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媒體編輯到策劃師,Irene和Qin于十年前創立了工作室IEVENT,她們和工作室的女孩們把婚禮真正變成了人生中“最美的儀式”。
肖像攝影:Fromnorthwest來自西北
即使不是因為汪小菲和馬筱梅的郡王府婚禮,IEVENT的作品和服務也已經出圈了,從北京到西藏,從溫哥華到杜塞爾多夫,她們的腳步又抵達了都柏林、西雅圖、普吉島、巴厘島、輕井澤……10年,數百場儀式,她們不僅創造了美的體驗,也收獲了珍貴的友情。
2015年,在《時尚新娘》雜志任職生活方式編輯副總監的Irene決定改換跑道成為一名婚禮人,希望身體力行填補行業空缺,為中國新人帶來更多元化的婚禮審美選擇,更重視每一場婚禮中情感表達的獨特性。
于是,她與此前同樣任職于《時尚新娘》、設計專業出身的Qin共同創立了IEVENT婚禮策劃工作室。作品一經問世,就頗受結婚人群及行業推崇。
她們是合伙人,是最好的朋友,是沒有血緣的親人,更是靈魂拍檔。
成立十年以來, Irene主要負責流程定制與統籌,Qin主要負責視覺設計。她們力求以最高服務品質為標準,為每一對新人帶來最佳婚禮體驗,最專業貼心的全流程統籌服務,和最高水準的精細化設計,讓“IEVENT出品”成為品質保障的代名詞。
讓我們先看看這些打動人心的作品和故事。
01
WEDDING DAY
Wedding Day
這是IEVENT為一對結婚十年的夫妻在西藏舉辦的周年紀念日婚禮。場地是一片天然牧場,牧場里動物們悠閑自得是獨特的高原風光。
Qin說,考察場地時置身牧場,身心都得到了徹底的放松,也有了關于此次設計的最初靈感,那就是 ——“這里不應該被打擾”。
設計落地時,儀式背景的材料選用了茯苓藤,內部的支撐結構也由樹枝完成。甜品臺就更有趣了,我們直接用稻草塑形,甜品容器就用溪澗中尋來的鵝卵石。我們避免了人工感,極致地保持了大自然的原汁原味。
儀式結束后,牦牛們循味而至,啃食起儀式背景和甜品臺。最后,牧場里的布置沒有被撤走,它們變成了牦牛馬兒的食物和特殊的風景,留在此處風化、消解。
所有的材料源于自然,又歸于自然,這是一場生態平衡的共贏。而我們在慶祝的10周年結婚紀念,好像也順應著自然走向了新生。
02
WEDDING DAY
Wedding Day
Xiting和Jiahao兩個人性格都爽朗直接,于是在他倆婚禮的設計上,Qin決定用裝置感的雕塑作為他們的儀式背景,希望用它來表達自己眼中的他倆——力量感中帶有溫柔,翻涌卻鎮定自若,同時也創造一個靜謐又帶有一點神秘的空間場域。
2019年Xiting和Jiahao @北京CHAO酒店
這也是一場除了新娘和伴娘手捧花以外沒有用到一枝花的婚禮。晚宴的桌面以數千支蠟燭點燃作為布置內容,卻產生了比設想中更神圣的氛圍。
2019年Xiting和Jiahao @北京CHAO酒店
在儀式的尾聲,賓客們向新人拋撒金色碎屑,這一互動也成就了這場婚禮最后一個“場景設計”,使這個“作品”最終圓滿。
2019年Xiting和Jiahao @北京CHAO酒店
03
WEDDING DAY
Wedding Day
這是IEVENT第一場海外婚禮,它的發生得益于新娘Amy對Irene毫無保留的信任。
2017/ Amy&Alvin@Vancouver Club
Amy從微博上找到Irene,她說自己已經看遍了溫哥華當地的所有婚禮策劃,也看了一些國內的策劃團隊,但一直沒遇到讓她覺得于微妙之處能完全契合的人選,直到看到了Irene寫的對于婚禮理解的文章。
