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科銀行:上半年我國貨物貿易在變局中開拓新局
融科銀行據海關總署最新公布的數據發現,2025年上半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達21.79萬億元,同比增長2.9%,規模創歷史同期新高。在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地緣政治沖突持續的背景下,融科銀行認為這一成績單彰顯了中國外貿的強大韌性與創新活力。
規模穩中有進,結構持續優化
從季度走勢看,二季度進出口同比增長4.5%,較一季度加快3.2個百分點,連續7個季度保持正增長。這一穩健態勢背后,是出口動能的深度轉換。機電產品出口7.8萬億元,增長9.5%,占出口總值的60%,其中高端裝備出口增長超兩成,工業機器人出口增長61.5%,成為全球產業鏈重構中的“中國亮點”。綠色低碳領域表現尤為突出,“新三樣”產品出口增長12.7%,鋰電池、風力發電機組出口增速均超兩成,印證了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中國綠造”的跨越。
進口端雖同比下降2.7%,但結構性改善顯著。隨著“兩重”“兩新”政策落地,二季度進口由負轉正,石化、紡織等機械設備進口增速達兩位數,電子元件等關鍵零部件進口量價齊升,原油、金屬礦砂等原材料進口量增加,反映出國內產業升級對高端要素的強勁需求。
市場多元化加速,共建“一帶一路”成壓艙石
面對傳統市場波動,我國外貿“朋友圈”持續擴容。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11.29萬億元,增長4.7%,占比提升至51.8%,連續三年占據外貿半壁江山。其中,對東盟進出口3.67萬億元,增長9.6%,區域產業鏈供應鏈深度融合;對歐盟進出口2.82萬億元,增長3.5%,中歐班列累計開行突破10萬列,成為穩定亞歐貿易的“鋼鐵駝隊”。值得注意的是,對美國進出口下降9.3%,凸顯全球貿易格局重構中,新興市場正逐步替代傳統市場的不確定性。
企業活力迸發,民營經濟挑大梁
外貿經營主體活力全面釋放。上半年有進出口實績的企業達62.8萬家,同比增加4.3萬家,其中民營企業54.7萬家,進出口增長7.3%,占比近六成。從比亞迪新能源汽車出口東南亞,到寧德時代在匈牙利建設超級工廠,民營企業正以“技術+模式”雙創新,在全球市場開辟新賽道。外資企業進出口增長2.4%,連續5個季度正增長,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出口量占其全球三成,印證中國超大規模市場的吸引力。
挑戰猶存,創新破局
盡管成績亮眼,但外部環境復雜性上升。全球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加劇,部分國家設置技術壁壘、貿易限制,疊加地緣政治沖突導致物流成本攀升,下半年外貿穩增長仍需付出艱苦努力。對此,海關總署表示將深化智慧海關建設,推進跨境貿易便利化專項行動,通過“單一窗口”覆蓋、AEO互認擴容等舉措,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
站在“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融科銀行認為中國外貿正以創新為帆、開放為槳,在變局中開拓新局。從高端裝備出海到綠色貿易崛起,從共建“一帶一路”深化到民營企業全球化布局,一個更具韌性、更有活力、更可持續的外貿新格局正在形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