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蜜雪冰城、胖東來和泡泡瑪特這些當紅企業給河南省帶來的美譽,河南省近日還新晉“造車大省”。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1-2月汽車產量前十名的省份分別是:安徽、廣東、江蘇、山東、重慶、陜西、浙江、湖南、河南和北京。這是河南首次進入全國汽車產量前十強,超過北京來到第九。其中新能源車產量10.19萬輛,占據省內產量的半壁江山。
在中國汽車產業版圖上,一個傳統農業大省正以驚人的速度改寫著自己的工業身份。2025年,河南省首次躋身全國汽車產量前十強,超越首都北京位列第九,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量占比高達50%以上。更令人矚目的是,省會鄭州2024年汽車產量突破112萬輛,在全國城市排名中位列第九,超越傳統汽車工業重鎮柳州,直逼北京的114.5萬輛。
今年1-4月,河南汽車產量同比暴漲489.25%,增速全國第二。這一系列數據背后,是一個省如何抓住新能源汽車產業變革機遇,實現從“農業大省”到“造車大省”的華麗轉身。
比亞迪落戶與“河南速度”的誕生
河南與車的淵源可以追溯到2400多年前的鄭韓故城,那里出土的車馬坑數量之多、規模之大世所罕見。然而在燃油車時代,河南雖擁有宇通客車這樣的商用車巨頭,卻始終未能躋身乘用車制造強省之列。轉折點出現在2021年9月9日——這一天,河南省政府與比亞迪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成為河南汽車工業史上的“分水嶺時刻”。
比亞迪項目的落地速度創造了令業界震驚的“河南速度”:從簽約到開工僅用37天,從破土動工到正式投產僅耗時17個月。2023年4月,比亞迪在鄭州航空港區的超級工廠投產,當年即完成產值334.7億元,生產整車超20萬輛。這座比亞迪全球連片面積最大的整車基地,生產線自動化率高達98%,每30秒下線一個動力電池電芯,不到一分鐘就能下線一臺新能源汽車。2024年,鄭州比亞迪產量飆升至54.5萬輛,同比增長169.8%,占全省新能源汽車產量的近80%。
“一輛車喚醒一座城”——比亞迪的到來仿佛為這片東周時期的“造車之鄉”施了魔法。2024年6月30日,鄭州國際陸港啟用,首發列車裝載260余臺河南制造的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開往烏茲別克斯坦,未來通過這條通道,河南造新能源汽車可實現15天直達歐洲。以比亞迪為龍頭,鄭州航空港區規劃了31.4平方公里的空港汽車城,已集聚弗迪電池、法國埃頓等40家企業,形成涵蓋整車、電池、電機、電控及智能網聯等領域的垂直整合生態體系。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陳士華評價道:“上一個汽車‘黃金十年’,河南錯失了乘用車市場的高速增長期;如今的新能源汽車‘黃金十年’,河南沒有再錯過。”數據顯示,2024年河南新能源汽車產量達68.1萬輛,同比增長117.3%,遠高于全國34.4%的平均增速;電動汽車出口額88.5億元,增長91.4%。三年前,河南新能源汽車年產量僅有6萬輛,如今已實現超十倍增長,完成了從“跟跑”到“并跑”再到部分領域“領跑”的驚人跨越。
河南汽車產業為何會突然爆發?