2017/ Amy&Alvin@Vancouver Club
她們打了一通將近兩小時的越洋電話,Amy在當下就確定,大家理念相合,Irene是最適合做她wedding planner的人。
2017/ Amy&Alvin@Vancouver Club
04
WEDDING DAY
Wedding Day
Lareina和Aaron受到日劇《四重奏》的感召,來到劇中主人公們生活的輕井澤,在Sweet Grass這個如同童話世界一般的露營地舉辦了婚禮。
Lareina&Aaron@日本輕井澤Sweet Grass 2019
他倆也很像童話故事書里的主人公,純真而浪漫,所以IEVENT團隊希望在儀式區強調圣潔感的同時,著重保留場地和他倆性格中最凸顯的自然感。
Lareina&Aaron@日本輕井澤Sweet Grass 2019
儀式區的蠟燭出自東京的一位藝術家,策劃師在東京找到他,將不同規格和顏色的蠟燭租賃下來,完成了現場的陳列與點燃。
Lareina&Aaron@日本輕井澤Sweet Grass 2019
而儀式區旁邊的mini van本身是屬于一位日本大叔的旅行車,他從橫濱一路開過來,將車中原先的生活用品騰空,供婚禮裝點。
Lareina&Aaron@日本輕井澤Sweet Grass 2019
晚宴在小木屋里舉行,隨著婚禮環節的推進,根據情緒所發生的流轉,晚宴的場景設計也從圣潔自然的風格過渡到更溫馨熱烈的氛圍,于是整體色調上更溫暖,也更多彩。
Lareina&Aaron@日本輕井澤Sweet Grass 2019
婚禮儀式結束的時候,那位mini van的車主大叔也受到現場情緒的感染,在一旁跟隨音樂舞動起來。Irene說:“這是我覺得婚禮最好的樣子,所有人都被同一種情緒托住,是真正的同頻共振。”
Lareina&Aaron@日本輕井澤Sweet Grass 2019
05
WEDDING DAY
Wedding Day
汪小菲和馬筱梅選擇在北京最有傳統韻味的場地舉辦婚禮。在最初,他們和IEVENT團隊探討對婚禮的期待時,提到的關鍵詞就是“家宴”、溫馨不張揚,細節見真章。
汪小菲&馬筱梅 @北京郡王府 2025
在隨著和他們二人相處逐漸深入,IEVENT團隊也先做了第一個方向上的決定,就是整場婚禮的花藝都要以枝干類花材為主。沒有選用特別嬌嫩的花朵,主要是因為筱梅是那種很有內在力量,有韌勁兒,有承托力的女孩,枝干的硬朗多姿更像她。
汪小菲&馬筱梅 @北京郡王府 2025
在筱梅挑選場地時最看重的戲臺區域,IEVENT團隊特地設計了圓月一般的背景裝置,搭配伸展出水榭的花枝,請上京劇表演藝術家,為眾賓朋帶來了隔岸聽戲品下午茶的絕佳體驗。
汪小菲&馬筱梅 @北京郡王府 2025
另外一個貫穿整場的設計元素,是中式的海棠紋。它以非常隱蔽的方式藏在了請柬、伴手禮、簽到區的玫紅色巨型發光裝置上,以及現場的路間指引牌里。
汪小菲&馬筱梅 @北京郡王府 2025
請柬中的花卉圖樣選擇了筱梅喜愛并且名字中帶有的梅花,和臺灣省省花蝴蝶蘭。在海棠紋鏤空處,燙金了婚禮場地郡王府內的八角亭。一是想讓賓客提前一窺婚禮現場的樣子,同時也象征著北京的特色。
汪小菲&馬筱梅 @北京郡王府 2025
婚禮中以這種最深沉的方式融入新人雙方家鄉的元素,也是想凸顯兩岸一家親,大家緊密相連。
COSMOLOVE:是什么事件或契機,讓你選擇了創作媒介的轉換——從媒體編輯到婚禮策劃師這條新的事業之路?
