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升基層群眾的語言表達能力,近日,重慶工商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團隊“鄉村振興促進團”來到巴南區木洞鎮,積極推動“三下鄉”深入鄉村推廣普通話領域,開展“推普助力鄉村振興”社會實踐活動。
活動前期,該團隊深入木洞鎮,通過上網查閱資料、拜訪當地干部等方式,調研當地兒童語言教育現狀,發現部分孩子因方言習慣,導致普通話發音不標準。
結合調研結果,團隊以“巴南小喇叭,發音頂呱呱”為主題,精心設計拼音游戲、繞口令接龍、繪本朗讀等互動課程,并邀請留學生林娜參與教學,以“寓教于樂”的教學模式,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
“我們希望通過趣味教學,讓孩子們敢說、會說、愛說普通話。”團隊負責人羅登潤表示。木洞鎮宣傳委員李璐對推普活動給予高度支持,認為該活動彌補了鄉村語言教育的短板。
“天上小星星,地上小青青……”在木洞鎮文化服務中心的“推普小課堂”中,新聞學專業的本科生歐陽南北正帶著孩子們用普通話齊聲朗讀繞口令。
這位來自北京的“老師”通過富有趣味的教學方式,幫助木洞鎮的孩子們“正音”,讓他們感受到了普通話獨一無二的魅力。“普通話不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打開廣闊天地的鑰匙。”他一邊帶著孩子們做發音練習,一邊講解普通話背后的文化內涵。孩子們學得熱火朝天,一名小女孩開心地說:“我要學好普通話,將來當播音員!”林娜則用流利的普通話分享自己學習漢語的經歷,并帶領孩子們唱山歌、學舞蹈,將課堂氣氛推向高潮。
木洞鎮文化服務中心主任胡特表示,青年學子深入基層推廣普通話,是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的生動實踐。隊員們也深刻體會到語言不僅是溝通的工具,更是文化傳承的紐帶。
文學與新聞學院分團委書記劉平表示,學院將持續開展推普活動,助力鄉村教育振興。未來,文學與新聞學院將繼續以語言為媒,播撒文明種子,讓清澈童聲在田間地頭“破土飄揚”,為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文化動力。(歐陽南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