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陳振
來源 | 財經八卦(ID:caijingbagua)
引言:成渝高速上,張教官新提的愛車突然在高速公路上歇菜了,儀表盤爆出刺目紅光,正是這突如其來的契機讓這個700萬的網紅醞釀出了一場精心策劃的"維權"真人秀。
本來最近天氣就炎熱,許多打工人下班以后只想躺床上刷刷抖音放松一下,沒想到在抖音上擁有700多萬粉絲的網紅博主“張教官的有趣人生”的一則視頻彈出,引得不少網友義憤填膺,紛紛在評論區想著給這位張教官討個公道.....
“正義維權”之路
網紅翻車的流量黑市
這到底是咋回事呢?本來這位大網紅在今年5月16日喜提了一部長城汽車魏牌高山8(高端MPV),正開出去溜溜這輛新車呢,沒想到在高速公路上出事了!這車才開了百余來公里就莫名其妙降速最終熄火了。
張教官也是看見儀表盤上“提示故障,請聯系服務站”的幾個大字,無奈之下只能靠邊把車給停了下來,然后火急火燎地去聯系相關門店的負責人和售后的工作人員,可正是多次無人接聽的電話讓張教官在自費拖車回去的時候越想越氣。
氣得從五月份拖到了七月份,網友們看到了張教官在抖音上發布了關于“魏牌全新高山車輛行駛異常及品牌服務情況”的視頻,后面更是看見他已經無奈到只能喊話對方的董事長魏建軍了.....
張教官直言:“之前早私信過好多次了!沒曝光之前根本沒回應!”
網友們哪里坐得住,直言:“這張教官是百萬粉絲的網紅還維權困難,那普通消費者維權豈不是更難?這次就應該靠著流量借著張教官的事給資本家一個下馬威。”
后來雖然是和工作人員溝通了,也進行了相關的協商,但張教官只是想要一個正確的態度,再說了,哪有跟消費者溝通還得簽保密條約的?這還是法治社會嗎!
可是事情卻發酵得越來越嚴重,雖然說白了車輛事故也并不是罕見的事情,長城魏牌也沒有坐視不管,在相關說明里面也確實把來龍去脈都交代清楚了,不管是提供代步車和換車,就連第三方檢測人家也沒避著來.....
此情此景,完美契合了公眾對“孤膽英雄挑戰資本巨獸”的想象,霎時間,無數網友熱血沸騰,點贊、轉發、留言支持如潮水般涌來,張教官仿佛站在了道德高地,手持正義之矛。
維權斗士的翻車
然而,劇情出現了裂縫,所謂維權斗士的手段,似乎并不那么光明磊落。
那位被張教官團隊稱為“一個委屈的售后店長”的魏牌工作人員的證據像一枚炸彈,字里行間滿是委屈與憤怒,直言五個人團團圍著說那么多合著就是在挖坑等人跳進去啊!
更關鍵的信息隨即浮出水面:6月份車輛檢測的兩次延期,記錄清晰顯示是張教官團隊主動要求的,可張教官面對公眾質疑時卻開啟了踢皮球模式,主打就是要讓品牌方置于不仁不義中。
果然電影源于現實,在7月7日到來,一段錄音將大局突然反轉,瞬間讓張教官精心構筑的“只為真相”人設土崩瓦解,錄音里,張教官對于魏牌提出的常規解決方案嗤之以鼻,直言“沒有誠意”。
更令人瞠目的是那些赤裸裸的暗示,這哪里是尋求車輛真相?分明是在利用自身巨大的網紅影響力,索要一份超越普通消費者的“特殊待遇”。
更諷刺的是,團隊竟主動提出簽保密協議,這與張教官此前在鏡頭前慷慨激昂的形象形成何等刺眼的對比!原來“真相”并非目的,而只是談判桌上分量十足的籌碼,所謂“維權”,不過是一場精心策劃、待價而沽的商業博弈。
這段錄音讓輿論風向瞬間調轉,曾經的支持者感到被愚弄,憤怒與失望洶涌而來,人們恍然:當“維權者”本身已成為坐擁巨大流量的資本,那樸素的“消費者對抗大企業”只不過是個好笑的噱頭罷了......