Irene:我原本以為自己會和文字打一輩子交道——當編輯、做采訪、撰稿……到六十多歲還在編輯部里看稿子的那種。
在來到《時尚新娘》擔任編輯之前,我其實對“婚禮”是沒有任何概念的,更沒有所謂的“婚禮夢想”。
因為這份工作,我才有機會深入了解中國婚禮行業,認識了許多優秀用心的婚禮人。也因為同時負責著海外版權的編譯工作,我總能第一時間看到國際范圍內婚禮行業的同步發展趨勢。
我是一個不管什么事都本能想要努力做到最好的人,遇到自己感興趣的領域更會不由自主地“鉆進去”。所以在當時,任何一個與海內外婚禮從業者對話的機會我都格外珍惜。
那會兒,我每天下班回家和伴侶討論得最多的就是對行業現狀的思考,哪怕和朋友們聚會時,我也會主動牽起這個話題,試圖采訪每一位朋友對“婚禮”這件事的感受和理解。
我想,對“婚禮”的熱情,可能就是從那時萌芽的。我的先生也鼓勵我:“你或許沒有經驗,但我覺得你比很多人思考婚禮這件事都更‘多’,更‘深’,也更‘用情’。我覺得你是最知道怎么辦好一場婚禮的人。”
我后來也逐漸意識到,其實我的文字理想和婚禮策劃并不沖突,它們背后的價值觀點是一致的——都是我向外表達的媒介。
10年前的我走到了這個岔路口。而這一切得以真的鋪陳開來,并且一走就是十年,也多虧了我無比幸運地與Qin同行。
COSMOLOVE: 你從小就有藝術天賦嗎?如何被發現或進行自我發現?
Qin:非常明確地認為自己有所謂“藝術天賦”,是我在小學三年級的時候。那天,美術老師拿著我畫的五彩蒙古包,在講臺上說這是全班最好的作品。
自那時起,世界上就多了一個篤定自己一定是個天賦異稟藝術家的小學生。我也由此展開了藝術特長生的生涯。毫不夸張地說,直到大學畢業,我依然認為自己可以靠這份藝術天賦成為一個特立獨行的人。
直到工作后,我才逐漸發現,自己真正擅長且樂于實踐的,是觀察和傾聽。它們能激發我的感受力,并將這些感受轉換成顏色、形態、畫面。我在這種轉換間非常高效,游刃有余。它就像一顆塵封的種子,破土后有不竭的動力和超強的信念。
而我的目標也早就不是成為一個“藝術家”,而是成為人們情感的繪圖師,人生畫面的創造者。
Irene:我從小就是感知力極強的小孩。和朋友們在一起時,我永遠是第一個感受到某個人情緒發生微妙變化的那個人。
我不需要插上耳機,就會在獨處時根據看到的周遭事物而自動在腦中出現背景音樂,我更會在合唱時,因為聽到幾十人的聲音會聚在一起時產生的巨大情緒共鳴而默默落淚。
而長大的過程中,一個從未發生的變化就是,我對人、以及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互動格外著迷。
COSMOLOVE:誰是你的靈感繆斯?哪些設計師在你的成長和事業發展之路上帶來了至關重要的影響?
Qin:不得不提家喻戶曉的建筑大師路德維希·密斯·凡德羅(Ludwig Mies Van der Rohe)。他提出的“少即是多”(Less is More)的建筑處理原則不僅是建筑史上的轉折點,也成為了諸多設計行業的靈光。
不管是“少即是多”還是我們傳統美學中講究的“留白”,一直以來都非常吸引我。用利落克制的形式,去表達純粹的情感,也逐漸成為了IEVENT設計語言的一部分。
COSMOLOVE:你們的婚禮現場設計策劃,體現了非常高的審美和美學標準,哪些重要創意流程和設計細節,最能代表你們的理念表達?
