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學尋寶記》/黃曉丹/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25年5月
□林頤
如果說《陶淵明也煩惱》的主旨是“勸導”,那么,《古典文學尋寶記》的主旨就是“引導”。
2021年,我讀過黃曉丹的《陶淵明也煩惱》,這本書給予我很多的感動。她是真的熱愛古典文學也懂得古典文學,她的字里行間流露著與恩師葉嘉瑩相似的讓人如沐春風的氣質,也與葉嘉瑩一樣致力于大眾讀者的文學普及,她很明確地認為中國古典文學的教育應當從孩子抓起,而要啟蒙孩子,首先要從啟蒙家長開始。
《陶淵明也煩惱》還給我一種感覺,黃曉丹非常了解小朋友,她知道小朋友們的小心思,她就像是一位和藹可親的大姐姐。這種感覺在我閱讀《古典文學尋寶記》得到了印證。
《古典文學尋寶記》是《陶淵明也煩惱》青少版,副標題名為“黃曉丹給孩子的30堂古典文學啟蒙課”。這本書對《陶淵明也煩惱》重新加以編撰,圍繞孩子的興趣對前作的書目進行了取舍,設計了曉丹姐姐和兩個小朋友元元、陶陶對談聊天的場景,將原稿改寫為大姐姐和小朋友溫暖親切、童趣盎然的對話,頁面與字體以淺綠色為底蘊,悄然沁入人心,配有明快的古風插畫,以及匯總延伸的知識課堂,努力做到寓教于樂、貼合孩子的心理需求。
這本書同樣以陶淵明的《責子》詩引題,詩中陶淵明對兒子們“學渣”“吃貨”等表現的吐槽,栩栩如生,古今皆同。只不過,前作以此引起現代家長在孩子教育上的共鳴,而現在是從孩子的角度去強調同齡人的經驗,以及:“一千多年前的古人,寫出來的東西原來這么好玩。”于是,元元和陶陶結伴去找曉丹姐姐,《古典文學尋寶記》就此揭開序幕。
孩子的心理需求是什么呢?愛吃,愛玩,喜歡好玩的有趣的事物,想象力豐富,好奇心,有時候甚至“無厘頭”到腦洞大開,而且普遍注意力是零散的,或是突發的,難以持續。師長教育孩子,如果抓住這些特點,往往事半功倍,而如果忽視這些特點或者急功近利、缺乏耐心,那就很可能磨損孩子的興趣,嚴重的更可能產生逆反和厭學。
我們來看《古典文學尋寶記》。從書目的選擇,就感覺到黃曉丹的“童心”。比如,她對被列入傳統文化必讀書的《古文觀止》輕筆掠過,她認為《古文觀止》的文章過深、篇幅較長,孩子“畏難”情有可原。反之,她詳細講解了張岱的《夜航船》《陶庵夢憶》,這種天文地理無所不包的“雜書”很有趣味,張岱的語言接近現代,好懂,小品文的筆致優美動人,張岱本人的經歷也容易引發孩子們對那段歷史的感慨,悄然領悟中國文人精神的內涵,去理解“人”的處境,理解人生的悲劇感。
我好想重新變成孩子,變成“林林”,與元元、陶陶一起搭乘曉丹姐姐開啟的“夜航船”。從好玩的童謠里學會二十四節氣,一起投入那些“無用”的游戲;“云對雨,雪對風,晚照對晴空”,用對對子培養語感和審美;什么?孔子的兒子也不好好讀《詩經》?這可是一個神奇的寶庫啊!我們討論莊子有多么好玩,聆聽《唐宋傳奇集》《古小說選》《鏡花緣》里稀奇古怪的故事;哈哈,曉丹姐姐太可愛了,她說陶淵明的《停云》描摹大自然、描述人類對親友的懷念,寫得太好了,可以推薦給外星人以了解地球,她還把《太平廣記》比作“中國古代的《哈利·波特》”,還有好吃好玩的《隨園食單》……
小朋友的腦袋里面裝得下整個宇宙,他們關心星星是怎樣形成的,恐龍是怎樣滅絕的,他們關心法術和寶物,他們也關心奇奇怪怪的科學的和不怎么科學的許多問題,他們愛好分類,四處搜集莫名其妙的雜物,而視之為寶貝……曉丹姐姐理解所有這一切,她希望孩子們從古典文學中獲得“驚悅”的體驗,就是對不明之物的強烈渴望,她希望像“拔土豆”一樣,拔出一顆帶起一串,從一本書到另一本書,用書本、旅行、思考,搭建起人生路程的階梯。
好的閱讀,一定關乎每個人的生命建設,具有強大的感發效應,生生不已。《古典文學尋寶記》所尋得的,不只是古典文學的瑰寶,更是文學所蘊含的對生命價值的追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