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市象,作者 | 古廿,編輯 | 文昌龍
奶茶店加盟到底是創業還是打工?這是「市象」和三個古茗的早期加盟商交流以后,他們都曾經有過的困惑。這些加盟商都在早期通過加盟古茗賺到第一桶金,之后選擇退出。但和普通人想象中的退出原因并不一樣,過去,傳統印象中,退出往往發生于虧錢階段。
有已經退出的加盟商對「市象」總結:“早期是伙伴,中期是員工,后期是牛馬”。但是他強調牛馬不是貶義,只是說越是老加盟商,可能精力消耗越多,壓力越大,但是對應的平均回報率可能在下滑。
數據顯示,2023年古茗的加盟商單店經營利潤達到37.6萬元,加盟商單店經營利潤率達20.2%,高于行業平均15%的水準。但是隨著2024年邁入萬店規模,去年前9個月,相比2023年同期,每家新開加盟店日均GMV同比下降10.34%。
對比而言,隨著開出更多的門店,古茗2024年實現營收87.91億元,同比增長14.5%;歸母凈利潤14.79億元,同比增長36.9%,盈利能力在一眾新茶飲品牌中保持領先。有加盟商吐槽:“我們賣得多,不一定可以掙更多的錢。但是總部肯定是出貨更多了。”
以今年力推的咖啡品類為例,有安徽地區的加盟商透露:“之前沒有上線活動的時候,一天賣20-30杯,這個活動起來后杯數翻倍增長,但是毛利基本見底了。雖然不賠錢,但是也就是保本走量的生意。”
不過因為訂單量大,門店的管理難度自然就上去了。比如近期有網友在小紅書發求助帖,詢問從古茗中喝出來的一個看似異物的東西是否衛生。雖然很快就有熱心網友解答這團“鼻涕狀”的物體是茶凍“凝膜”,但是暴露出來的門店經營壓力依然可見。
01 花錢買班上的加盟商?
“花60萬給自己買個全日制的班上,做的好了就要開新店,做的不行虧不起就轉讓了。”早期的古茗加盟商章邯在網上這樣勸想要加盟古茗的潛在人群時,這樣調侃自己過去4年的加盟經歷。
在她看來,只要經過一系列流程的篩選走下來,大多數虧錢都在預期內。“前幾年掙錢還可以,現在整個行業都在9.9元搞價格戰,古茗的事又比較多,擇機就退出奶茶這個行當兒了”章邯解釋稱。
所謂事多,主要指古茗的在店管理政策。
據「市象」了解,在加盟前的面試階段,品牌相關負責人通常會提及,加盟商本人需至少參與門店管理半年,并在此期間培養出一名合格的店長。
但在部分加盟商實際經營約一年后,品牌方面通過釘釘發送電子合同。協議主要約定,加盟商本人需親自參與門店經營管理,并每日定位刷臉打卡,如果多次違反規定,無法做到在店管理,則需按品牌流程轉讓門店,且受讓方需經品牌審核同意。
這份協議正在勸退一些早期的財務型加盟商。
數據顯示,加盟商流失率方面,從2021年到2024年,古茗加盟商流失率分別為6.2%、6.7%、8.3%及15.2%,長期持續走高。其中,去年古茗有871名加盟商退出,高于此前三年累計退出的加盟商總數。
加盟商結構方面,根據調研,擁有一家店的加盟商大概占40%,2-3家店的加盟商占40%,三家以上的加盟商大概占20%左右,其中超過10家店加盟商占5%-8%。
章邯透露,當初選擇加盟古茗就是不想上班,找個自己的活的干,但是真的開起來就會發現自己錢和精力都要投入,加上最近半年整個行業打價格戰,到手的錢不及預期,就轉讓門店了。
02 不受歡迎的投資型
眼下,“薄利多銷”正在成為茶飲行業的常態,尤其是在今年外賣平臺新一輪補貼大戰開啟后,整個賽道被推入高頻促銷節奏。但熱鬧的外賣生意,不一定等于賺錢。
據招商證券調研,從多個平臺的抽樣數據看,每單外賣紅包補貼金額平均約為10元。對于客單價集中在10-20元、外賣占比高達40%-60%的茶飲行業來說,這一輪補貼潮無疑成為最大的受益方之一。
古茗正處于這一價格帶的核心位置。今年二季度,其外賣補貼活動一經啟動,門店外賣單量增速迅速達到20%-30%,顯著高于其他同類品牌。
訂單增長帶來表面上的“熱鬧生意”,但不少來自浙江、安徽、四川等地的加盟商卻向「市象」表示:“每天都很忙,但賺不到什么錢。”在他們看來,各種平臺活動層出不窮,雖然帶動了銷量,但毛利不斷被壓縮,體力消耗劇增。
這種現象并非古茗獨有。隨著外賣流量競爭加劇,蜜雪冰城、滬上阿姨等品牌的從業者也都在社交平臺上公開表示壓力劇增。但古茗加盟商的“難”,可能更多來自其更為嚴格的管理制度。
