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一顆青蔥合力助農鄉村振興促進團”來到恒合土家族鄉,土家族傳統工藝正以多樣形態,訴說著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蘊,成為當地一張亮眼的文化名片。
竹編背簍:傳統與萌趣的融合
(如圖為竹編背簍 周江供圖)
竹編背簍是恒合土家族鄉傳統工藝的生動體現。以天然竹材精心編織,質地堅實又帶著自然質樸。銀飾裝飾增添華貴,鏨刻的蝴蝶等圖案細膩傳神,隨著行走,銀鈴輕響。背簍上熊貓刺繡萌趣可愛,傳統工藝與創意元素融合,既保留土家族實用器具的功能,又成為獨具特色的文化飾品,承載著民族記憶,也展現對生活的巧思 。
銀飾:指尖鏨刻的民族風情
(如圖為特色銀飾 陳永豪供圖)
恒合土家族的銀飾工藝,盡顯匠心。這只孔雀造型銀飾,經匠人純手工打造,從設計到鏨刻、打磨,每一步都融入對民族文化的理解。孔雀身姿優美,羽毛紋理清晰,流蘇隨動作輕擺,傳遞出靈動韻律。銀飾不僅是裝飾,更承載著土家族的審美與傳承,是民族文化在金屬上的生動“書寫” 。
土家族刺繡:經緯間的多彩傳承
(如圖為土家族刺繡 易貞寧供圖)
土家族刺繡,在恒合鄉綻放絢麗色彩。以黑布為底,彩線為筆,繡出繁花、蝴蝶等紋樣。圖案布局精巧,色彩搭配大膽和諧,紅、藍、粉等色交織,生動展現土家族對自然與生活的熱愛。一針一線,是土家族婦女的技藝傳承,更是民族文化在經緯間的延續,讓古老刺繡成為展現民族風情的藝術窗口 。
蠟染:藍白世界的文化圖騰
(如圖為蠟染 胡洋舟供圖)
恒合土家族的蠟染工藝,帶著古樸神秘。靛藍布面,以蠟繪就鳳凰、蝴蝶、太陽等圖案,經染色、去蠟,呈現藍白分明的藝術效果。這些圖案是土家族的文化圖騰,承載著民族的歷史與信仰。蠟染從制作到成品,盡顯傳統工藝的魅力,讓民族文化在藍白交織中,傳遞獨特韻味 。
(如圖為土家族特色情侶玩偶 彭俊博供圖)
恒合土家族鄉的這些傳統工藝,是民族文化的珍貴寶藏。在傳承與創新中,它們持續煥發生機,講述著土家族的過去、現在與未來,成為連接民族根脈與時代發展的文化紐帶
供稿人 唐梵洋 王欣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