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7月15日,美國“Army Recognition”網站證實,美國空軍借助參加“雷霆對抗25-2”的機會,完成了F-35A在菲律賓的首次部署。
與此同時,隸屬第85測試中隊的F-15EX,也首次進駐沖繩嘉手納空軍基地。而兩款新銳戰(zhàn)斗機“南北夾擊”的態(tài)勢背后,則是兩場規(guī)模驚人的聯(lián)合軍演。
2023年美國返回菲律賓后,就重啟了中斷三十年之久的“雷霆對抗”系列軍演,按照雙方協(xié)議,該系列每年4月、7月各舉行一次。由于菲律賓空軍裝備水平非常簡陋,所以“雷霆對抗”的本質,是美軍在關島加油機、預警機的支援下,演習如何在菲律賓這個“前進基地”作戰(zhàn)。
在這個背景下,美軍出動的戰(zhàn)斗機從F-16逐漸升級到F-22A、F-35A。而這次“雷霆對抗25-2”更是將訓練區(qū)域選在呂宋島,毫不掩飾向北飛越巴士海峽的想法。
美軍亞太戰(zhàn)略的“南北夾擊”新布局
2025年7月15日,美國空軍借助“雷霆對抗25-2”演習,首次在菲律賓部署F-35A隱身戰(zhàn)斗機,同時將F-15EX戰(zhàn)斗機進駐日本沖繩嘉手納基地,形成“南北夾擊”的軍事態(tài)勢。
這一動作看似是美軍強化亞太軍事存在的常規(guī)操作,實則暴露其戰(zhàn)略焦慮——在稀土供應鏈被中國“卡脖子”的背景下,試圖通過前沿部署彌補技術短板。
自2023年重返菲律賓以來,美軍已在菲新增4處軍事基地,此次“雷霆對抗25-2”演習更將訓練區(qū)域選在呂宋島,距離巴士海峽不足200公里,明顯針對臺海方向。
與此同時,沖繩嘉手納基地作為美軍在東亞的核心樞紐,此次接收的F-15EX是全球最先進的四代半戰(zhàn)斗機,配備有源相控陣雷達和高超音速導彈發(fā)射能力,可對南海和東海實施快速打擊。
這種“北守南攻”的布局,本質上是美軍“亞太再平衡”戰(zhàn)略的升級版,試圖通過第一島鏈的“鏈式部署”封鎖中國海空力量的活動空間。
但這種部署存在致命缺陷。首先,菲律賓的5個美軍基地全部位于中國火箭軍射程范圍內,東風-26導彈的“區(qū)域拒止”能力可在戰(zhàn)時迅速癱瘓這些前沿節(jié)點。
其次,沖繩基地的F-15EX雖先進,但其雷達系統(tǒng)使用的氮化鎵材料80%依賴中國供應,一旦中方實施出口管制,這些戰(zhàn)機的維護將陷入困境。
更諷刺的是,美軍此次部署的F-35A隱身涂層中含有稀土元素釤,而全球90%的釤精煉能力掌握在中國手中。這意味著,美軍看似耀武揚威的“隱身鐵拳”,實則是建立在中國制造的“稀土骨架”之上。
兩場軍演背后的技術短板與供應鏈困境
在“南北夾擊”的表象下,美軍近期的兩場大規(guī)模軍演——“雷霆對抗25-2”和“護身軍刀-2025”——暴露出嚴重的技術依賴和供應鏈危機。
以“雷霆對抗”為例,美軍此次重點演練了“敏捷戰(zhàn)斗部署”(ACE)概念,即通過分散部署戰(zhàn)機和快速轉移,降低被中國導彈集中摧毀的風險。
然而,這種戰(zhàn)術的實施依賴于大量的臨時機場和后勤保障,而菲律賓的機場跑道加固、燃油儲備等基礎設施建設,幾乎全部由中國工程機械和建材完成。一旦中美沖突爆發(fā),這些關鍵設施的維護將立即中斷。
更嚴重的問題在于武器系統(tǒng)的核心部件。美軍在“護身軍刀”演習中首次投入實戰(zhàn)的“海軍陸戰(zhàn)隊遠征艦艇攔截系統(tǒng)”(NMESIS),其無人導彈發(fā)射車使用的鋰離子電池中,鈷和鋰的全球供應鏈70%由中國控制。
而演習中亮相的F-35A戰(zhàn)斗機,其紅外搜索與跟蹤系統(tǒng)(IRST)使用的銻化銦焦平面陣列,完全依賴中國云南鍺業(yè)的生產線。這種“中國制造、美國使用”的奇特現象,使得美軍在演習中每發(fā)射一枚導彈、每啟動一次雷達,都在消耗中國提供的戰(zhàn)略資源。
供應鏈的脆弱性甚至影響到日常訓練。2025年7月,美軍一架KC-46A加油機在為F-22加油時,加油探桿突然斷裂,被迫緊急迫降。調查發(fā)現,該加油機的加油系統(tǒng)中,關鍵部件鎢合金軸承85%來自中國供應商。
類似的問題在F-15EX的發(fā)動機葉片、F-35的隱身涂層等領域普遍存在。正如美海軍陸戰(zhàn)隊助理司令馬奧尼上將所言:“我們的武器系統(tǒng)就像用紙牌搭的房子,輕輕一推就會倒塌。”
2030年局勢逆轉的現實挑戰(zhàn)與戰(zhàn)略誤判
美軍試圖通過軍事部署和軍演挽回頹勢,但到2030年,以下現實將徹底顛覆其戰(zhàn)略設想:
盡管美國試圖通過“友岸外包”在澳大利亞、印度建立稀土加工廠,但到2030年,中國仍將控制全球80%的稀土精煉產能。美軍F-35機隊的年度維護需要消耗約200噸鐠釹合金,而美國本土產能不足20噸,必須依賴中國進口。這種依賴使得美軍在戰(zhàn)時可能面臨“有飛機無零件”的窘境。
2025年4月,中國在南海舉行的“海峽雷霆-2025A”實彈演習中,首次公開了東風-21D反艦彈道導彈的多波次飽和攻擊戰(zhàn)術。到2030年,中國新型高超音速導彈東風-17的部署數量將突破500枚,可在10分鐘內摧毀美軍在第一島鏈的所有機場和港口。與此同時,中國在南海人工島礁部署的紅旗-9B防空系統(tǒng)和殲-20戰(zhàn)斗機,將形成覆蓋巴士海峽的“反介入/區(qū)域拒止”(A2/AD)網絡,使美軍的“南北夾擊”淪為空中樓閣。
菲律賓雖允許美軍使用其基地,但國內反美情緒高漲,2025年7月的民調顯示,68%的菲律賓民眾反對卷入中美沖突。日本則在“單一戰(zhàn)區(qū)”概念上與美國貌合神離,其真正關切的是東海方向的釣魚島問題,而非為美國火中取栗。
更關鍵的是,東盟國家普遍反對陣營對抗,印尼、馬來西亞等國已明確表示不會在中美之間選邊站隊,這使得美軍試圖構建的“亞太版北約”缺乏根基。
信息來源:環(huán)球圓桌對話:亞太“單一戰(zhàn)區(qū)”背后的戰(zhàn)略迷夢,該醒醒了 2025-07-03 環(huán)球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