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莊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鐵騎隊員常態化開展護學崗執勤,維護學校門口交通秩序。
消防隊員指導青少年體驗消防器材。
平山縣在人民公園舉辦“平山紅大合唱”活動。
李合(左一)積極參與志愿活動。
新樂市長壽街道何家莊村伏羲醫藥堂的中醫為村民問診。
石家莊市第二十七中學的學生積極參與勞動實踐,擦拭小馬北路座椅裝飾。
本報記者 劉 青
編者按 近年來,石家莊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扎實推進精神文明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多個集體和個人獲得國家級榮譽,展現了石家莊人民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本報深入挖掘這些先進典型背后的故事,展現石家莊市精神文明建設的創新實踐和豐碩成果,為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化美麗省會城市凝聚強大精神力量。
石家莊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
石家莊市交通秩序顯著改善
走在石家莊街頭,市民們欣喜地發現,電動車騎行者自覺佩戴頭盔,路口左轉更加順暢,輕微事故幾分鐘就能處理完畢。這些變化源于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推行的精細化管理,該局也因此榮獲“突出貢獻單位”稱號。
創新管理舉措提升通行效率。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實施鐵騎勤務+勤督系統,大幅提升路面見警率;推廣輕微事故視頻快處,平均處理時長縮短至5分鐘以內;優化交通信號,使主干道行駛速度提升18.1%,通行時長縮短15.2%。針對非機動車管理,全市推廣路口一次左轉,常態治理不文明行為,電動自行車頭盔佩戴率超95%,違法率降至20%。同時實行人性化執法,機動車違停提前15分鐘提示,勸離率超90%,并推行停車共享緩解停車難題。
優化服務流程方便群眾辦事。搭建“網上楓橋”數據平臺,推出24小時在線的交管智能機器人“元吉”;全市車管所實現“一窗通辦”,業務辦理透明高效;自主研發號牌“立等可取”系統,最快2小時辦結,已服務群眾12萬余人次。創新推出“馬上辦、容缺辦、兜底辦”服務,推廣“五心工作法”,為群眾提供暖心服務。
深化宣傳教育培育文明意識。結合“城市是我家”文明大行動,開展交通安全宣傳4965場次。創新推出“美麗鄉村行”“開學第一課”等特色活動415場次,覆蓋企業、學校、社區等各類場所5000余場次。利用新媒體平臺發布宣傳提示6814條,在交通違法多發路口開設“馬路學堂”,有效提升了市民文明出行意識。
通過這一系列精細化、人性化的管理措施,石家莊市交通秩序得到顯著改善,為市民創造了安全、便捷、高效的出行環境,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
石家莊市消防救援支隊
藍焰閃耀 忠誠為民鑄文明
石家莊市消防救援支隊將文明創建與守護城市安全的主責主業深度融合,榮膺“第七屆全國文明單位”稱號。這支鐵軍以實際行動詮釋著“對黨忠誠、紀律嚴明、赴湯蹈火、竭誠為民”的錚錚誓言。
該支隊創新構建“1+3+5”創建模式:堅持黨建引領核心,建成8個黨建教育特色場館,常態化開展“西柏坡趕考行”等紅色教育;打造“鑄魂”“強能”“為民”三大工程;實施思想引領、素質提升、服務優化、形象塑造、典型示范五項行動,確保文明建設與業務工作同頻共振。
服務民生,彰顯溫度。該支隊積極推出《優化營商環境十項措施》,通過壓縮審批時限,推行“輕微不罰、首違免罰”等人性化執法措施,為民眾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務。
