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卷是自己跟自己卷。
企業產品賣不出去,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活下去,最直接的辦法就是降低成本要素,裁員降薪,從而進行無限降維的低價競爭,以價換量,拼的是看誰先倒下,這顯然不具有可持續性,看起來景區人來人往,生活依舊,但灰犀牛已經離我們不遠了,因為內卷象任何事物一樣都有邊際。
企業的邊際是什么?
是成本邊際,當價格降低到要低于成本時,銷量就成了逆火,銷量越大虧損越大,如果停止銷售,全部庫存就成了堆起來的債務,2022年民企的總利潤26600億,與4700萬家企業做比較,平均每家月收入4716元;2023民企總利潤23437億,5200萬家企業,平均每家月收入3756元,如此之低的平均數,說明很多企業沒有注銷,其實早已經是僵尸,這就不難理解,為什么主流媒體在唱響中國經濟光明論,GDP增速也一直保持在5%以上的水平,但先行指標生產者價格指數已經連續32個月下行。
連續32個月下行是什么概念?
按一般國際標準,連續兩個季度指標下行,即定義為經濟衰退,而專家們直到去年還在暢談經濟總量2027年超美,2027年中國走出中收陷阱,從而回避了經濟實質上的衰退。因為沒有一個專家敢預測,2027年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升值,也沒有一個專家敢預測,社會保障支出在GDP的占比從3%上升到北歐的平均水平30%。
勞動者的邊際是什么?
是底層薪酬維持基礎生活,企業不可能無限降薪,降到了邊際,會引起招工難與就業難同時出現,因為勞動報酬之低,已經卷到了無法維持基本生活,勞動力市場就失靈了,
消費者的邊際是什么?
是對消費降級的反轉,企業下降螺旋中,無法在低價競爭中保持價值,低價成了劣質的標簽,于是,劇情又反轉了,消費者不但要低價,還要高品質,企業被迫從拼價格轉向拼價值,一場產能出清的大洗牌就開始了。
現在是什么情況?是內卷了五年后,終于卷不下去了,從七月開始,進入指令性反內卷,對產能嚴重過剩的行業直接下刀子,刀子在地方財政手中,指標已下達,割哪塊腫瘤,地方自己看著辦。
反內卷對普通人意味著什么?
大概率是增加了物價上漲預期,增加了貨幣貶值的預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