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河南新鄉輝縣的音樂課堂上,48歲的陳培海突然發不出聲。"老師是不是感冒了?"孩子們的關心讓他紅了眼眶,這個"小毛病"卻在三個月后將他推向生死邊緣。
被按下靜音鍵的人生
暑假里,陳老師的嗓子像被砂紙打磨。起初還能小聲說話,后來連老伴都要貼著耳朵才能聽清。輾轉多家醫院后,7月10日的確診報告讓全家陷入死寂:食管鱗癌晚期,癌細胞已侵犯喉神經并轉移縱隔淋巴結。
"最多四個月。"醫生的話像一盆冰水。陳老師撫摸著教了20年的竹笛,發現連吹響第一聲都成了奢望。四次化療讓他瘦得脫了相,三十次放療烤得喉嚨冒火,只能靠米湯續命。深夜咳得坐起來時,他望著窗外的月亮問:"這罪還要受多久?"
病友帶來的轉機
2015年9月,同為教師的呂有順帶著錦旗上門:"試試鄭州袁希福院長的中藥,我就是這么挺過來的。"陳老師揣著最后一絲希望來到鄭州。服藥20天后,奇跡開始顯現:咳嗽減輕,能吃饅頭了,更驚喜的是,某天清晨他對著鏡子吹出了完整的《東方紅》。
"當時我老伴在旁邊直抹眼淚。"陳老師回憶,中藥不僅讓他恢復了嗓音,連右大腿的核桃大腫塊都被針灸拔罐治好了。2016年5月復查時,主治醫生反復看片:"病灶穩定,繼續保持!"
抗癌路上的"竹笛療法"
此后的日子里,中藥和竹笛成了陳老師的"抗癌搭檔"。退休后他每天接送孫子,周末帶著釣友去水庫。2018年左胸痛復發,他帶著CT片找袁院長調整藥方;2021年旅游后聲音嘶啞,20副中藥下肚又能吹笛子了。
"現在我每天晨練打太極,下午教社區老人吹笛子。"陳老師笑著展示手機里的視頻,一群銀發老人跟著他學《茉莉花》。2024年4月的抗癌經驗分享會上,他一曲《感恩的心》讓臺下不少人落淚,其中包括當年斷言他"活不過四個月"的醫生。
生命的另一種音符
如今的陳老師依然保持著春秋兩季找袁院長復診的習慣。竹笛盒里夾著的名片,記錄著從絕望到重生的9年時光。"醫學有局限,但信念能創造奇跡。"他常對病友說,"就像我吹笛子,換氣的間隙堅持下去,總能吹出完整的曲子。"
從失聲到放聲,從病榻到講臺,這個被命運靜音的鄉村教師,用9年時間譜寫出最動人的生命樂章。正如他在分享會上所說:"抗癌就像走夜路,只要不放棄,總能等到柳暗花明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