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伊朗的一味退讓換來的卻是更大的恥辱,在被美伊輪番轟炸后,伊朗又收到了一個噩耗,西方國家威脅即將恢復對伊朗的全面制裁。
據俄衛星網7月16日報道,日前美國國務卿魯比奧和法國、英國和德國外長舉行了會議,就伊朗核問題達成了最新共識,美法英德決定為伊核談判設定“最后期限”,如果伊朗拒絕西方國家的棄核條件,達成新的伊核協議的話,那么西方將恢復此前取消的所有對伊朗制裁措施。
消息一出,立即在伊朗國內引發了軒然大波,一旦西方恢復全面制裁的話,那么也意味著伊朗“一夜回到了解放前”,重新面臨著遭到嚴密封鎖的被動境地。
據悉,近期在伊以沖突停火后,伊朗依舊對美西方抱有希望,表示愿意重返談判桌,希望能夠達成符合伊朗利益的協議,然而美西方顯然沒打算就這樣放過伊朗,在對伊朗狂轟濫炸,重創了伊朗核設施后,又發起了“極限施壓”,對伊朗而言,這無異于“最后通牒”。
被耽誤的戰機采購:從蘇35到殲10C的搖擺
伊朗空軍的戰機老化問題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上世紀70年代從美國引進的F-14“雄貓”戰機,到現在還在勉強服役,零件都得靠拆東墻補西墻。2015年伊核協議簽訂后,伊朗本以為能松口氣,結果在戰機采購上卻掉進了“選擇困難癥”的大坑。
一開始,伊朗把寶押在了俄羅斯身上。2017年和俄羅斯簽了100億美元的大單,其中就包括蘇-35戰斗機和S-400防空導彈。可誰能想到,俄烏沖突一爆發,俄羅斯自己的軍工產能都顧不過來,蘇-35的交付日期一拖再拖。
更離譜的是,俄軍居然把原本要賣給印度的T-90S坦克都征用了,連從緬甸回購坦克部件的事都干得出來。伊朗這才發現,指望俄羅斯靠不住,人家連自己的裝備都保不住,哪還有精力管你?
這時候,中國的殲10C進入了伊朗的視線。2025年以色列空襲伊朗核設施后,伊朗國防部長親自跑到青島參加上合組織防長會議,和中方討論采購殲10CE的事兒。
有消息說,伊朗打算首批買36-40架,配套霹靂-15導彈,甚至還想建地下生產線。但這里面有個大問題:錢從哪兒來?36架殲10CE報價近15億美元,伊朗一年國防預算才253億美元,就算拿石油換,也得考慮國內民生啊。
其實,伊朗和殲10C的緣分早在2016年就有苗頭。當時伊朗空軍前司令訪華,一眼就相中了殲10C,計劃買100架組建8個中隊。可時任總統魯哈尼一心想買法國的“陣風”戰斗機,覺得西方裝備更“高大上”。
結果呢?法國開出的天價讓伊朗根本買不起,“陣風”沒談成,殲10C也錯過了最佳采購時機。要是那時候果斷下單,到2022年就能形成戰斗力,以色列的F-35I恐怕也不敢這么囂張。
殲10C的“戰略價值”:真能改變戰局嗎?
平心而論,殲10C確實是個好東西。它裝備了有源相控陣雷達和霹靂-15遠程導彈,雷達技術還是從殲-20上“移植”過來的,對F-16、F-15這類四代機有明顯優勢。巴基斯坦空軍裝備殲10CE后,配合空警-200預警機和梟龍Block3,已經形成了體系化作戰能力,在對抗印度時底氣十足。
要是伊朗有了殲10C,至少能在兩個方面改變局面:一是對以色列的F-35I形成一定威懾。雖然殲10C不是隱身戰機,但它的雷達和導彈能在遠距離發現F-35,再加上紅旗-9防空系統,能構建起基礎的區域拒止能力。二是提升伊朗空軍的實戰能力。
現在伊朗的F-14連升空作戰都困難,以色列戰機來去自如,要是有殲10C巡邏,至少能讓以色列不敢輕易深入伊朗腹地。
但問題在于,買戰機不是買白菜,光有飛機沒用,得有配套的預警機、電子戰飛機、地面指揮系統,還得培訓飛行員和地勤。巴基斯坦能玩轉殲10CE,是因為和中國空軍深度合作了幾十年,從雷達站點到數據鏈都是現成的。
伊朗呢?連基本的現代化空戰體系都沒有,就算買了殲10C,也得花好幾年時間補課。更要命的是,以色列空襲后,伊朗的石油出口暴跌60%,經濟損失超300億美元,哪還有錢搞體系化建設?
制裁困境的根源:武器采購只是表象
把伊朗今天的被動局面全怪在沒買殲10C上,顯然是不公平的。西方制裁的核心是伊朗的核計劃,就算伊朗空軍全換成殲20,只要不放棄鈾濃縮,美西方照樣會找借口打壓。
看看2025年的情況:伊朗在伊斯法罕的核設施被以色列炸了,國際原子能機構說核材料可能提前轉移了,但美國硬說伊朗“倒退數十年”,就是要給制裁找理由。
更深層的問題,在于伊朗的戰略搖擺。一方面,伊朗想靠中俄對抗西方,另一方面又想和歐盟、美國媾和求解禁。這種“腳踩兩條船”的做法,讓伊朗在國際上成了“孤家寡人”。
以色列空襲時,沒有一個盟友出聲支持;核談判陷入僵局時,也沒有大國愿意出頭調解。反觀沙特,和中國合作后,不僅拿到了東風導彈,還在外交上有了更大話語權,這才是真正的戰略智慧。
經濟結構單一也是伊朗的致命傷。石油出口占財政收入的50%以上,一旦被制裁,整個國家就像被掐住了脖子。2025年特朗普重啟“極限施壓”,直接把伊朗石油出口壓到接近零,連中國都只能偷偷多買一點。要是伊朗能像中國一樣發展多元化經濟,減少對石油的依賴,也不至于在制裁面前這么被動。
說到底,伊朗的困境是長期戰略失誤的結果,武器采購只是其中一個縮影。當年沒買殲10C確實是個遺憾,但就算買了,也改變不了美西方打壓伊朗的根本意圖。
真正要破局,伊朗得在核問題上展現誠意,同時在經濟和外交上尋求突破,而不是把希望寄托在某一款武器上。畢竟,戰場上的勝負,從來不是單靠裝備就能決定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