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人:北京著名青少年心理咨詢師郭利方,國家心理咨詢師、家庭教育指導師;具有心理學、教育學雙重背景專注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咨詢,青少年抑郁癥、強迫癥、恐懼癥、焦慮癥、自閉、多動與抽動癥及其他心理障礙豐富的個案經驗。青少年成長及家庭教育:叛逆、手機網癮、厭學、戀愛問題、孩子生理心理性偏差行為(長程陪伴有豐富的經驗)、青春期問題、考前焦慮(中高考考前心理疏導)、人際交往與社會適應障礙。經過整合以人本主義為中心,結合青少年自身學校人際、師生、同學關系,親子關系,在校表現等綜合全方位因素針對性心理咨詢,同時給予父母在孩子成長中遇到的心理問題專業性指導,走出了一條獨特而有效的咨詢道路。
各位家有初中男娃的家長們,你們好哇!今天咱就嘮嘮上初中的男孩子該咋教育,這事兒就跟調制一杯拿鐵一樣,得平衡好溫度和力量呢!
初中男生的世界啊,就像一杯搖晃的拿鐵。表面看著風平浪靜的,可底下全是青春期的奶泡和咖啡香在暗涌。他們既需要咱理解的溫度,也需要咱給他們個穩穩托住的容器。教育他們,就像是一場超需要耐心、創意和幽默感的實驗。
咱先來說說第一條,得先當“觀察者”,再當“教練”。千萬別一上來就“你應該”這“你應該”那的。咱先蹲下來,瞅瞅他書包里藏的漫畫書,看看他手機里刷爆屏的籃球視頻,甚至瞧瞧校服上沾的泥點。這些小細節就跟密碼似的,藏著他的興趣和焦慮呢。比如說,發現他在數學課上老走神,別一上來就批評,咱可以問問:“最近是不是遇到啥難題啦?要不試試用游戲里升級打怪的辦法來解題咋樣?”
第二條呢,得用“彈性規則”代替“高壓水槍”。青春期的男生就跟彈簧似的,你越壓他越彈。咱別規定“晚上九點必須睡覺”,咱可以說:“明天考試挺重要的,今晚你自己選個時間睡唄。要是熬夜了,明天我陪你一起喝咖啡抗困。”這種“偽自由”反而能讓他有責任感。就好比籃球教練不會一直盯著球員,而是讓他們在對抗里學會平衡。
第三條,要把“情緒風暴”變成“能量站”。當他喊著“煩死了”然后摔門而出的時候,咱別急著追上去問為啥。先給他五分鐘“冷靜期”,然后遞上一杯冰可樂,跟他說:“你知道嗎?憤怒就像碳酸飲料,憋久了會爆炸,但是適度釋放還能提神呢。”用打比方的辦法化解對抗,可比說教有用多啦。
第四條,得制造“微小勝利”的煙花。初中男生心里可渴望被關注了,就是不好意思承認。咱可以偷偷把他籃球賽的照片貼冰箱上,或者在成績單上畫個笑臉。更聰明的辦法是讓他“主動發光”,比如說讓他負責全家旅行的路線規劃,就算最后咱偷偷調整了方案也成。
第五條,用“反套路”打破沉默。當他說“沒事”的時候,咱可以反問:“要是用1 - 10分來形容你的心情,現在幾分啊?明天能漲到幾分?”或者直接開玩笑:“你最近是不是偷偷練腹肌啦?校服都快繃不住啦!”幽默能把他的防御墻都給拆了,讓對話自然地進行下去。
最后總結一下哈,教育初中男生不用啥指南針,得用羅盤,方向明確,路徑還能靈活點。咱得記住,他們可不是需要修剪的盆景,而是等著破土的竹子。咱的任務不是給他塑形,而是保證土壤夠肥沃,等風雨來了,他們自己就能找到扎根的方向啦!大家都學會了不?一起試試這些辦法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