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的“墳場”又進了新人,這一次輪到曾被寄予厚望的ChromeOS。日前谷歌Android生態系統總裁薩米爾?薩馬特在接受采訪時表示,Android系統是谷歌未來發展的核心,公司將會把ChromeOS與Android系統整合為一個平臺,為用戶提供更好的移動計算體驗。
其實ChromeOS被谷歌放棄早有征兆,因為承載ChromeOS的Chromebook已經處于“植物人”狀態。作為一款輕量化的筆記本電腦,Chromeboo依靠在線應用和云存儲實現了啟動速度快、續航時間長、輕薄便攜、操作簡單等特質,也成為上網本的代表性產品。
只可惜以Chrome瀏覽器作為主用戶界面的Chromebook,在誕生之后迎來了移動互聯網浪潮,平板電腦的出現直接終結了上網本這一市場。隨后谷歌及時將Chromebook轉型,試圖在教育硬件領域有所作為。
ChromeOS用網絡應用代替本地應用的理念,非常契合學校對集中管理的需求,并且在教育領域、特別是K12階段,學生使用數字化設備的需求基本在網頁端就能滿足。而在學校最為看重的安全性上,ChromeOS是基于云端存儲,用戶的數據和文件都不會存儲在本地,再搭配Google Drive,就實現了一臺Chromebook可以無數人使用,而且互相不會影響。
更為重要的是,Chromebook的價格要遠低于iPad,因此也使得其在疫情時期大放異彩,甚至幫助ChromeOS一度成為全球第三大桌面端操作系統,進而威脅到了macOS的市場地位。
但隨著全球陸續走出疫情的陰霾,在線教育需求斷崖式下降,家庭娛樂需求走高,iPad和Chromebook的攻守之勢發生了轉換。
一損皆損、一榮皆榮,與Chromebook一體兩面的ChromeOS當然也就隨之滑落。事實上,Chromebook的隕落還不是谷歌選擇放棄ChromeOS的直接原因,真正導致它被放棄是因為移動生態的發展速度,以及Web生態的衰退幅度都遠超谷歌的預料。
早期的ChromeOS僅僅是一個加強版的Chrome瀏覽器,用戶只能瀏覽網頁,或是裝一些功能受限的插件。彼時Chrome Web Store與Google Play的應用數量,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脫離了瀏覽器,早期的ChromeOS什么都做不了,可偏偏Web生態在過去十年一直在走下坡路。
雖然社交、游戲、電商、圖文、短視頻等大家能想象得到的所有互聯網服務都能通過瀏覽器觸達,并且在2010年左右,太平洋兩岸的互聯網大廠不約而同地嘗試在移動端推行Web App,但由于技術水平的限制,Web App與移動端App在體驗層面有著巨大的落差。
與此同時,在Web App與原生移動端App的“賽馬”中,互聯網廠商突然發現后者的優勢巨大,而且用戶的流量、個人信息都能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此外相比于移動端App,Web App還有一個巨大的劣勢,即強制信息共享。這是因為基于TCP/IP協議、超文本協議的萬維網,給互聯網注入的最原始精神就是開源,所以就導致了爬蟲技術幾乎可以直接爬取整個互聯網上的網頁內容。
可移動端App就不一樣了,它是典型的客戶端/服務器架構,爬蟲想要爬取App內的信息就等于是破解客戶端,屬于違法行為。并且App的權限更高,它能訪問本地相冊、通訊錄、短信等數據,能使用攝像頭、重力感應器、陀螺儀、藍牙設備上的硬件信息,還可以讀取手機上的軟件信息。
只要說服用戶給予權限,移動端App能夠收集的數據是Web App的幾十倍。最終基于移動終端和移動端App的流量分發和轉化體系,在過去幾年完全建立了起來,而Web生態在PC互聯網時代一統江湖的格局并未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得到延續。
當然,作為Web生態最大的受益者之一,谷歌也不是沒有試圖挽救Web。早在2016年他們就提出了PWA,即漸進式增強Web應用,希望在移動端利用一套新的標準化框架,在Web應用中實現與原生移動端應用相近的用戶體驗。
事實上,PWA與后續興起的小程序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可以被視為是在網頁上運行的App,還擁有門檻低、速度快、可靠性高的優勢。并且PWA無需下載安裝即可開始使用,對于網絡條件要求也更低,在弱網或斷網情況下能夠不走網絡請求,而是直接將本地緩存的內容展示給用戶。
但是問題在于,PWA的性能即遜色于App,也沒有小程序靈活,對硬件性能要求低這個唯一的優勢,也被近年來硬件技術的突飛猛進所稀釋。所以并沒有多少用戶愿意選擇放棄功能更齊全的App,轉投輕量化的PWA。
以PWA的邊緣化為標志,谷歌方面嘗試將Web生態與移動生態融合的打算也徹底破滅。
隨著Web生態的衰退,ChromeOS也就只能隨波逐流。同時谷歌也認識到了問題所在,畢竟一切ChromeOS可以做的事情,Android都能做得更好。從Android 10時代開始,Android系統就已逐步增加了針對大屏幕設備的特定功能,包括專屬的桌面模式、增強的窗口管理能力,以及針對不同屏幕尺寸的優化縮放功能。
12年前,安迪·魯賓輸掉了與桑達爾·皮查伊的“谷歌太子”之爭,最終黯然離場,但12年后的今天,他一手打造的Android卻最終取代了皮查伊負責開發的ChromeOS。不得不說,有的時候某些事情就是如此有趣。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