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回望那段烽火歲月,我國一批新聞工作者活躍在抗戰一線,其中有許多優秀的攝影記者將手中的相機當作武器,以拍攝的新聞圖片作為載體,在民族危亡之際為救亡圖存而呼喚和抗爭,為中華民族的獨立、自由而英勇奮斗、沖鋒陷陣。當快門聲與槍炮聲交響,他們定格下一個個浴火而生的影像瞬間,凝固了一段不可磨滅的民族記憶。
從6月26日開始,“我在現場·光影流年”欄目播發“抗戰攝影師”系列報道,展示這些英雄的攝影師和他們拍攝的抗戰經典照片,講述照片背后的故事。
“戰爭是非常殘酷的,要想拍下這些真正表現戰斗的鏡頭,就要深入前線。”
徐肖冰是抗日戰爭時期延安攝影工作的開創者之一,也是中國革命攝影的奠基人之一。他在戰爭的烽火中投身革命,穿梭于槍林彈雨間,用鏡頭定格下一幕幕經典瞬間,留存下大量珍貴的戰地圖片與影視資料。
太行山上的八路軍司號員。放學回來,念給媽媽聽。
太行解放區的兒童團。
太行解放區的婦女自衛隊。
徐肖冰于1916年出生在浙江桐鄉,16歲時來到上海的一家影片公司做學徒,也因此與影像結緣。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徐肖冰滿懷激情奔赴前線拍攝影片。一路上碰到的卻是國民黨部隊潰不成軍、百姓流離失所的景象。這樣的經歷讓他做出了一個生命中至關重要的決定:“我要參加八路軍!”
參加八路軍后的徐肖冰在晉西北、晉察冀、冀中等抗日根據地參加建設和抗日斗爭。他在一些激烈戰斗中,披肝瀝膽、出生入死,進行戰地攝影采訪活動,創作了一批激蕩人心、鼓舞斗志的攝影作品。
陜甘寧邊區的八路軍哨兵。八路軍騎兵隊。
八路軍渡過漳河,追殲殘敵。
在百團大戰期間,徐肖冰與戰士們吃住、行軍、戰斗在一起,多次深入火線,記錄下許多重要的戰斗畫面。戰斗激烈時,他跟隨戰士沖鋒,忍不住跳出戰壕去拍攝,戰士一個手榴彈甩過去,他就想沖到前面去拍下敵人被炸的真實場景。用他的話來說:“有的照片是用生命換來的。”
參加百團大戰的晉冀魯豫地區民兵。
在延安工作和生活期間,徐肖冰還拍攝了大量反映軍民生活的照片,這些照片都已成為珍貴的史料。
2008年4月3日,徐肖冰老人向記者介紹他1943年在延安拍攝的延安大學女子排球隊比賽時的照片。新華社記者 何俊昌 攝
在2008年的一次采訪中,徐肖冰回憶說:“由于中央領導重視體育,群眾熱愛體育,延安還舉行過大型運動會,平時生產勞動訓練,閑時就進行比賽。比賽的項目也多,比如有馬術比賽,就是讓馬臥倒,進行隱蔽;有賽跑,場地就設在延安飛機場,只有那里的場地才夠用;游泳比賽就在延河,搭幾塊木板,拉上繩子就成了賽道。群眾的熱情也高,每次比賽圍觀的人都很多,山坡上都坐滿了人。”
延安古城上的八路軍哨兵。
徐肖冰的攝影作品在思想內容上突出的特征便是其強烈的真實性與戰斗性,畫面信息豐富,情感深沉而激昂,不僅具有不可替代的歷史價值,還蘊含著獨特的藝術美感。如今,這些浴火而生的影像作品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在抗戰攝影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
策劃:費茂華
編輯:徐嘉懿
參考書目
《中國攝影大師》
《中國解放區攝影史略》
《在攝影機后面觀察歷史的人:徐肖冰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