張教官賬號粉絲量開始斷崖式下滑,從760萬跌至750萬,數字背后是無數取關的決絕,更意味深長的是,此前曾與他合作的官方機構,如成都消防的共創視頻,也悄然下架——官方態度不言自明。
面對洶洶輿論,張教官團隊的反擊顯得蒼白而混亂,雖然他不放棄地開始想為自己洗白,卻被官方以強硬的證據打得措手不及。
張教官事件的戲劇性反轉,絕不僅是一場網紅人設的坍塌鬧劇,它如同一面冰冷棱鏡,折射出網紅經濟生態下維權扭曲的深層悖論與普遍困境。
不僅維權,網紅甚至能開起生命的玩笑,只為流量。
當網友的好意
變成網紅的流量
百萬粉絲網紅“是小念噢”的一個賬號突然彈出訃告:“主人已自殺離世,遭勒索130萬逼上絕路。”
全網粉絲瞬間淚崩,三天后成都警方一紙通報揭開魔幻真相:18歲的孫某好端端活著,所謂“被造黃謠勒索致死”全是她自導自演的鬧劇,甚至在大家為她默哀尋找真相的時候她還用另外的賬號在評論區拱火。
口口聲聲說沖動的她,早就抓住了背后的流量密碼,不僅是留下“勒索”和“被造黃謠”這些社會上非常敏感的話題給網友玩“劇本殺”,更是學會切號和放出某種證據暗中引導輿論發展.....
網友直言:“這流程比我們劇本會還專業!”
為什么虛假血饅頭屢禁不止?因為大網紅很明白作妖成本在流量暴利的對比下根本不算什么,孫某鬧劇里其實已經能折射出網紅行業畸形生態的一部分了,就算她造謠封號?換個身份證或許還能重開賬號;事件影響消耗警力?也許她根本沒把這些放在眼里.....
而百萬播放量是實打實的真金白銀,是能“罰酒三杯”讓網紅前仆后繼突破底線的赤裸裸誘惑。
就像張教官把“維權”變成流量生意,當維權不再是為了解決問題,而是精心策劃的流量引爆點,是向品牌方施加壓力、索取超額回報的談判籌碼,這種維權生意經,嚴重污染了健康的消費維權環境,透支了公眾的信任基礎。
如果哪天真實自殺求助者被質疑“演戲”;真實車主投訴被質疑“碰瓷”;車企售后開啟反詐模式,讓消費者維權成本飆升的時候,又有誰來替廣大的普通老百姓發聲討回公道呢?
張教官的正義形象何其鮮明,卻也何其脆弱,當許多精心構建的完美人設戳穿,露出其下精明的商業算計時,幻滅感帶來的反噬必然兇猛,因為虛假的人設泡沫破滅是必然的宿命。
這也揭示了網紅經濟的弊端,如果過度依賴人設,而人設本質是易碎品,流量能載舟,亦能覆舟,泡沫吹得越大,破滅時越慘烈。
魏牌在事件后期,憑借關鍵錄音和售后人員的及時發聲,實現了輿論反轉,堪稱危機公關教科書式案例。
它深刻提醒所有企業,在人人皆媒的時代,一次故障或糾紛,若處理不當,足以在社交媒體的放大鏡下引發品牌海嘯,建立快速、透明、證據鏈完整的響應機制,培養能與用戶直接、真誠溝通的一線團隊,變得前所未有的重要。
沉默或推諉是下策,積極溝通、用事實說話才是王道。
那廣大的消費者該做些什么呢?難道真的對這些事情都不管不問了嗎?其實不是的,雖然 公眾在張教官和種種事件中經歷的情感過山車,從鼎力支持到深感背叛——實則是一次深刻的集體學習。
它警示我們,面對網絡維權事件,特別是涉及網紅大V時,保持冷靜審慎至關重要,不急于站隊,不被單一敘事煽動,讓“子彈飛一會兒”,等待更多證據浮出水面,對過于完美、過于戲劇化的“英雄敘事”保持天然警惕。
雖然我們總是被層層迷霧包裹著,發聲并不是壞事,重要的是如何為真正需要的人發聲,這樣才不會辜負自己的一片真心......
當維權異化為生意,當流量成為裹挾一切的怪獸,沒有真正的贏家。消費者失去對維權渠道的信任,企業品牌形象蒙塵。
破局之道何在?是我們每一個旁觀者,需練就火眼金睛,在信息洪流中保持理性,讓每一次點擊和轉發都經得起良知的拷問。
唯有如此,方能讓維權回歸其解決糾紛的本真,讓流量成為推動進步的力量,而非傾軋真相與信任的泥石流,張教官的翻車,不該只是又一場網絡鬧劇的終結,而應成為重塑健康生態的沉重警鐘與寶貴起點。
大家對此次事件怎么看?歡迎在評論區留下你們的觀點和看法和大家一起踴躍交流一下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