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每個孩子的人生軌跡都獨一無二,但有些故事卻能觸動人心,帶來力量。湖南益陽的周糠順,就是這樣一位令人動容的少年。
他的經歷不是虛構的劇本,而是現實生活中真實上演的一幕。父親身患殘疾,母親智力受限,生活的重擔早早壓在他稚嫩的肩膀上。
但他以642分的優異成績,在逆境中綻放出耀眼光芒,并選擇報考北京郵電大學,只為打破命運的枷鎖。
642分的寒門英才令人感動
人們常說知識改變命運,這句話在周糠順身上得到了最好的印證。
他成長于湖南益陽南縣麻河口鎮官正垸村,自幼面對艱苦的生活環境和特殊的家庭狀況,早已習慣了簡樸的生活方式。
這個看起來略顯瘦弱的少年,卻擁有遠超同齡人的毅力與智慧。他在南縣一中物理類考生中位列第六,全省排名也名列前茅。
要知道,湖南省作為教育強省,競爭異常激烈,沒有真才實學很難脫穎而出。而周糠順硬是憑借實力闖出了一條路。
在接受采訪時,周糠順曾說過一句令人印象深刻的話:起點不代表終點,貧困不能成為夢想的阻礙,努力終有回報。
他還表示,從不把家庭的困難當作學習的阻力,反而將其視為前進的動力。這番話看似簡單,背后的堅持卻無人知曉。
因為從未參加過課外輔導班,所有知識都靠自學而來。當城市里的孩子利用假期穿梭于各類補習班時,他只能購買幾本參考書在家苦讀。
在學校里,他從不攀比吃穿,一心撲在學習上。有時看到喜歡的學習資料,因經濟原因無法購買,就跑到書店一站就是幾個小時。
別人的孩子沉迷游戲是因為擁有最新的電子產品,而他只有偶爾回村才能接觸一下手機,還因此被伯父擔心影響學業。
這份刻苦并非空談,因為父母身體狀況不佳,上學的所有開銷都是由伯父周建輝承擔。
最令人心酸的是,他甚至沒有一部智能手機。2025年高考放榜那天,其他同學都在第一時間用手機查到了成績,而他的分數卻是由同學告知的。
想象那個場景,別人興奮地查看成績,而他只能等待別人來告訴他這個決定命運的數字。
網友們看到周糠順的故事后,紛紛稱他為“湖南版龐眾望”,這個比喻恰如其分——同樣是出身貧寒卻不甘平凡的少年。
有人說現在的社會階層固化,寒門難出貴子,但周糠順用實際行動證明了努力依舊可以改變命運。而支撐他前行的力量更讓人動容...
家庭背景令人唏噓
提及周糠順的家庭,確實令人心酸。他們居住在湖南南縣麻河口鎮官正垸村,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村莊。
在這個小村莊里,他的家庭情況格外特殊。父親周建軍肢體殘疾嚴重,行動不便,僅靠村里安排的保潔員公益崗位維持生計。
村里安排這個職位,與其說是工作需要,不如說是一種救濟。每月微薄的收入,根本無法負擔全家的生活開支。
而他的母親龔伏紅的情況更加艱難,患有智力障礙,需長期服藥,連基本的家務都無法完成。
周糠順父母的結合背后有一段辛酸往事。父親30多歲仍未娶妻,在村里算是大齡單身漢。后來在鄰居介紹下,認識了隔壁村的龔伏紅。
當時周糠順的爺爺并不同意這門婚事,哪有父母愿意把兒子往火坑推?但轉念一想,兒子這種狀況,恐怕這輩子就這樣了,總不能讓他孤獨終老,于是勉強答應。
周糠順9歲時,母親病情加重,需要長期住院治療。那時父親要工作,根本無法照顧他,幸好還有爺爺幫忙照料日常生活。但好景不長,爺爺后來也去世了。
2015年,正在上小學的周糠順在課間玩耍時不慎受傷,經診斷為腸斷裂和腦震蕩,急需手術,醫生估計手術費用約需10萬元。
對普通家庭而言,10萬元都不是小數目,對周糠順這樣貧困的家庭來說簡直是天文數字。走投無路之下,他向學校寫信求助。
幸運的是,生活還是給了周糠順一絲希望。他的伯父周建輝和伯母看到侄子的處境后,決定將他接到縣城共同生活。
伯父一家在縣城經營早餐店,雖然不算富裕,但有穩定收入。從那時起,周糠順便開始了在縣城的求學之路。
每天上下學,伯父都會親自接送。為了照顧侄子,他放棄了很多休息時間,生怕他在路上發生意外。
伯父的女兒已經30多歲成家立業,但她對這位表弟特別關心,經常幫助他解決學習和生活上的難題,在這個家庭里,周糠順感受到了久違的溫暖。
伯父一家人從未把他當外人,自己的孩子有什么,周糠順也能得到什么。在這種環境下,他逐漸找回了家的感覺。
高考成績公布后,他毫不猶豫地將第一志愿定為北京郵電大學,因為他知道,這是改變命運的關鍵一步。
北郵是中國信息科技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就業率常年保持在95%以上,對于像他這樣的寒門學子來說,盡快找到一份理想工作,改善家庭現狀才是最實際的選擇。
北郵的信息與通信工程學科在全國首屈一指,是國家重點學科,2012年被評為全國第一。
該學科在2017年和2022年的全國學科評估中均獲評A+,并入選“雙一流”建設學科。周糠順報考的專業正是該校王牌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北郵畢業生在就業市場上極具競爭力,幾乎壟斷了通信和互聯網行業的半壁江山。
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等三大運營商大量人才來自北郵,華為、中興、百度、騰訊、阿里巴巴等科技巨頭也十分青睞該校學生。
周糠順選擇這所高校,可謂眼光獨到。但北郵錄取分數線一向很高,尤其在湖南這樣的教育強省。
他的642分剛好達到錄取線,他自己也認為被錄取的可能性較大。但為穩妥起見,第二志愿他填報了陜西一所211高校。
最后讓我們祝愿這位寒門英才未來一路順遂。他的成功不僅源于不懈的努力,更源自那份不甘于命運束縛的倔強和心中堅定的夢想——去北京,改寫人生!
參考信源:
勵志!父母患病家庭條件不好,益陽農村少年高考642分,第一志愿為北郵:想改變家庭---2025-07-14---瀟湘晨報·晨視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