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袋小果助農實踐團走進青州美術館,帶著“參觀、交流、學習”的初心,沉浸式感受這座場館的獨特氣質,探尋它對周邊社區的深層影響,開啟了一場藝術與鄉村振興的探索之旅。
青州美術館是展現地域文化與現代藝術交融的窗口,既是當地市民提升審美教育的殿堂,也是激活鄉土資源、賦能產業發展的重要創新平臺。踏入美術館門廳,實踐團成員立刻被展廳中極具特色的藝術作品吸引。不同風格的作品生動展現著青州的山水人文與鄉村風貌,描繪自然風光的、反映鄉土生活的,無一不吸引成員們駐足凝視,在藝術與現實的對照中,間接感受著青州大地獨特的文化肌理。隨后,團隊與當地村民及美術館工作人員進行交流,從非遺傳承人的技藝傳承到鄉村手工藝的振興故事,多角度感知青州文化的生命力與當代價值。
接著,實踐團來到美術館的瓷器區,這里陳列著不同時期、不同工藝的瓷器作品,展現著青州陶瓷文化的悠久歷史與獨特魅力。成員們震驚于青瓷的冰裂紋釉面、彩繪瓷器的細膩筆觸以及現代創意瓷器的創新造型,忍不住用指尖輕觸展柜玻璃,仿佛在細心感受著泥土在窯火中蛻變的溫度。這里不僅展示了傳統技藝的傳承脈絡,還通過現代設計將農耕文化、民俗符號融入作品之中。工作人員介紹,許多瓷器由當地匠人手工制作,部分作品還結合了鄉村旅游需求開發成文創產品,既保留了傳統韻味,又煥發出新的市場活力。成員們與瓷器匠人交流時了解到,美術館定期舉辦技藝培訓與作品展銷,為手工藝人提供了穩定的發展平臺,帶動了整個鄉村陶瓷產業的復蘇。
調研過程中,美術館的文創展區是實踐團關注的焦點。展柜中,“青州好物”系列文創產品琳瑯滿目:極具特色的絲巾、創意擺件、包裝上印著“古城記憶”字樣的本地有機雜糧禮盒、文創盲盒等。這些將傳統文化符號與現代消費美學巧妙融合的產品,讓實踐團成員深刻認識到:充分利用文化賦能讓農產品從“土特產”蛻變為“文化使者”,大幅提升市場競爭力的重要性。
此次青州美術館之行,袋小果實踐團成員深刻體會到,鄉村文化振興不僅是藝術展覽與文獻保護,更是通過文化載體打通資源與產業的通路。青州美術館以“藝術+農業”的模式,將書畫、非遺、傳說等靜態文化資源轉化為動態產業價值,探索出“文化引流、旅游促銷、產業反哺文化”的可持續發展路徑。此行收獲的實踐經驗,為團隊進一步策劃文化助農方案提供了清晰的思路,實踐團成員們紛紛表示,將繼續用青春力量書寫“文化助農新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