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 20 個油畫框在典籍陳列區排開,當丙烯馬克筆的色彩遇上飛檐斗拱的墨線,一場屬于孩子們的“藏書樓私人設計展”悄然開啟。日前,浙江圖書館“《藏書樓的秘密》:為古籍造一個家”美育活動在浙江圖書館舉行。20 名小小畫師帶著對傳統建筑的好奇,在油畫框上勾勒、上色、創意疊加,最終將各自心中“會守護古籍的家”捧在手心——這些獨一無二的作品,既是對千年藏書智慧的致敬,更是屬于每個孩子的“文明傳承答卷”。
從古籍的“神秘身份”到守護的“智慧密碼”
“小朋友們,古籍就像四個神奇的寶貝盒子哦!”中國美術學院社會美育學院特聘教師、浙江省美術家協會會員孫昊淳老師指著電腦中的古籍圖片笑著說,“它是‘文化小衛士的記憶寶盒’,裝著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故事;是‘知識時光機’,翻開就能穿越到古代,發現古人的聰明辦法;是‘藝術百寶箱’,里面的字像跳舞的小人,畫比動畫片還美;更是‘未來通行證’,古人的智慧能幫我們發明新東西呢!就像圖書館里那本宋朝的書,比爺爺奶奶的爺爺奶奶還老,要是弄壞了,可就再也找不回來啦。”
“我們該怎樣保護古籍呢?”孫老師邊說邊點開圖片:“咱們先看看現在怎么保護這些‘寶貝’吧——修復師用小鑷子給‘受傷’的書頁‘接骨’,就像給書治病;圖書館的房間永遠暖暖的、干干的,這叫‘恒溫恒濕’,像給古籍開了專屬‘空調’;還有的書會被‘拍照片’存進電腦,就算原件壞了,我們還能看到里面的字。”
“那古人沒有空調和電腦,怎么保護書呢?”一個孩子歪著頭問。孫老師笑著指向屏幕上的天一閣:“他們的辦法藏在這些老樓里呢!”話音剛落,古藏書樓的防火、防蟲、防潮智慧密碼,就在一張張圖片和老師的講解中,慢慢揭開了神秘面紗。
我的藏書樓,藏著古今守護術
“現在,輪到你們當設計師啦!”孫昊淳老師笑著教孩子們“聯想—發散—替換—組合”的創作小竅門,“先畫你心中藏書樓的樣子,再給它裝上保護古籍的‘秘密武器’哦!”話音剛落,孩子們的畫筆就像長了翅膀,在畫布上躍動起來。時間一分一秒流逝,那些古今碰撞的智慧,就這樣在畫筆下,長成了屬于未來的守護力量。
孩子們筆下的藏書樓模樣萬千,有的復刻古藏書樓風華,赭石紅柱子配石青藍飛檐,瓦片斜排得整整齊齊;有的玩起“未來混搭”,最驚艷的“飛行閣”底下噴著火,兩側站著守護機器人。功能區更是腦洞大開,藏書、閱覽、曬書、殺蟲、收集等區域一應俱全,復制區的機器正“吐”出新書,孩子得意解釋:“這樣原件能休息,大家又能看書”。安全設計也花樣百出,樓前水缸備著滅火水,墻角綠樹遮擋陽光,小貓當“動物保安”,還有古籍守護人常年值守,處處藏著古今守護智慧。
活動結束時,每個孩子都小心翼翼地捧著自己的油畫框,框里是他們心中的藏書樓。“這可不是普通的畫,是能帶走的知識呀。”一位家長拍下孩子的作品感慨道:“他說這是‘古今雙保險’,老法子加新科技,古籍肯定安全。”孫昊淳表示,這場活動,沒有標準答案,卻讓‘守護’二字有了具體的模樣,當他們畫出第一筆時,就已經在心里為文明建了一座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