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前,董鈞民和辛柳通過相親認識并一見傾心。戀愛8個月后,辛柳意外懷孕,兩個人順勢登記結婚。
孩子落地前,兩人的感情一直很好。可自從兒子東東出生后,辛柳就開始抱怨自己懷孕生子很辛苦,丈夫是白得一個孩子。
其實董鈞民承擔了大部分家務,有空兒就照顧孩子,經常給辛柳買禮物。她卻覺得跟自己懷孕生子相比,丈夫做的這些不值一提。稍有不順心,她就以“生孩子很吃虧”為由指責丈夫。
時間久了,董鈞民也不想再努力了。“如果你覺得跟我在一起不開心,那就離婚吧。”辛柳卻不搭腔,因為她從沒想過離婚。自己應該怎么做,妻子才滿意?董鈞民郁悶不已。
在婚姻關系里,人們最容易踩的坑就是太在意伴侶說了什么,而忽略他做了什么。有些人說著甜言蜜語,卻總做一些傷害對方的事;有些人開口就抱怨指責,行動上卻耐心照顧,依賴對方。顯然,辛柳是后者。很多人說出的一些話,其實是在表達情緒和需要,而非那句話本來的意思。就像辛柳說“生孩子很吃虧”,其實是在表達“我現在心情很不好,快來抱抱我”。
那些吝于示愛和表達感謝的人,通常有4個心理原因:
一是低自尊,他們認為,如果態度上流露出對伴侶的贊許,就意味著自己的家庭地位下降;
二是害怕依賴,他們堅信一旦流露出內心脆弱的感受就會被嘲笑、利用,所以通過抱怨指責來假裝強大;
三是融合的需要,他們可能有一個經常傾訴、抱怨生活不易的媽媽,久而久之形成了“只要指責抱怨就能得到親密感”的關系經驗;
四是情緒調節困難,缺乏情緒調節能力,每當他們感到抑郁無助,孤單無力就會涌現,此時就會通過抱怨伴侶來緩解自己的痛苦感受。
破解婚姻關系的困境,最關鍵的是調整認知,認識到兩人之間的婚姻困境不是因為沒有愛、不夠愛,而是因為彼此都有心理創傷、性格弱點。然后站在更高、更廣的地方,理解問題,看清真相,找到相應的解決方案。
婚姻生活中,當對方持續激活了你的內疚,你就會想做得更好。董鈞民這樣做了,但為什么沒有解決問題,反而還滋生委屈和自我懷疑呢?因為他在安撫對方時,忽視和壓抑了自己的感受。
真正有效的做法是先覺察自己的感受,然后表達出來。比如“當你這么說時,我感到內疚、壓抑和生氣”,告訴對方:“我不喜歡聽你這么說,因為那會讓我覺得自己的付出毫無價值。”
婚姻生活中,我們要通過表達感受讓對方知道:“不是只有你感覺到痛苦,也不是只有你的感覺才重要,我也會不開心,也會感到受傷。”這樣做不但能開啟伴侶間的深度交流,建設一段平等尊重、真正親密的關系,還能促進彼此的性格成熟,一起學習如何正確地愛與被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