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漢語,其實并不是我們的普通話,而是客家話?客家的古漢語,才是最正宗的。
雖然客家話是古漢語,但難度級別之高,壓根令精通普通話的我們,兩眼一抹黑,根本聽不懂。
說慣了普通話的我們,理解不了客家話一星半點,中國的歷史上下五千年,其實也是民族大和諧的過程。
漢語經過多重演變,在歷史的長河里,不斷雜糅了非漢語等一些語言,最終形成了古漢語的客家話。
客家人一般都生活在南方,是漢族人無異,然而,根據語言的不相同,漢族又被分成了八大民系。
那么問題來了,客家人的歷史都有哪些?又是如何變遷到現在的?
1. 客家菜
說實話,一個民族的歷史都在菜里頭,一口下去,能吃出歲月的變遷,嘗到歷史的味道,這句話是真的沒說錯。
客家人不止說的話是最正宗的古漢語,客家菜也是最正宗的中原飲食之一,從古至今由來已久。
沒有西方調味的“腐蝕”,只有原汁原味的佳肴本身,客家菜很淳樸,單純,一切只為了重頭戲服務,就是主要菜肴。
其他的都是配角,做法也比較少,沒有那么多“變戲法”似的手段,煮、釀、燉、燜,是客家菜的主要手法。
乃中原烹飪的核心,可以說是如出一轍的食物,食材也是家禽居多,值得一提的是,小日子過得不錯的生魚片,就是客家菜之一。
在客家話中,生魚片又叫生魚膾,迄今為止,依然是客家人桌子上的美味,這道菜肴在歷史中翻滾了足足三千多年之久。
也就是說,小日子過的不錯只學了個皮毛,論吃生魚還得看客家人,生魚膾最早出現在唐朝時期。
那時候日本不斷派遣學者過來學習上貢,偶然間,生魚膾這道菜被日本使者吃了一口,頓時眼睛都亮了,感覺人生無憾,進而將做法討要了過來,帶回了日本。
從而演變成了生魚刺身,生魚膾的做法很簡單,就是用刀把新鮮的魚片成片,就可以食用了。
當然骨頭、魚鱗、內臟是需要扔掉的,魚皮也是不要的,魚肉一定要極薄,配上精心調制的佐料,一口下去,一發入魂。
佐料一般都是蔥、姜、蒜、小米辣,根據個人口味不同,佐料也是千變萬化,有些會加胡椒和薄荷,全看個人的口味。
中國以前不愧是,萬國來朝的東方古國。
2. 客家的民俗
除了吃上面的不同外,客家的風俗經過時間的洗禮,也變成了獨有客家文化的傳統。
好比結婚儀式,對比我們一大早起來做頭發、等新郎,客家人則悠閑多了,人家是傍晚時分才開始。
可以說,客家的習俗很接近中國古代,以前古人嫁娶都是在傍晚,白天與黑夜的交界處。
說的文化點就是陰陽調和的時間,象征了男女,也代表了“昏禮”,畢竟黃昏時的儀式嘛,所以稱為昏禮。
后來在變遷中成了婚禮,相較于現在熱鬧非凡的婚禮,客家人則更加嚴肅莊重,沒有嘻嘻笑笑,也沒有人聲鼎沸。
一般嫁人都是在夜里,俗稱“夜嫁”,為了貼合夜這個字,新娘的婚車都會被刷上黑色顏料,賓客們統一是黑色著裝。
整個過程安靜肅穆,即便有交流也是很小聲的,更沒有嗩吶開道,喜慶音樂全程放。
拜天地的時候,新人需要在布滿帷幔的屋子進行行禮,這個屋子又被叫做青廬。
拜過天地之后,二人就可以前往新家了,另外,客家人起名也很有意思,依舊是熟悉的唐宋時期的習俗,給孩子帶個郎字。
當然郎也是要進行排名的,按照族中的規矩,孩子排在第幾位,就叫什么郎。
好比六郎、八郎、十一郎,不過不止是有按照順序來取名的,也有的郎字前面帶名字,譬如成宗郎、宗寶郎等,一般從古至今,客家人都是這樣取名字的,有族譜的更是可以親眼所見。
要問客家人沒有什么大操辦的節日嗎?還是有的,客家人很重視耕種,所以每到春祭、秋祭,都是客家人的大日子,要狠狠的操辦一番,禮品是非常隆重的,此外還要進行掃墓。
流程跟清明時節差不多,都是告慰祖先,以祈求來年一切順利,甚至會感謝祖先的保佑。
元宵節同樣是客家人的傳統節日,放花燈是老節目了,但在客家話中,放花燈是上燈。
主要是為了人丁興旺,是客家人的重要儀式。
3. 客家國
客家人顧名思義就是身在他鄉的人,所以稱為客家人,而客家人的活動范圍很大,遷徙的距離超級廣。
甚至包括了國外,你絕對想不到,客家人曾在海外成立過一個國家,當年國人下南洋浩浩蕩蕩。
客家人也跟隨潮流,去往南陽做苦力,只是身在國外,生命安全時常得不到保障。
一些沒活干的當地人,總會找麻煩,且當年外國人傲慢自大, 看不起中國人,行事很惡劣。
所以為了生命安全,一些苦力都會湊錢,請幾個會武的華人當保鏢,說白了,就是交保護費。
保鏢可不是隨便一個人都行,人家是有組織有紀律的,絕大部分都是來自一家叫蘭芳公司的。
大概是生意太好了,蘭芳越做越大,勢力逐漸變得遼闊起來,公司的領頭人,在當地統治了一大部分的區域,跟荷蘭實力不相上下。
因為面積太廣闊了,所以干脆名字一換,變成了蘭芳國,只為保護客家人在當地不被荷蘭人欺壓。
當時的中國還處于清朝階段,清朝也不全是衰弱時期,也有強悍的時候,蘭芳這個階段,正是清朝強盛期。
蘭芳的首領很精明,對清朝是以公司的名義換取保護,對荷蘭人則是國家的名義。
考慮到清朝的實力,當時荷蘭人也不敢過多招惹,蘭芳國就這樣存在了百年之久,一直到清朝沒落,蘭芳國才消失。
4. 客家民系
客家人最早開始,就是一群流浪者,由于各種原因,不得不離開家鄉,移居其他地方。
人們管他們統稱為客家人,但安定下來后,客家人反而成了當地的最正宗的居民。
不光有中原的文化,還有儒家思想,至于他們起源說什么的都有,最多的就是中原和南方的結合。
不過,客家人都是純正的漢人,他們現在分布在臺灣、福建、廣東等地區,語言有著極大的歷史意義。
是現存的活化石,熟悉洛陽讀書音的應該對客家話也很熟悉,因為據說二者很相似。
信息來源:
謝重光:客家源流研究評述《豐湖雜記》
江西日報《我是客家人嗎?客家文化溯源十問十答》
光明網《這一方言,被稱作是古漢語“活化石”》
北青網《我是客家人,“客”從何處來》
《史記·南越列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