河南汽車產業的爆發式增長,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鏈主企業”的強力拉動。比亞迪作為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制造商,其鄭州基地的產能釋放直接改寫了河南在全國汽車產業格局中的地位。2024年,鄭州新能源汽車產量達62.6萬輛,同比增長901.9%,帶動全市汽車年產量首次突破百萬輛大關。這種“龍頭效應”在陜西已有先例——2022年比亞迪在陜西的產量達100.8萬輛,助推該省汽車產量三年內從54.7萬輛躍升至133.79萬輛。河南顯然深諳此道,通過引進比亞迪這樣的產業巨頭,迅速做大了產業規模。
除比亞迪外,河南還擁有全球最大的新能源客車制造商宇通。這家本土企業早在2009年就布局氫燃料商用車,其新能源產品已服務北京冬奧會并出口至挪威等40余個國家。2024年,宇通客車出口銷量同比增長37.73%,其中新能源客車在歐洲等高端市場增長84.6%。宇通的目標是到2030年打造千億級新能源商用車產業集群,這將進一步鞏固河南在商用車領域的全球領先地位。
上汽乘用車鄭州基地則是河南汽車出口的主力軍。2024年,該基地生產的MG品牌汽車出口超31萬輛,占中國出口歐洲汽車總量的70%。鄭州已成為上汽集團全國最大的乘用車生產基地、數據基地和出口基地,今年還將批量生產高端智能電動車型“智己”。這種“一個整車廠帶動全產業鏈”的模式,使河南快速形成了從原材料到核心零部件,再到整車、配套設備、物聯網的完整產業生態。
產業鏈的“磁吸效應”日益顯現。寧德時代在洛陽建設的中州時代新能源生產基地,其“燈塔工廠”可實現1秒產出一個電芯,2.5分鐘生產一個電池包,為河南“鏈”起一個千億產值的新能源產業集群。奇瑞在開封布局了總部之外唯一的乘用車、商用車、KD出口生產研發基地,平均每15分鐘就有一輛奇瑞汽車從開封走向世界。目前,河南規模以上汽車及零部件企業已達600余家,覆蓋90%以上車型及產品,整車產能超200萬輛。
這種“龍頭引領+集群共生”的發展模式,正在通過全要素優化配置和產業鏈深度協同,推動河南新能源汽車產業實現質變躍遷。2024年,河南“7+28+N”重點產業鏈群對規上工業增長貢獻率達72.4%,其中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增加值同比增長46.1%。汽車及零部件產業與電子信息、裝備制造共同成為拉動河南工業增長的三大引擎,分別貢獻1.3個百分點的增速。
河南汽車產業崛起是偶然嗎?
河南汽車產業的崛起絕非偶然,而是政策精準發力與市場活力共振的結果。近年來,河南省委、省政府以“十年磨一劍”的戰略定力,構建起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系統性支持體系。2022年5月,《關于進一步加快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年產量突破150萬輛、建成3000億級產業集群的目標。隨著產業超預期發展,這一目標已被調整為“2025年整車產量200萬輛、新能源汽車140萬輛”,顯示出政府對產業前景的充分信心。
2025年3月,河南加碼推出《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實施方案》,形成政策“組合拳”。該政策對國四及以下排放標準營運貨車給予報廢補貼,將新能源公交車單車補貼由6萬元提高至8萬元,并對氫燃料重卡給予每車最高15萬元額外補貼。在乘用車市場,政策提供“報廢+置換”雙重補貼:報廢老舊車購買新能源車補貼2萬元,置換新能源車最高補1.5萬元,預計拉動50萬輛乘用車更新。這些措施立竿見影——2024年河南汽車以舊換新超40萬輛,限額以上單位新能源汽車零售額同比增長30.8%。
在產業生態構建上,河南展現出前瞻性布局。鄭州航空港區規劃了50平方公里的國際陸港,為新能源汽車出口提供物流支撐。全省累計建成公共充電站3967座、充電樁7.2萬個,許繼電氣更建設了全國規模最大的高速公路充電網和大巴車充換電網絡。針對產業鏈關鍵環節,河南設立150億元新能源汽車基金,成立注冊資本30億元的省汽車產業投資集團,通過資本力量助推產業升級。
特別值得關注的是河南在氫能賽道的前瞻布局。作為全國五個氫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之一,河南已初步形成制氫—儲氫—加氫—燃料電池—關鍵裝備及零部件的全產業鏈。《河南省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2~2035年)》提出,到2025年氫能產業總產值突破1000億元。宇通在氫燃料商用車領域的技術積累,使河南在這條未來賽道上占據了有利位置。
產業與創新的深度融合也是河南的特色優勢。多氟多攻克晶體六氟磷酸鋰制造關鍵技術,全球每4塊鋰電池中就有一塊使用其產品。信大捷安的車規級安全芯片已成為行業標準,裝載量超過300萬輛。河南推動比亞迪、宇通等龍頭企業聯合鄭州大學、河南大學共建技術創新聯合體,針對固態電池、車規級芯片等“卡脖子”難題開展攻關。2024年,河南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2%,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長9.2%,遠超規上工業平均增7。
站在2025年的節點回望,河南汽車產業的“狂飆”仍在繼續。從鄭韓故城的車馬坑到現代化智能工廠,從農業大省到新能源汽車高地,河南正以產業基因的創造性轉化,完成古老交通文明與現代工業文明的跨時空對話。
正如河南日報記者在《車輪上的新河南》中所言:“真正的領跑,從不在亦步亦趨的賽道,而在文明傳承的縱深里開辟的新徑。”一個萬億級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版圖,正在中原大地展開,為河南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該文為BT財經原創文章,未經許可不得擅自使用、復制、傳播或改編該文章,如構成侵權行為將追究法律責任。
作 者 |元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