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2025高質量發展看閔行暨“解碼街鎮”調研行活動走進新虹街道,人民日報、新華社等20余家央媒市媒記者、自媒體代表通過實地探訪,感受了閔行北部開放門戶“第一站”的別樣魅力。
新虹街道地處虹橋國際開放樞紐與長三角一體化兩大國家戰略的“雙疊加”區域,是許多旅客“抵達上海的第一站”,是企業“出海入滬的第一站”,也是市民“美好生活的第一站”。
一頭牽著虹橋綜合交通樞紐、一頭牽著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核心區。在中間C位一隅,去年3月,虹橋海外發展服務中心正式啟用。
如今,作為長三角首個真正實現“一站式”服務的綜合服務中心,這里每天迎接著長三角乃至全國全球的企業工作者。類似出入境、居留許可、簽證續期、工作許可等外籍人士高頻需要的政務服務,在這里均可“一站式通關”。
截至目前,虹橋海外發展服務中心已匯聚各級各類專業化合作伙伴超過500家,包括43家入駐虹橋海外貿易中心的國際經濟組織、71家專業服務聯盟成員、157家虹橋國際中央法務區的泛法律服務機構,以及265家人力資源服務機構。
新能源汽車、光伏辦公、風力發電……生活已經與新能源產業密不可分。天合光能、陽光電源、晶科能源、中潤光能、東漸數能、協鑫集團等光伏巨頭已扎根新虹這片熱土,百余家新能源產業鏈上下游的各路佼佼者也紛紛逐漸加入這一陣營。
近年來,新虹街道先后成立大虹橋光伏聯盟、氫能產業聯盟、“碳路者”聯盟,產業能級不斷提升,經濟社會全面綠色低碳轉型深入推進,總市值超過4000億元,光伏產業前十企業中就有4家。
其中,成立于2006年的晶科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全球為數不多擁有垂直一體化產業鏈的光伏制造商,服務著全球近200個國家和地區的4000余家客戶。截至2024年,晶科能源先后6年位列全球組件出貨量冠軍,光伏組件和儲能產品制造已“遙遙領先”。
全球化布局不僅是企業的愿景,更是時代的呼喚。廣聯達數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這家在2010年便勇奪中國建設工程信息化領域先鋒的上市公司,對新虹街道打造“出海入滬第一站”深有共鳴。
廣聯達于2020年在新虹街道筑起了上海總部大廈,這里不僅是研發中心、營銷中心、人才中心和運營中心的聚集地,更是長三角地區建筑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強勁引擎。廣聯達在建筑行業內首次提出“數字建筑”概念,即利用BIM和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引領產業轉型升級。目前已在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80余家分子公司,累計為34萬家企業提供專業化服務。
新虹的“出海入滬第一站”,遠不只是每個擁有夢想企業的開始。這片曾經的田間地頭,正用智慧和汗水,繪就成開放引領、高效鏈接、活力薈聚的國際開放門戶核心。精彩,正在發生。
記者:毛海萍
供稿:欣洪悅
初審:陳依婷
復審:方雨斌
終審:劉墾博
轉載請注明來自今日閔行官方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