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時候,去吃了玉芝蘭首家素食餐廳【蘭譽川】,這一次,吃的是玉芝蘭的夏季菜單。雖說是夏季菜品,但其實玉芝蘭本身就是一個風格很強烈的餐廳,餐品這些年幾乎雷打不動,變動只是當季的時鮮。
能成為米其林餐廳,自然也有門道。借著這次的菜單嘗試,就來和大家聊一聊感受。
探店:玉芝蘭
地址:杭州市拱墅區(qū)梅鶴堂林界2號
玉芝蘭的品牌源自于主理人蘭桂均夫婦的名字,蘭師傅的“蘭”與蘭師傅夫人的“玉”,也是中國蘭花的品種之一。
2025年成都總共只有兩家米其林二星餐廳,一家是新榮記,一家就是玉芝蘭。這兩家都是名廚坐鎮(zhèn),而蘭師傅就是玉芝蘭的核心。
杭州的這家玉芝蘭在2025年杭州的米其林榜單上是拿了一星,餐廳由蘭師傅的徒弟郝李擔任主廚。
從菜品上來說兩家店幾乎無異,但師傅和徒弟烹飪的方法,并不完全相同。蘭師傅給了足夠的空間,70%遵循傳統(tǒng),30%可創(chuàng)新。
所以,口味上來說會有些許差異,但整體風格如出一轍。
店內的氛圍環(huán)境,器皿都是低調、雅致的,是玉芝蘭一貫,文人空間的那種感覺。
來玉芝蘭吃川菜,只能選擇他們準備的套餐,而整個套餐是非常有邏輯,菜式像一套武功一樣,味型招式一一打出,最后又回到最初的狀態(tài)。
蘭師傅希望我們看到的,是川菜絕不只是辣一種招,招數(shù)可以千變萬化,味道從酸甜苦辣咸到24味型,有很多克制、平衡、延伸的學問。菜式中爆炒很少見,更多復雜的鮮味是通過吊湯來實現(xiàn)。
對于不太能耐受辣的江浙人來說,這里的川菜能讓你吃著極其舒服。
用餐是分餐而食,展現(xiàn)的是精致官府菜。冷菜從熊貓攢盒六味碟開始,這盒子一亮相,上面的雙面瓷板畫就把人的思緒帶去了古蜀之地,這個“序幕”做得太好了。
蘭師傅對于器皿很講究,他自己曾去景德鎮(zhèn)學習制作餐具兩年,玉芝蘭的餐具都是由他設計并參與制作的。
盒中又分為六小碟小食,從左往右吃。從清淡的九年百合到熗拌螺片,燈影牛肉,琥珀腰果。里面的泡椒風爪很有趣,是蘭師傅1998年首創(chuàng),將山東白醋糖蒜的做法與四川跳水泡菜和廣東虎皮鳳爪相結合。
各色味道依次展開,像一個萬花筒一般。
與此同時,茶藝師也準備好了佐餐茶:玉芝。
一口下去,清新的花香瞬間將甜味,辣味悉數(shù)帶走。
冷菜的另一道是怪味五彩面,五彩面以蔬菜入色,而醬汁是靈魂。澆在面上的醬是加了芝麻花生醬的川菜怪味味型,咸、甜、麻、辣、酸、鮮、香。
所以,用了怪味一名,右邊搭配象拔蚌,淋醬后配面一口吃,滋味豐富。
接下來的湯品,就是玉芝蘭的功夫菜代表,坐杠大刀金絲面。
這道面湯極耗功夫。面團用竹杠反復壓制,要“五推五壓”,制成薄到透光的面皮,之后用大刀切出寬0.1毫米細如發(fā)絲的金絲面;制湯要用老雞和松茸,吊制后去除雜質。
極致刀工與湯的純粹相容,跟開水白菜有異曲同工的感覺,可以說湯至清則有乾坤??此茖こ?,但喝起來湯清且味道醇厚,僅是配上金絲面和蔬菜,就是鮮美異常。
接下來的第一道主菜是原創(chuàng)蝦凍膏與鱘魚子醬。這道起明顯調味開始復雜、厚重起來。魚子醬的鮮,蝦膏的悠長,會讓我想到寧波的紅膏熗蟹,將“海的味道”發(fā)揮到極致。
不過這道我持保留意見,因為咸鮮不一定所有人都喜歡,它比較原生態(tài)一些,味道比較濃郁,適合配酒喝。
下面一道黃油雞淖(nào),這道菜讓我發(fā)現(xiàn)川菜的格局很大。這是一道“吃雞不見雞”的奇菜。
雞胸肉需要慢慢敲松,一寸寸去掉所有細小的筋,確保成菜毫無顆粒物。然后用雞油炒散成雪花狀,吃起來口感輕柔滑嫩。而這里的蝦仁,應該是為了呼應杭州的龍井蝦仁這道菜。
后面這道菌香花膠,湯頭也是精華,這種黏稠金亮的感覺,讓人瞬間就有了飽腹感。花膠的糯滑,菌子的提鮮,帶來厚重又美妙的口感,與上一道雞肉的輕盈形成對比。
下一道本色原味鮑魚,同樣好味道也是靠調湯汁來完成,用老雞、老鴨、鵝、金華火腿等制成的湯熬制12個小時,最后用茅臺酒收鮑汁。
三斤料出一斤汁。
這樣以湯定味,讓鮑魚與米飯、鮑汁完美交織。
后面的這道酸湯蟶子王,還是湯。相比之前厚重的湯頭,酸湯是輕薄,帶一點點刺激,浸潤的粉絲剛好能吸飽湯。
搭配了一塊山楂糕解膩,還蠻貼心的。
主菜進入尾聲,接下來是宋嫂黃魚,這道聽起來是像杭州菜名,但據(jù)說四川歷史上真有這道菜,就是江浙的商人酒樓中做的。
黃魚,魚面,還有一些毛豆提味,簡簡單單。
最后的蔬菜,就不多說了。
結束的時候,今日送的小點心是鐘水餃,也是成都特別有代表性的小吃。
今日的甜點是杏仁豆腐,這道味道相對也比較常規(guī)。
比較有意思的是,當我以為吃完了之后,又上了清水蔬菜。就是清水煮,一來讓你的味覺放松,回到最簡單的狀態(tài),二來讓你感受本味。
算是一個巧思吧。
總結來看,如果說川菜的精髓在于調味。那么玉芝蘭最擅長的就是以湯定味,以食材定格,以輔料定神。味型是一個很值得探究的學問,打個比較,就拿鹽來說,鹽有蘆鹽、淮鹽、閩鹽、粵鹽、大青鹽、川鹽。
在烹飪里咸能引甜,咸能合酸,醋里點微鹽,增強酸味。放多少合適呢?這個答案就需要百遍的實踐。
當然,即便是玉芝蘭,也不可能做到每一道菜都讓人滿意,也許有的人也會覺得怎么沒有川菜的煙火氣,不做點回鍋肉什么?但蘭師傅有自己的堅持,去了解他的烹飪本身也是很有趣的事。
就如川菜可以是包羅萬象的宇宙,我在吃的過程中似乎對川菜的了解就多幾分,烹飪和人生,都是流動向前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