染治理一張圖,縣(市、區)共用市級平臺,城管領域大氣污染治理全部數據圖上展示,市級開展線上掛圖指揮調度,充分發揮高位監督作用。在此基礎上,建立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全景圖,全面記錄、展示渭南城管執法領域大氣污染治理工作動態。
同時,平臺強化機制融合,把各級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領導小組、監管責任人、網格員關聯到建筑工地、餐飲門店、渣土車輛,明確管理職責,強化責任落實,確保市級和縣(市、區)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機制持續有效運行。
在平臺開發中,中國電信渭南分公司投入130余人次技術力量,攻克了設備接入復雜、數據標準不一等技術難題,確保了平臺順利上線運行。
平臺自2024年3月投入使用以來,成效非常顯著。渭南市城市管理執法局工作人員問建勇表示,“平臺形成6類標準化工作臺賬,持續推進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長效機制,對全市456個建筑工地,5308個餐飲門店,598輛建筑垃圾運輸車輛信息化監管,實現了環境治理的‘一屏統覽、一網統管’,全域實時監測、全程精細監管、全網智慧決策。大氣污染防治能力得到極大提升,空氣環境質量得到明顯改善。”
數據融通,破除治理信息煙囪
“以前每個縣區都有自己的平臺,甚至每個行業還有自己的平臺,11個區縣30多個平臺各管各的,要了解全市的管理情況非常麻煩,現在很容易看到每個縣市區實際管理的情況,不光是設備監測的實時數據,也包括我們日常監管的日常監管的落實,平臺通過數據共享和互聯互通,打破了信息壁壘”,說起平臺數據聚合帶來的變化,問建勇深有感觸。
目前,平臺建立城管領域大氣污染監管對象、監測設備、監測數據3大基礎數據庫,將涉及大氣污染治理的建筑工地、餐飲門店、渣土運輸公司及車輛基礎信息進行分類采集、深度匯聚,形成全市城管執法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污染監管對象數據庫7074個,各類監測、監控、定位等物聯感知設備1340個,監測數據近3TB。
圖為平臺匯聚城管領域大氣污染監管對象、監測設備、監測數據。
不僅基礎信息非常完備,采集信息也非常齊全。平臺針對全部監管對象,區分側重點,分類采集多重信息,精準反映監管對象現狀。建筑工地采集基礎信息40余項,餐飲門店采集基礎信息37項,渣土車采集基礎信息32項,全面反映了建筑工地,餐飲門店,運輸公司的管理現狀。
在此基礎上,平臺設置多維度分析要素,發揮大數據作用,挖掘出隱藏在數據背后的關聯性和規律性,全面指導各項工作開展情況,制定更加科學合理的治理方案。
智能閉環,科技賦能精準治污
“凈化設備運行正常,排放達標。”在渭南市臨渭區朝陽大街,城管執法局解放執法大隊李振安正用手機APP上傳餐飲店油煙檢測結果。這些信息將匯入平臺,形成餐飲企業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檔案。當地玉龍酒店工作人員表示,酒店安裝油煙凈化設備,設備運行狀態遠程監控,同時安裝油煙在線監測儀,七項油煙指標實時預警,同時請第三方公司對油煙凈化設備定期清洗維保,每六個月對排放設備進行檢測,確保排放達標。
圖為工作人員在檢查凈化設備運行情況。
這場油煙凈化行動覆蓋全市。目前,渭南市1000平方米以上的415家“大戶”安裝了油煙在線監測系統,實現了實時監控,科技守護讓城市“煙火氣”更清新。
像治理餐飲油煙一樣,全市工地揚塵、渣土運輸等這些大氣環境質量的主要污染源,也實現了精準治污。
在渭南上上森林里建筑工地,揚塵在線監測系統24小時“站崗放哨”,實時監測著PM2.5、PM10、噪聲等關鍵指標。這套智能系統設有精準的報警閾值,一旦監測數據異常,平臺立即自動生成處置工單,秒級推送至執法人員手機APP。從問題發現、任務派發到現場處置、結果反饋,整個過程形成智能化閉環管理,“科技+執法”的創新模式,為藍天保衛戰注入強勁動力。
圖為揚塵在線監測系統實時監測著PM2.5、濕度、噪聲等關鍵指標。
在垃圾運輸治理中,中國電信創新打造的智能監管系統也發揮大作用。所有運輸車輛均配備AI智能監控,通過5G網絡實時回傳多維度數據:駕駛室攝像頭精準識別駕駛員疲勞駕駛、接打電話等危險行為,車廂傳感器實時監測密閉狀態,防止渣土運輸過程中粉塵飛揚,“如果發現車輛存在未批先拉、密閉不嚴、亂拉亂倒等現象,一線執法隊員會第一時間進行處置,如果發現渣土拋撒遺漏,我們可以通過GPS定位,追查污染源頭,加強渣土車輛管理。”華州區城管執法大隊渣土中隊中隊長王峰說道。
未來,隨著更多先進技術和應用場景的拓展,中國電信陜西渭南分公司將繼續用科技之手,守護好這片藍天,為城市添抹最動人的底色。
本報記者 杜峰 通訊員 李蕾
圖片來源:林琳/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