不同于其他品牌以區域督導為主的管理方式,古茗較早地在體系內推行加盟商打卡制度,強調在店經營。今年2月,古茗進一步發布新的加盟政策,明確從制度上拒絕“純投資型”加盟者。
新政策下,古茗下調了加盟門檻5萬元,首年最低投資額23萬元起,條件是必須親自進店、深度參與日常經營。品牌多次強調,資金并非考察標準,無法保證在店管理的加盟者,將不被接受。
據品牌內部人士介紹,此舉的初衷,是希望幫助那些“人勤但錢少”的創業者,通過實干經營獲得生活改善的機會。然而,雖然門檻數字有所下調,一家門店從選址到裝修、設備配置的實際投入通常仍需40-60萬元。
古茗則提供了分期付款支持,以緩解加盟商的前期資金壓力。同時,為降低風險感知,古茗在設備采購上也設置了“保障條款”:如果門店首年經營良好,第二年起再開始繳納分期費用;若首年虧損、次年選擇不再續約,未繳清部分設備款無需補齊,設備返還公司(扣除30%折舊費)。
這意味著,對于愿意親自下場經營、但啟動資金不足的創業者而言,古茗提供了一套“以經營換資金”的路徑。但對于希望通過投資開店、獲取被動收益的“非經營型”加盟商來說,這套規則明確劃出了一道紅線。
但是在實際執行中,在店管理也成為充滿爭議性的話題。同時門店的轉讓需要經過品牌方的流程,在這一系列流程中,加盟商的自主權偏弱。
數據顯示,在2021年、2022年、2023年及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九個月內,古茗終止加盟商關系的原因中,因“雙方同意”終止的占比分別為72%、73%、83%與92%;因“違反加盟協議”終止的占比分別為14%、22%、12%與4%;因“未續約”終止的占比則為14%、5%、5%與4%。
從數據趨勢看,雙方主動終止比例持續提升,而因違約或不續約而退出的比例明顯下降,反映了古茗和加盟商的爭議性呈現下滑趨勢,但是另一個側面也說明,在夫妻店模式下,古茗對加盟體系的話語權在不斷加強。
03 副牌大打價格戰
2024年,茶飲行業普遍承壓。古茗單店銷售額同比減少10.57萬元,下降4.29%;茶百道凈利潤為4.72億元,同比大幅下滑58.55%;奈雪的茶虧損高達9.17億元,難以抵消持續攀升的運營成本。
當“以價換量”的策略難以奏效,反而不斷蠶食利潤,頭部品牌終于踩下了剎車。
自2024年第四季度起,價格戰逐步降溫。2025年初,喜茶率先宣布暫停加盟,明確提出“拒絕價格戰與規模內卷”,成為行業風向標。根據行業預測,2025年Q1整體利潤率預計回升至16.2%,價格理性回歸初現成效。
這并不意味著價格戰真正退場。只不過,打法變了——主品牌隱退,副牌登場價格戰的“馬甲戰術”悄然展開。
瑞幸一方面悄然上調核心產品售價3元,收緊9.9元優惠券的使用范圍;另一方面卻在“輕乳茶”這一副產品線推出9.9元新品,延續低價引流策略。星巴克則在6月主推“非咖啡”系列飲品,以“夏日心動價”吸引新客,同樣未動核心咖啡價格體系一分一毫。
這類“副牌/副線價格帶”的操作,表面是新品促銷,實則是一種“雙軌價格策略”:主線SKU保持利潤和品牌定位,副線產品承接低價客群、釋放營銷動能,避免正面沖擊品牌價值。
古茗的打法更具攻擊性:直接在現磨咖啡賽道推出8.9元活動,劍指瑞幸與庫迪的核心陣地。據悉,該活動已覆蓋古茗全國7600家門店。這場價格突襲,一是拓展咖啡產品線,二是用低價“副線”引流人群,擴大進店人群。
看似復雜的價格策略背后,真正在“打仗”的,往往不是資本、不是總部,而是運營在一線的夫妻店。
副線降價、活動引流、品類擴張——這些策略最終都要落地到門店執行層。低價引流的是平臺流量,接住流量的,是在柜臺后面早出晚歸、親自盯貨理賬的人。
古茗可以打出8.9元的現磨咖啡,用的是覆蓋全國7600家門店的執行力。而支撐這套執行體系的,是親自守店、自己站在操作臺后的加盟商。
在茶飲進入“副牌對決”的結構性階段,真正在托舉這場價格戰的,是那些愿意以經營換空間、以辛勞換留存的基層創業者。這既是古茗價格戰得以持續推進的現實基礎,也是茶飲行業當下競爭邏輯的真實寫照:
價格的較量,在品牌之間熱鬧上演,結果卻由夫妻店托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