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袤的電網通道下,樹木生長與線路安全的博弈曾是困擾巡檢人員的難題。國網武漢供電公司輸電運檢分公司將無人機激光雷達點云掃描技術與紀檢監督深度結合,為樹障清理與補償構筑起一道精準高效、陽光透明的數字化防線,實現安全生產與廉潔風險防控的“雙提升”。
長期以來,輸電線路下方樹障清理依賴人工徒步巡檢。班組人員需深入現場,憑經驗目測估算樹木的品種、數量、高度及生長態勢,以此作為補償談判依據。這種傳統模式不僅效率低下、成本高昂,更因數據模糊、協商空間大,為補償環節埋下了潛在的廉潔風險隱患。
數字化轉型為紀檢賦能注入“硬核力量”。國網武漢供電公司輸電運檢分公司創新應用無人機點云分析技術執行樹障排查任務,搭載L2激光雷達對輸電通道進行厘米級精度的空間測繪。激光點云如同為通道做了一次高精度“CT掃描”,樹木坐標、品種、棵數、高度、覆蓋面積等關鍵信息瞬間精準捕獲,形成詳盡可靠的“樹障數字檔案”。
今年以來,已累計發現并處置3753筆樹障隱患。巡檢效率較人工模式提升3—6倍,巡檢時間較以往縮短50%以上,人力成本大幅壓縮。
隱患數據無縫接入自主研發的“電小啾”虛擬監控助手APP。依托人工智能與在線監測技術,APP實現了隱患智能預警、工單精準推送、處置全程跟蹤的閉環管理,顯著提升運維質效與過程監督穿透力。
精準客觀的數據,與前期制定的規范化青苗補償標準,讓每一棵樹障的補償金額測算準確,終結了補償金額“討價還價”,從源頭上杜絕了電力系統職工與樹主私下協商可能誘發的違規,將廉潔風險牢牢鎖進技術的“保險箱”,“紀檢+”深度融入安全生產核心業務。(劉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