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覺鎮訊】近日,貴州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化Young齊心”鄉村科普實踐團隊走進松桃苗族自治縣普覺鎮,開展以“化學啟蒙·科學進鄉村”為主題的2025年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團隊深入中小學與幼兒園,搭建流動實驗課堂,把實驗臺搬進村寨教室,讓科學教育在苗鄉真正“看得見、學得懂、動得了”。
2025年7月1日至7日,貴州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化Young齊心·走進松桃”鄉村科普行動隊,走進松桃苗族自治縣普覺鎮,開展為期7天的暑期社會實踐。此次實踐聚焦鄉村青少年科學教育資源薄弱、農村居民生活化學知識匱乏等現實問題,首次在當地探索構建“幼兒啟蒙—中學拓展—村寨普及”的三級鄉村科普課堂體系。志愿者們以接地氣、強互動、重體驗的小實驗為抓手,把科學知識送進校園、村寨與家庭,為苗鄉兒童點亮科學夢想,為鄉村教育振興注入青春動能。活動廣受當地政府、學校、村委及家長、駐村干部的一致好評,鎮宣傳部門于7月9日對活動進行專題推送,社會反響熱烈。
將實驗臺搬進普覺鎮中學:打造鄉村版“化學嘉年華”
在普覺鎮中學,行動隊將校園操場布置成“化學嘉年華”科普集市,設置“知識科普區”和“實驗體驗區”兩個功能區。貴州大學青年志愿者們圍繞紫甘藍顯色、過氧化氫殺菌、小蘇打中和等生活化學現象,通過實物展示、圖文資料講解、互動問答等形式,引導800余名學生認識“化學就在我們身邊”。
(圖:普覺鎮中學學生圍繞志愿者,積極參與化學科普活動,現場氣氛熱烈)
(圖:普覺鎮中學“知識科普區”,學生們認真翻閱《生活里的化學》宣傳冊,志愿者耐心講解)
“實驗體驗區”尤其受學生歡迎。貴州大學青年志愿者手把手指導初中生完成泡騰火箭、自動吹氣球、紫甘藍“彩虹帶”、火山爆發等趣味實驗,不僅讓學生了解基本化學原理,更講解每種材料背后的安全使用知識。兩晚“科學講堂”更是座無虛席,團隊展示了自主研發的空氣凈化裝置、可降解膜、實驗室電解設備等原創科技成果,吸引全校師生前來觀摩提問。部分同學主動將實驗過程、數據整理到“科學記錄卡”中,課后還自發交流操作體驗。
(圖:貴州大學志愿者演示小蘇打+醋吹氣球實驗,激發普覺鎮中學學生濃厚興趣,現場氣氛活躍)
(圖:普覺鎮中學學生在志愿者指導下親手參與化學實驗,體驗科學魅力)
(圖:貴州大學志愿者在普覺鎮中學開展科學講堂,展示探究復合膜的抗油污性能,講解材料科學前沿知識)
(圖:貴州大學志愿者在普覺鎮中學講解鋰離子電池設備,向學生展示先進科研成果及其應用)
普覺鎮中學校長在總結時表示,實驗器材安全便攜、實驗項目易于操作、課堂氛圍活躍熱烈,“為鄉村學校創新實踐教學提供了可復制的模式”。
流動實驗課堂進村寨:在田間廣場播撒科學種子
7月5日至6日,貴州大學青年志愿者團隊又將“流動實驗課堂”帶到姜家洞村、西門坎村平壩組、西門坎村委會等鄉村,面向廣大村民和兒童開展科普宣傳與互動實驗,累計參與人數超250人次,發放《生活里的化學》宣傳冊與定制“科學蒲扇”600余份。
(圖:貴州大學志愿者在普覺鎮姜家洞村向鄉村兒童講解科學實驗,激發孩子們的科學興趣)
(圖:貴州大學志愿者指導鄉村兒童親手參與科學實驗,體驗動手樂趣,激發科學興趣)
活動特別結合農村家庭常見化學安全問題設置主題,如“油鍋起火怎么辦”“水銀溫度計打碎如何處理”“潔廁靈與漂白劑能否混用”,通過情景模擬、互動提問等形式,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化學知識背后的生活應用。紫甘藍顯色、CO?吹氣球、火焰掌、變色魔術等小實驗現場教學與動手體驗相結合,村里孩子在貴州大學青年志愿者指導下親自參與實驗,村民們圍觀討論,頻頻提問如何用醋去農殘、消毒水如何安全配比等實際問題。
(圖:貴州大學志愿者在和平村開展科普活動后與村民熱情交流,現場洋溢笑聲與溫暖)
“過去一提化學,大家只想到危險,現在原來可以用得上、學得懂,孩子們同樣特別感興趣。”村干部這樣總結。
幼兒園專場:啟發科學興趣從娃娃抓起
在宇文藝術幼兒園,貴州大學青年志愿者專門設計面向學齡前兒童的“化學啟蒙嘉年華”,采用繪本導入、親子互動等趣味化方式,用顏色變化、氣泡魔法、水變藍等視覺效果強的小實驗,帶領孩子初步認識“科學就在身邊”。不少幼兒在家長協助下動手完成自己的小實驗,園內充滿歡笑與掌聲。
(圖:貴州大學志愿者在宇文藝術幼兒園用趣味實驗引導孩子們認識科學,課堂氛圍輕松愉快)
(圖:貴州大學志愿者在宇文藝術幼兒園細心指導幼兒完成科學實驗,幫助孩子們體驗“第一堂化學課”的樂趣)
地方肯定與社會反響:鄉村科普需求旺盛
普覺鎮人民政府對志愿團隊給予高度肯定,鎮宣傳干部表示“期待建立長期聯動機制”,同時于7月9日在鎮政府官方微信公眾號發文推廣,24小時閱讀量突破500。
當地村委會干部、教師、家長紛紛表達感謝:“這樣的活動第一次在村里開展,不僅學生喜歡,家長同樣學到了實用知識。”貴州大學駐和平村第一書記徐平偉老師評價:“活動形式樸實卻極具吸引力,專業所學終于真正落到鄉村泥土里,科學火種將在這里長燃。”
打造鄉村科普“三級閉環”,服務鄉村振興教育實踐
據統計,團隊7天內累計組織10余場活動,覆蓋普覺鎮1個行政村、1所中學、1所幼兒園,大路鎮1個行政村。服務人次超過1000。貴州大學青年志愿者還在現場與地方學校、幼兒園、村委會達成初步共識,計劃將實驗箱、宣傳冊、指導手冊等留存當地,同時在寒假期間回訪。
團隊負責人表示,未來將進一步探索鄉村可持續科學教育模式,繼續通過“幼兒啟蒙—中學拓展—村寨普及”三級閉環,推動科學教育走進更多鄉村校園與田間地頭,讓科學的種子真正扎根苗鄉,惠及更多鄉村兒童與家庭。
此次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不僅在苗鄉校園播撒下科學的種子,也展現了貴州大學青年學生服務社會、回饋家國的責任擔當。團隊將繼續扎根專業優勢,探索“教育+科普+服務”相結合的志愿路徑,為推動鄉村教育振興與科學普及貢獻青春力量。(通訊員:高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