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值臘月,寒風刺骨。汝州府北的破廟里,縮著個姓王的窮漢,名喚王老實。他年近四十,瘦骨嶙峋,身上補丁摞補丁,靠編草席換些粗糧度日。這日雪下得緊,他編完最后一張席,揣著幾文錢去買米,路過街角時,見個老乞丐蜷縮在墻根下,懷里抱著個豁了口的陶碗。
王老實心腸軟,想把買米的錢分一半給乞丐,剛走近,卻見乞丐懷里的陶碗滾落在地,撞上石階,豁口處竟露出金光。他撿起碗一看,那外層的陶土剝落了一塊,里頭竟是黃澄澄的金子!
王老實手一抖,差點把碗摔了。他瞧瞧四周無人,又看看凍得瑟瑟發抖的乞丐,咬了咬牙,蹲下身把碗塞回乞丐懷里:“老人家,你的碗掉了。”乞丐瞇著眼接過,含糊道:“謝了……好心人……”
王老實沒再說什么,攥著手里的幾文錢,轉身就往米鋪走。雪粒子打在臉上生疼,他卻沒覺得冷,心里直犯嘀咕:那碗若真是金的,賣了足夠他過個好年,可這錢來得不明不白,拿了良心不安。
回到破廟,王老實把米下鍋,望著鍋里的稀粥發呆。他想起過世的老娘常說:“人窮志不能短,不義之財不沾手?!闭胫?,廟門“吱呀”一聲開了,那個老乞丐拄著拐杖走了進來,身上的破棉襖還沾著雪。
“好心人,可肯讓我烤烤火?”乞丐搓著凍僵的手,在火堆旁坐下。王老實遞過一碗熱粥,乞丐也不客氣,呼嚕嚕喝了個精光。他抹了抹嘴,盯著王老實看了半晌,突然說:“你方才撿了我的碗,為何不拿走?”
王老實臉一紅,撓了撓頭:“那是老人家的東西,我怎能拿?”乞丐笑了笑,露出沒幾顆牙的嘴:“難得你這窮漢不貪財。實不相瞞,那碗確是金的,我故意摔在你面前,就是想試試你的心性。”
王老實吃了一驚,剛想說話,乞丐卻擺了擺手:“你既不貪這金碗,我便告訴你個好去處。你家后院那棵老槐樹底下,埋著一壇金子,足夠你這輩子吃喝不愁了。”
王老實以為自己聽錯了,破廟哪來的后院?他剛想追問,乞丐卻站起身,從懷里掏出那張豁了口的金碗,往火堆里一丟。只聽“滋啦”一聲,金碗竟化作一灘金水,轉眼就沒了蹤影。乞丐笑了笑,轉身走出廟門,消失在風雪中。
王老實愣在原地,半信半疑。他住的破廟原是個廢棄的院子,后院確實有棵老槐樹,只是他住了十年,從未想過樹下會有金子。等雪停了,他揣著把鐵鍬來到后院,扒開厚厚的積雪,在老槐樹下挖了起來。
挖了約莫三尺深,鐵鍬“當”地一聲碰到了硬物。他扒開泥土,果然看見一個半人高的陶壇,封口用蠟封得嚴嚴實實。王老實心跳加速,撬開蠟封,只見壇子里滿滿當當全是金元寶,在陽光下閃著耀眼的光。
他這輩子沒見過這么多金子,嚇得差點暈過去。定了定神,他把壇子重新埋好,只拿了一錠最小的金子,去鎮上換了銀錢。他先是修繕了破廟,又買了幾畝良田,還娶了個鄰村的寡婦李氏,日子漸漸好了起來。
可王老實心里總覺得不踏實,他想起那個老乞丐,不知他到底是何人。這天夜里,他夢見乞丐站在床頭,對他說:“我乃汝州府的土地神,見你雖窮卻有仁心,特來度你。那壇金子本是前朝貪官所埋,你取之無妨?!?/p>
王老實驚醒,這才明白原來是土地神顯靈。從那以后,他不再為金子的來歷擔憂,反而用這些錢做了不少善事。他在鎮上開了家粥棚,每逢災年便施粥放糧,還出資修繕了破敗的官道,百姓們都稱他“王善人”。
轉眼過了三年,王老實的日子越過越紅火,可他始終記得土地神的教誨,從不鋪張浪費。這天,他去田間查看莊稼,路過當年遇見乞丐的街角,見一個年輕乞丐餓得暈倒在地,懷里抱著個破碗。
王老實連忙把他扶起來,喂了些水。那乞丐醒后,感激涕零,說自己家鄉遭了災,一路乞討到這里。王老實看著他,想起了當年的自己,便把他帶回了家,收為義子,教他讀書識字。
又過了幾年,王老實的義子長大成人,考取了功名,做了官。他為官清廉,造福一方,百姓們都稱贊他是王善人的好兒子。而王老實呢,依舊住在修繕一新的院子里,每日種種地,施施粥,過得平淡而安穩。
有人問他:“王善人,你當年哪來的錢發家?”他總是笑而不答,只說遇見了貴人。直到臨終前,他才把兒子叫到床前,說了當年撿金碗遇土地神的事,還叮囑他:“錢財乃身外之物,唯有行善積德,才能長久?!?/p>
王老實死后,兒子按照他的遺愿,把剩下的金子全部捐給了官府,用于修建學堂。而那棵老槐樹,至今還長在王老實當年住的院子里,每到夏天,枝繁葉茂,像一把大傘,為過往的行人遮風擋雨。有人說,每當月圓之夜,還能看見一個老乞丐在樹下乘涼,懷里抱著個豁了口的金碗,對著路人微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