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值暮春,細雨綿綿。濟州府西的官道旁,蹲坐著個姓秦的窮小伙。他名喚秦安,年方十八,生得身形瘦削,卻眼神清亮,靠打柴換些粗糧度日。這日他砍柴歸來,路過石橋時,草鞋被泥坑里的硬物硌了一下。
秦安彎腰扒開淤泥,竟摸出個藍布包裹。打開一看,里頭是十錠白花花的銀子,還有封書信。他捏著銀子手直顫——這夠買十畝良田了!可轉念想起病重的老娘,又想起書中“不義之財不可取”的話,便坐在橋邊等失主。
雨越下越大,秦安凍得瑟瑟發抖,卻不肯離開。直到日落西山,才見個商人模樣的人慌慌張張跑來,在橋邊來回踱步。秦安上前詢問,商人竟“撲通”跪下:“小哥可曾見著個藍布包裹?那是我給老娘的救命錢啊!”
秦安連忙扶起他,從懷中掏出包裹。商人見了銀子,激動得熱淚盈眶,抽出兩錠銀子塞給他:“小哥大德,這點心意務必收下!”秦安卻擺擺手:“拾金不昧是本分,您快給老夫人看病吧。”說完挑起柴擔就走,商人在身后連連道謝。
秦安回到家,老娘正咳得厲害。他拿出僅剩的幾文錢,想去鎮上抓藥,卻見門口停著輛華麗的馬車,正是白天那商人。商人見了他,連忙迎上來:“小哥,我叫王富貴,在府城開綢緞莊,想請你去我那做事,不知可否?”
秦安本想推辭,可看著老娘虛弱的樣子,還是點了點頭。他跟著王富貴到了府城,才知王家是當地首富。王富貴讓他管賬,秦安雖識字不多,卻格外細心,賬目算得清清楚楚,從未出過差錯。
王富貴見他老實本分,越發信任,常帶他出入生意場合。一日,兩人去碼頭驗貨,見個惡霸正搶漁家女的魚。秦安看不慣,上前理論,惡霸揮拳就打。他雖瘦弱,卻拼死護住漁家女,直到巡城兵趕來。
那漁家女名喚蘇蓮,生得眉清目秀,見秦安為她挨打,心中感激,偷偷給他送了傷藥。秦安見她善良,也常幫她賣魚,一來二去,兩人暗生情愫。此事被王富貴得知,竟哈哈大笑:“好小子,眼光不錯!”
原來蘇蓮是王富貴故友之女,父母雙亡后流落至此。王富貴早就想幫她,便做主將她許配給秦安,還送了豐厚的嫁妝。兩人成婚那日,秦安看著身披紅妝的蘇蓮,恍如做夢。
婚后不久,王富貴突然病倒,臨終前將綢緞莊托付給秦安。秦安牢記王富貴的恩情,把生意打理得井井有條,還開了幾家分號。他常對蘇蓮說:“若不是當年拾金不昧,哪有我今日?”
一日,秦安去鄉下收賬,路過當年的石橋,見個乞丐暈倒在地。他連忙將乞丐救醒,得知乞丐是個落魄書生,便資助他讀書。后來書生高中狀元,特意來感謝秦安,兩人結為兄弟。
秦安富甲一方后,并未忘本,常接濟貧苦百姓,還修了石橋,建了學堂。有人問他為何如此仁義,他便講起拾金不昧的往事,說:“善有善報,是老祖宗留下的理。”
蘇蓮為他生了三兒兩女,個個聰慧孝順。大兒子繼承了綢緞莊,二兒子考中了舉人,小女兒嫁給了書生的弟弟,兩家親上加親。秦安看著滿堂子孫,常常感嘆命運的奇妙。
后來,秦安夫婦活到八十多歲,無疾而終。出殯那日,府城百姓自發前來送行,隊伍從街頭排到街尾。人們都說,秦安能從窮小伙變成富人,還娶了美妻,全靠他當年拾金不昧的善舉。
如今,濟州府的老人們還會給孩子講這個故事,講到秦安在石橋邊等失主時,總會指著石橋說:“看,那就是‘拾金橋’,心善的人走過,腳下都會生暖呢。”而那座石橋,歷經百年風雨,依舊堅固如初,仿佛在見證著善念的力量。
有人說,秦安遇到的王富貴,其實是財神爺化身,特意來考驗他;也有人說,蘇蓮本是天上的仙女,見秦安品行端正,才下凡嫁給他。不管怎樣,秦安的故事流傳至今,告訴世人:福報雖遲,終會降臨,只要心存善念,終得圓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