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一顆青蔥合力助農鄉村振興促進團”走進土家族聚居區域,沉浸式調研土家族非遺文化,以青春力量探尋非遺賦能鄉村發展新路徑。
在展示現場,一件件土家特色手工藝品吸人眼球。竹編背包 融合傳統竹藝與現代設計,竹篾交錯間,搭配帶有熊貓刺繡等創意元素的布面,既有山野質樸,又具萌趣活力;植物蠟染以天然靛藍為底色,經蠟液繪紋、浸染等工序,太陽、飛鳥、蝴蝶等圖案躍然布上,粗獷線條訴說著土家圖騰故事;繡花背帶 以黑緞為底,金線勾勒輪廓,彩線繡出繁花、蝶影,配色大膽和諧,針腳藏著土家婦女巧思;銀項圈則以精湛鏨刻、鏤空工藝,將孔雀等造型呈現,銀片化羽翼,流蘇輕晃,古韻流轉。
(如圖為竹編背包 周江供圖)
(如圖為植物蠟染 陳永豪供圖)
(如圖為繡花背帶 胡洋舟供圖)
(如圖為銀項圈 彭俊博供圖)
“這些手藝傳了一代又一代,以前靠口傳心授,現在年輕人外出多,傳承難,但做好了能讓鄉親們增收!” 當地非遺傳承人向促進團分享。促進團成員深知,土家非遺是鄉村“根” 與 “魂”,激活其經濟價值,可守護文化根脈、充實鄉親腰包。
“我們想幫土家手藝‘走出去’!” 促進團隊長胡洋舟表示,后續將搭建線上推廣平臺,對接電商、文創設計資源,讓竹編、蠟染、刺繡、銀飾等非遺好物拓寬銷路;還計劃打造“非遺體驗游”,讓游客參與制作,把鄉村變為文化體驗場,帶動文旅發展,讓非遺 “活” 在當下。
(圖為團隊成員參觀展品 易貞寧供圖)
此次調研,是 “一顆青蔥” 助力鄉村振興新實踐——以青春為橋,連接土家非遺與時代需求。當青春力量邂逅古老技藝,助農初心聯動文化傳承,土家鄉村振興之路,正綻放傳統與現代交融的光彩,期待這些飽含溫度的土家非遺,借青春動能,走向更廣闊天地,讓鄉村因文化而興、因產業而旺。
供稿人 王欣怡 唐梵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