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中,花朵看似嬌弱,卻能在風雨中傲然挺立 —— 這份生命力源于其精妙的結構進化:層層花瓣既各有分工又協同受力,邊緣曲線巧妙化解外力沖擊。工程師們將這份自然智慧融入礦業裝備研發,一款基于花瓣結構仿生原理的新型截齒應運而生。經過多礦區實地測試,其技術表現與應用數據已引發行業廣泛關注。
該截齒采用中心主齒與外圍花瓣的組合布局,材質為高強度合金與傳統直線型刃口相比,同等截割條件下接觸煤巖的受力點數量增加,經實驗室測定,單位面積所受沖擊力降低。同時改變了煤巖碎屑的運動軌跡,引導其沿弧面排出,減少與齒體表面的摩擦時間,引導水流沖刷,帶走熱量,延長截齒壽命。
截齒表層采用碳化鎢合金顆粒或硬質合金冶金復合材料,厚度控制在 0.8-1.2mm,內層基材為42CrMo合金鋼,經整體調質處理后,表層硬度大幅度提高,形成梯度力學性能分布。這種結構在沖擊測試中表現出良好的抗斷裂能力,與傳統均質材料截齒相比,相同沖擊載荷下的斷齒發生率比傳統截齒低了很多。
值得注意的是,該截齒集成了自旋翼,通過軸承結構實現齒體與齒座的相對旋轉。現場監測數據顯示,在截割煤巖時,自旋翼結構使截齒各部位磨損量差異控制在0.3mm以內,而傳統固定角度截齒的磨損差異最高可達1.8mm。這種均勻磨損特性使截齒的有效使用壽命延長一倍以上。
陜西某煤礦的應用案例顯示,使用該型截齒后,單日截齒更換數量從60把降至28把,采煤機的有效作業時間占比提升15%。山東艾德提供的售后服務數據顯示,該產品在復雜地質條件下的故障率較行業平均水平低27%。
目前,山東艾德已為該技術申請了幾項發明專利,其花瓣仿生結構與自旋翼技術的結合方案,為截齒設計提供了新的技術路徑。行業分析認為,此類融合生物力學原理的裝備創新,或將推動礦業裝備向低損耗、高效率方向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