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內四只基金發行失敗,這失敗率應該很低呀,按基金近幾年的走勢,新基金發行就是80%失敗也不奇怪,現在無論在哪里談投資,很少有人談基金,因為那段投資歷史太傷基民的心了。
你信任的基金經理不一定在為你服務,他更有可能在高位接盤,讓持股的其他機構或公司股東先走,或者正通過私募基金經理等做市值管理,把盈利管理到私募那里,再通過私募賣出,最后除了基民皆大歡喜。
基金高光時刻,隨便一個基金經理管理的基金都是幾十億幾百億,源源不斷的管理費,讓基金公司和基金經理輕輕松松就獲得了不菲的收益,一只基金盈利了,就大肆渲染,盡找好的說。
什么畢業于哪里哪里,又是金融博士或金融碩士的,曾經業績又是如何的輝煌,拿個幾屆金牛獎幾屆明星獎等等,不惜重金和語言盡量去包裝基金經理,基民都知道的某醫藥基金經理,最后幫基民虧了600多億,因為她管理的幾只基金,高峰時期達1300多億規模,最嚴重的時候虧損超60%。
還有幾個當時的資深基金經理,管理的基金規模也有超千億或近千億的,做得最好的虧損也超40%,大多數虧超50%,那時的前十或前20的基金經理哪個沒幫基民百億以上的虧過?
現在很多基民已經明白了一個道理,買基金就是在養基金公司和基金經理,只要不與業績掛鉤,虧了基金經理或基金公司不掏腰包,那么基金都沒有投資價值。這比你自己買10只股票組合風險大多了,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做,而基金通過實踐證明,是行不通的,專業的人虧得更多。
到現在持有五年或三年的基金,還有虧60%以上的,基金長期投資才更容易盈利,原來也是不符合市場規律和邏輯的,因為長期投資只對基金公司和基金經理有利,管理費躺贏,又不需要費力去發行新基金。
現在很多基金為了順利完成發行,采用的是發起式發行方式,就是基金公司自己拿錢先把這只基金成立起來,比如起始規模2千萬或五千萬,然后在運行中吸引基民申購,如果業績好或許有基民申購,業績差過不了多久就清盤。
近年清盤的基金有不少就是發起式基金,因為沒有基民參與,掙不到管理費,最后只能清盤,而現在股市的走勢也是千變萬化,很多基金經理根本沒有應對市場的能力。
基民:買基金是為賺錢,不是為養基金經理!很多基民在無法忍受長期虧損的情況下已經清倉,可以肯定的是基民虧錢的比股民虧錢的多,股民虧得明明白白,基民虧得不明不白。
股票虧了拿著還有回本解套的可能,基金幾乎很難,因為基金隨時在調倉在換股,也隨時在換基金經理,各人持股的方式與換股的模式不同,有可能越換越虧,不然怎么會有虧60%以上的。
三大指數都漲了,還有股票年內或短期翻倍的,不信去看各基金的持倉股票,你會發現很少有基金新進持股是在底部的,要么是高位的要么是高位正在回調中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