Irene:行業普遍追求的“美”,在IEVENT這里不過是及格線上的標準。美是基礎,而讓新人對這份美有認同感和歸屬感,才是我們對自己的要求。
IEVENT的核心理念中,每一場婚禮都與也只與新人的獨特性息息相關。每一個人都是她人生過往所有片段的集合,因此無比獨特。而親密關系其實也是一樣。
所以對于我們來說,“定制”的標準線很高。在我們認識、感知、理解一對新人之前,不會輕易給出任何設計方向上的想法。雖然這導致我們工作看起來不夠高效,甚至不夠聰明,但我們一直以“用笨辦法用心慢慢做事”而滿足。
COSMOLOVE:你們最喜歡的,或印象最深刻的項目是哪一個?
Irene:這大大小小數百場婚禮,每一個都是我和Qin共同走到這里的“缺一不可”。它們也是我們十年間的獨特時間刻度。我和Qin的里程碑、大事件,都伴隨著這些婚禮的發生。
沒有婚禮是相同的,甚至可以說,沒有任何兩場婚禮是相似的。因為親密關系太獨特了——這也是我倆為這份事業著迷的最重要的原因。
如果提及共性,那些讓我記憶猶新的片段背后,都是人與人之間最寶貴的真誠和信任。
COSMOLOVE:你覺得自己的創作和服務,對自己,對新人,對合作方,分別有什么特別的意義?
Irene:我覺得IEVENT在創造的,遠不只是婚禮現場的視覺場景。而是這兩個人從決定要舉辦婚禮開始,一直到婚禮結束很久之后都還未真正結束的一整套體驗。
我一直和工作室的伙伴們強調:好的婚禮收獲贊美,可以讓別人覺得自己過得很好。而我們要做的“最好的婚禮”,收獲的是愛和可以珍藏一輩子的回憶,它可以讓自己感受到自己過得很好。
后者就是IEVENT籌備婚禮的標準。要做到這個程度,重要的是在專業、盡責和周全之上的敏感、溫柔,與真誠。
COSMOLOVE:你和“超級客戶”、“訂制客戶”的溝通合作,有什么趣事可以分享嗎?
Irene:我們每一場婚禮的新人都是“定制客戶”,我們也把每一對新人當作“超級客戶”來看待。(這么說是不是有點冠冕堂皇?但確實如此!)
這么說的原因是,我們對待每一場婚禮的新人,合作時雖然有經驗的背景,但也都刻意丟掉“經驗”伴隨而來的慣性。我們于細微處配合新人的習慣,也堅持給到對他們最好的解決方案,我們盡量想在前面也做在前面,做到我們標準里的“保駕護航”。令我感恩的是,這些不聲張的努力,很少被當作理所應當。
這十年間,我因為這份工作和很多新人在婚禮后成了非常好的朋友,曾經的微信備婚群更名為“要做一輩子的好朋友”,我們彼此密切交換著每一次成長與躍變,我也看著他們發福、重新自律、在事業上收獲新成就、為人父母、孩子們也一年年長大……
每當這個時候,我就會感覺自己扮演了一個很神奇的角色,在這些人生命軌跡中無比特殊的節點,當他們的人生將以多一重角色繼續起航時,我是陪他們站在起點的人。
而情感是相互的,于是我也在合作中收獲了很多段珍貴的友誼。對于新人來說,在婚禮結束時,這一切已經不再是婚禮這樣簡單。
他們允許我見證他們的感情,見證愛,也見證爭吵,見證婚禮那一天,也見證之后人生中一個又一個重要的時刻。這是一種基于無條件信任的“打開”,我們雙方都無比珍視。
這份事業對我自己來說,包括對IEVENT所有人來說,除了是工作,更是我們探索親密關系多樣性、理解人性,認知這個世界的重要途徑之一。一對對真實的夫妻,用他們真實的愛,不斷刷新著我對親密關系的認知。
