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遵義烏江寨,“烏江壩壩節”以一場名為“八方醒百戲”的主題活動,將傳統藝術與現代狂歡巧妙融合。從儺舞祈福到鼓上滾燈舞,從八方席歌舞到梯田掌燈儀式,這場藝術盛宴正成為游客沉浸式體驗黔北文化的窗口。
藝術與傳統的碰撞
夜幕低垂,烏江寨的梯田廣場亮起彩燈,“八方醒百戲”主題活動在光影交織中拉開帷幕。作為“烏江壩壩節”的核心環節之一,這一活動以“喚醒多元藝術”為主題,通過非遺展演、民俗歌舞等形式,為游客呈現了一場兼具傳統底蘊與現代活力的夜間秀。
儺舞藝人戴著神秘面具,以古樸舞步祈福納祥;鼓上滾燈舞者以高超技藝在旋轉的鼓面間騰挪跳躍,引得觀眾陣陣驚呼;八方席開席歌舞則以歡快的節奏,展現黔北地區的熱情與活力。表演間隙,舞臺背景中穿插的彩帶、燈籠等元素,與梯田廣場的自然景觀相呼應,營造出如夢似幻的視覺效果。
從舞臺到梯田:沉浸式文化體驗
“八方醒百戲”不僅局限于舞臺表演,更通過場景聯動將藝術融入景區空間。表演期間,游客可循著燈光指引,移步至梯田區域參與掌燈儀式——當一盞盞燈籠次第亮起,整個梯田仿佛被星河點亮,傳統農耕文化與現代藝術在此刻完成跨越時空的對話。
據景區工作人員介紹,“八方醒百戲”通過“舞臺+場景”的模式,讓游客從“觀看者”變為“參與者”。無論是坐在觀眾席欣賞儺舞的古韻,還是在梯田中親手點亮燈籠,都能感受到黔北文化“活”起來的魅力。
文化IP的年輕化表達
為吸引年輕游客,“八方醒百戲”在保留傳統內核的同時,融入了潮流元素。例如,儺舞表演者身著改良服飾,傳統面具與現代光影技術結合;鼓上滾燈舞的背景音樂加入電子樂節奏;八方席歌舞則通過互動邀約,帶動游客加入舞蹈行列。這種“傳統+潮流”的表達方式,讓古老的非遺技藝與當代審美碰撞出新的火花。
“以前覺得儺舞很神秘,但今晚的表演加入了現代燈光和音樂,感覺離我們更近了!”來自重慶的游客李女士表示,掌燈儀式特別浪漫,和孩子一起參與,是一次難忘的文化體驗。
作為“烏江壩壩節”的亮點環節,“八方醒百戲”正以藝術為媒介,讓烏江寨的夜晚“醒”過來。在這里,傳統非遺不再是博物館里的靜態展陳,而是通過舞臺表演、互動體驗等形式,成為可觸摸、可參與的鮮活文化。這個夏天,不妨來烏江寨,在梯田與燈光之間,感受一場傳統與現代交織的藝術奇幻之旅。
全媒記者:劉佩瑤 陳時杰 蔡星杰
來源:遵義晚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