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溫網女單決賽,斯瓦泰克以兩個6-0的巨大優勢擊敗阿尼西莫娃奪冠。賽后有一些“斯瓦泰克是不是太殘忍了”的議論。近日在一檔播客節目中,當主持人向美國前網球名將安迪·羅迪克拋出“斯瓦泰克為何不在溫網決賽中讓阿尼西莫娃一局”的問題時,羅迪克立刻回答道:“不!”。這個斬釘截鐵的答案背后,不僅是對職業體育精神的捍衛,更是對競技體育本質的深刻理解。
首先,競技體育中,全力以赴才是對對手的尊重。當主持人接著問;“普通球迷想知道為什么”時,羅迪克解釋說:“因為這是體育,你會盡全力的去擊敗對手,你不能讓對手,哪怕是一局。”同時用了一個生動的比喻:“如果你贏得一項業務,會把獎金分給競爭對手當辛苦費嗎?”職業賽場不是慈善表演,運動員的每一分勝利都凝結著數年如一日的汗水與傷痛。斯瓦泰克在5-0領先時若故意放水,非但不是仁慈,反而會貶低對手的價值,阿尼西莫娃需要的是公平競爭的機會,而非施舍。正如費德勒所言:“網球是零和一的游戲,贏家必須踩過對手的肩膀。”更諷刺的是,提問者或許忽略了體育史上那些驚天逆轉的案例。今年法網,辛納在領先兩盤的大好形勢下被阿爾卡拉斯翻盤;2019年溫網,費德勒在40-15的冠軍點上被德約科維奇拖入長盤決戰。若斯瓦泰克因憐憫對手松手,誰能保證比賽不會因此轉向?
羅迪克在談話中特意提到斯瓦泰克的偶像納達爾:這位以“每一分都是賽點”聞名的斗士,職業生涯中從未主動放棄任何一球。2022年澳網決賽,他帶著左腳骨裂的傷勢,在先輸兩盤后逆轉戰勝梅德韋杰夫。這種近乎偏執的堅持,恰恰是頂級運動員的共性。
斯瓦泰克在溫網展現的正是這種基因:她本以紅土見長,卻將發球時速提升到120英里以上,用硬地化的打法征服草地。若她在賽場上大幅領先時突然謙讓,反而會讓人質疑其職業性。就像科比·布萊恩特的名言:“如果你看到我和熊搏斗,請為熊祈禱。”
羅迪克最后點破了觀眾的心理誤區:“如果想看長時間的比賽,不如去看體育新聞。”網球之所以動人,正因其不可預測性:既有2012年澳網決賽德約與納達爾5小時53分鐘的史詩對決,也有2008年法網決賽納達爾送蛋血洗費德勒的速勝。這種張力恰恰來自運動員毫無保留的投入。
事實上,“讓球”在職業體育中甚至可能引發道德爭議。2012年倫敦奧運會羽毛球女雙小組賽,中韓選手為避開強敵故意輸球,最終被取消資格。國際奧委會對此的判決傳遞了明確信號:競技體育拒絕任何形式的“策略性放水”。
體育的本質是挑戰極限,而非溫情脈脈的互助會。當斯瓦泰克以6-0 6-0的比分捧起玫瑰露水盤時,她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何為真正的尊重:用最鋒利的球拍切斷對手的希望,才是對彼此職業生涯最大的敬意。就像羅迪克所說:“如果我被讓球,我會選擇退賽。”因為真正的戰士,寧愿體面地戰敗,也不愿接受虛偽的仁慈。(來源:網球之家 作者:Mei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