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致同國際發布最新的《國際商業報告》(IBR)。根據報告來看,全球中端市場企業對經濟前景的樂觀態度持續降溫。僅71%的受訪商業領袖對未來12個月的經濟前景持樂觀態度,較2025年第一季度下滑2個百分點。同時,對經濟不確定性的擔憂大幅上升6個百分點,達到61%,躍居成為制約企業增長的首要因素。
報告顯示,目前企業對地緣政治動蕩的擔憂上升6個百分點至53%,創歷史新高;對供應鏈的擔憂達到49%的歷史峰值(上升1個百分點);預計未來訂單短缺的企業占比同樣攀升至50%(上升3個百分點)。風險共振的背后,多重因素交織:美國與多數關鍵貿易伙伴的談判仍陷僵局,難見突破跡象,潛在威脅持續推高中端市場企業的不安情緒。
此類憂慮情緒也正在影響企業的國際化布局。計劃增加出口的企業比例下滑3個百分點至50%;預計海外市場收入增長的企業下降4個百分點至48%,不過計劃拓展外銷國家數量(48%)及增加非國內市場員工(40%)的比例保持穩定。
報告同時指出,盡管外部不確定性陡增,中端市場企業家依舊“底氣在線”:66% 預計未來 12 個月收入繼續增長,與上一季度持平;63% 預判盈利能力將提升,54% 準備提價,兩組數字同樣原地踏步,韌性可見一斑。
值得注意的是,樂觀情緒出現“區域溫差”。全球來看,71% 的受訪者仍對前景抱有信心,但內部冷熱不均:亞太地區樂觀態度驟降6個百分點至68%;北美地區信心逆勢上揚至81%,領跑全球;南美地區上升3個百分點至66%;非洲下降2個百分點至69%;歐洲則保持穩定,小幅微升1個百分點至61%。
面對各國政府重塑全球經貿版圖的新浪潮,企業正把“技術驅動內部轉型”視為首要對策。IT投資依舊獨占鰲頭:68%的企業計劃在未來一年繼續追加IT預算,其中人工智能(AI)雖較上一季度小幅回落2個百分點,仍以67%的超高占比穩居技術投入榜首。與此同時,人力相關支出出現明顯拐點:打算增加人員投資的企業比例下降3個百分點至59%,預計擴充員工總數的企業也減少3個百分點至53%,創下兩年來的首次回落。技術與人力“雙輪驅動”的格局正在改寫——AI與數字基礎設施的加速擴張,似乎正在對傳統雇傭和人才培養空間形成擠壓。
研發端和生產端依舊被看好:研發投資意愿上升2個百分點至60%,生產設備投資意愿微升1個百分點至52%。相比之下,辦公環境投資意愿大幅滑落至51%。即便在部分地區遭遇政策逆風,企業對可持續發展的投入仍逆勢上揚1個百分點至56%,顯示其作為長期戰略核心的地位并未因近期監管變化(如歐盟綜合法案)而動搖。
致同中國主席、首席合伙人李惠琦指出:“報告揭示的全球中端市場韌性特征,在中國企業身上同樣顯著。為應對地緣政治與供應鏈挑戰,企業正加速推進創新驅動與供應鏈優化,探索‘中國+N’產能布局,同時深化國內產業鏈數字化升級,提升抗風險能力。中國龐大的內需市場與持續深化的對外開放政策,也為企業提供了重要的‘穩定器’和‘新跳板’。致同中國將整合全球資源與本土洞察,助力企業于變革中把握‘危中之機’,構建新優勢、拓展新增長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