我們不僅是為新人舉辦一天的婚禮,更從每一對新人身上看到親密關系的偉大,并試圖將這份獨一無二的偉大以婚禮的方式表達出來,傳遞出去。在這十年間,我一次次看到自己對親密關系理解的狹隘,也一次次感受到親密關系極具張力的魅力。
讓我覺得可以稱之為有趣的事,是每年都有新人在婚禮結束后對我說:“Irene,你們應該收更高的服務費”、“你們工作室介紹里的內容遠不及你們實際的付出”、“你們值得被更多人看見”……
甚至有幾位新人很擔心我們掙不到錢,紛紛在婚禮之后義務成為IEVENT的“顧問”,為我們提供免費的商業咨詢服務,甚至要為我們規劃“商業版圖”。
我和Qin以及其余十位女孩所耕耘的這一個小小的工作室,哪里有什么商業版圖啊。但他們認真為我們規劃和設想未來的時候,我覺得自己就是這個世界上最最富有的人。
COSMOLOVE:未來你們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
Qin:我和Irene去年創立了一個播客,名叫《沒那必要》,正在不定時地更新中。我是一個播客重度愛好者,但擁有一個自己的播客是想都沒想過的事情。多虧了Irene的推動,才讓這個小小電臺步入正軌,也讓平時不怎么喜歡表達的我,在話筒背后找到了遺失的表達欲。未來要和Irene一起將節目做好,通過聲音抵達更多地方。
Irene:我和Qin似乎遇到想做的事情立刻就做了,不會把任何規劃留給未來。
2018年的時候,我為人們不再在紙上書寫感到遺憾,于是逆著商業趨勢創立了IEVENT的子品牌IPRINT,它是一個基于平面設計和產品設計的生活方式用品品牌。我們在第一年推出了一系列卡片,之后也在每年年底推出新年歷和新春單品。作為一個年更淘寶店,IPRINT卻擁有固定的長期消費者,這讓我覺得太有意思了。
不管是IEVENT、IPRINT、還是《沒那必要》,都不是我們規劃出來的產物,我想未來我倆還是會go with the flow,看生命之流會把我們帶去哪里吧!
COSMOLOVE:最讓你們有成就感的事情是什么?
Qin:作為一個熱愛婚禮也熱愛設計的婚禮設計師,在工作中獲得成就感并不罕見——材質的突破、靈感的迸發、創意的落地,一次次與新人的一拍即合……這些都讓我不斷被成就感所推動。
但最想分享的,是一個對我來說最特殊的“獎項”。去年在云南舉辦目的地婚禮的IEVENT新娘在婚禮結束后送給了我一個土陶獎杯,那是她親手制作的,帶著手工的痕跡,獎杯上是她親手寫的字——“BEST DESIGNER AWARD”。
我當時珍重為它拍照,發在朋友圈里,附上文字——“創業9年,這是我最好的獎章,最高的榮譽”。
直到今天,我依然這么認為。
COSMOLOVE:事業發展過程中,遇到的最大挫折是什么?如何解決?
Qin:我是一個非常鈍感的樂天派,截止到目前我都認為我倆的創業過程中沒遇到過什么大挫折。當然,這也得益于我有一個好搭檔。Irene的嗅覺更靈敏,她是會想在前面做在前面的人。
Irene:創業守業十年的時間,其中確實有太多故事和起起伏伏了。但回望過去,我覺得它們中沒有任何一件可以稱之為“挫折”。我和Qin曾經是連賬都算不清楚的人,但現在IEVENT還運營良好。真的可以說 there is nothing to complain about。
我自認為比很多創業者都幸運,因為我有一個完美的合伙人。我和她都不完美,但我們彼此卻完美契合了。于是也就沒有過不去的坎兒了。
COSMOLOVE:你們怎么定義自己?怎么定義自己的作品?
Qin:定義自己很難,我對自己的探索仍在進行中。截止到目前,“包容”、“舒展”這兩個關鍵詞算是我的常態感受和繼續追求的目標。
關于作品,我更期待它能歷久彌新,經得住時間的敲打,不僅僅是那一天的光彩。不被市場打擾,才能被市場追隨。堅定,勇敢,保持自己的風情。
Irene:現在的我,是一個滿足而常樂的人。我希望自己能更安住當下,做到吃飯的時候吃飯,睡覺的時候睡覺。
IEVENT的作品,是飽含情感和真誠的。
我的畢業論文導師送給我們這屆畢業生的寄語,是我一直以來覺得最有力量的一句話——“熱愛你的熱愛,守住自己的良心”。我慶幸自己沒有被浮躁的環境影響,還在堅持埋頭做事,我可以說自己做到了導師的期許。
COSMOLOVE:作為一位女性設計師、策劃人,有幸福的家庭和事業,你們是如何把事業和家庭都規劃照顧得完滿的?請和讀者分享一下生活智慧。
Qin:我始終覺得能夠把家庭和事業都照顧得完滿,是因為我在家庭和事業中分別有了不起的搭檔。
工作和家庭不應該是對立的兩方,在各自擅長的領域給予對方支持,協作共贏才是生活的智慧吧。最后,由衷的祝福《時尚新娘》的讀者們愛逢其時,盈盈滿滿。
Irene:這幾年我更多意識到,幸福與否很大程度在于人對世界認知方式的不同,你有什么樣的心,就會看到什么樣的世界。作為一個創業者,我同時還是媽媽、女兒和妻子,“完滿”是太高的評價了,我還遠沒到這個程度,但我感到非常幸福。
《時尚新娘》是我和Qin曾經共同工作過的地方,我們對它有著極特殊的情感,我更想祝福她。
祝福她永遠會聚集帶著熱愛的人們為著一份共同的理想而創作,而努力。
策劃師的私享工作日記
COSMOLOVE Bride
2023年,為了考察西藏場地我們在318國道自駕,途中停下來改方案的我倆并不知道已經到了海拔4000m的地方,還覺得這個方案怎么改得暈暈乎乎。
左:這是汕頭婚禮的前夜,在大山云霧繚繞中,搭建工作正在進行,而Qin還在邊指導搭建邊改另一場婚禮的方案。
右:2023年6月,因為疫情而改期兩次的這場婚禮終于舉辦了。敬茶儀式后我組織Lingfeng和Jiarui與家人一起拍攝全家福,他們說“全家福”怎么能少了你們!
2023年3月的三亞。這是我們做wedding planner的第八個年頭了。在婚禮現場時,總有一些狀態沒變——那種莫名開心的,暈暈乎乎的狀態。
2021年,我們在衢州的大山里為一個30歲的女孩舉辦生日宴會。那一年疫情正撲朔迷離,我們頻繁做核酸,時刻確保自己擁有綠碼,在不確定政策是否會突然改變的情況下,所有人為了這一場celebration拼盡了全力。
左:拍攝于2018年的三亞。在搭建現場,干力氣活時會覺得自己是一個勤勞的農人。農人插秧收獲莊稼,我們也一磚一瓦搭建出新人期待已久的婚禮。
右:2023年在西藏,新人看我太曬了,分了我一頂可愛小帽。
同一天,Qin的高反達到巔峰,不得不邊執行婚禮邊吃藏藥邊吸氧。
左:受迪拜旅游局邀請,參加2025年度DWS大會。
右:2024年在上海,這是我們剛剛為博主@明仔和二毛子 舉辦完婚禮的第二天,而再過一天,我們將為UCCA呈現他們這一年最盛大的Gala。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