在推進“消防安全治本攻堅三年行動”方面,該支隊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確保了全市火災形勢的持續平穩。同時,還開展了“打通生命通道”行動,旨在確保在緊急情況下,消防車輛和救援人員能夠迅速到達現場。此外,針對電動自行車的專項整治也取得了顯著成效。
為了進一步加強消防安全管理,該支隊還融合了高層建筑和養老院等專項檢查,確保這些特殊場所的消防安全。通過扎實開展消防宣傳、科普講座和疏散演練等活動,極大地增強了群眾的安全意識。這些宣傳活動不僅加深了市民對消防安全的認識,還教會了他們在緊急情況下如何正確應對和疏散,從而有效保障了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面對急難險重任務,該支隊勇當先鋒。建成高層、化工、山岳等8支專業救援隊,創新“五聯”工作機制。成功處置“3·9”眾鑫大廈火災、“10·11”平山通勤班車落水傾覆等重大事故,淬煉了過硬的救援能力,筑牢了石家莊市的安全屏障。
平山縣
賡續紅色血脈 筑就文明平山
平山縣建立了完善的領導機制和工作體系。縣委、縣政府將文明城市創建作為“一把手”工程,實行縣級領導分包責任制。通過對244個居民小區、100余條主次干道的網格化管理,實現了創建工作的全覆蓋。投入專項資金升級城市基礎設施,建成智能化城市管理平臺,12345熱線日均處理群眾訴求50余件,辦結率保持在98%以上。特別是創新開展的“文明隨手拍”“周五清潔日”等活動,累計發動志愿者3萬余人次,形成了全民參與、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圍。
民生改善是文明創建的根本落腳點。平山縣投資2.3億元完成54個老舊小區改造,讓2萬余戶居民享受到實實在在的創建成果。投入5000萬元對人民公園、濱河公園進行品質提升,新建8處“口袋公園”,新增綠地面積5萬平方米,為市民提供了更多休閑空間。在交通秩序整治方面,新增停車位3000個,施劃交通標線2萬米,安裝違停抓拍設備30套,有效緩解了停車難問題。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不文明養犬現象,相關部門聯合開展專項整治,發放牽引繩1500條,處罰違規行為120起。通過“進千家走萬戶”活動,收集群眾意見建議2560條,解決實際問題1265件,真正做到了創建為民、創建惠民。
作為革命老區,平山縣充分發揮紅色資源優勢,將紅色文化融入文明創建全過程。每周在人民公園舉辦的“平山紅”主題大合唱活動,累計參與群眾超5萬人次,成為當地特色文化品牌。精心培育的12個文明實踐項目,開展活動300余場次,讓文明新風吹進千家萬戶。圍繞移風易俗創作的文藝節目,在22個社區巡演60場,受眾達2萬余人。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紅色基因傳承工程”,培養的300余名“小小紅色講解員”開展紅色故事宣講500余場,實現了“教育一個孩子,帶動一個家庭,影響整個社會”的育人效果。遍布城鄉的1200余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公益廣告和50個紅色主題景觀小品,讓革命精神在潛移默化中深入人心。
李合家庭
四代同心 善行義舉傳家風
出租車司機李合的家庭,以二十年如一日的平凡善舉,書寫了“全國文明家庭”的感人篇章。這個四世同堂的普通家庭,用最樸實的行動傳承著文明家風的真諦。
李合既是出租車司機,也是一名退伍軍人。他每日駕駛出租車,老伴操持家務,兒子兒媳忙于工作,小孫女則在求學。全家人始終將“看見了就幫一把”作為生活的常態。2003年,李合剛開始開出租車,便在車門上貼上了承諾:“軍人、老兵、老人、孕婦同城免費。”身邊的人都笑他傻:“老李,這得少掙多少錢啊!”他只是笑笑,未作回應。在部隊摸爬滾打的歲月里,“一諾千金”早已刻入他的骨髓。對他而言,兌現承諾比多掙錢更為踏實。這一堅持,便是二十多個春秋,車窗外的街景換了一茬又一茬,唯有這份承諾始終滾燙如初。
李合的愛人段振芳是家里的“定海神針”。她既要照顧雙方年近九旬的父母,又要接送孫女、操持家務,卻總能將瑣碎的日子打理得井井有條。兒子兒媳是不善言辭的行動派。2023年涿州洪水肆虐時,兒子便找李合商量,表示災區很多人斷電斷水,光捐錢捐物不夠,要干點實事。因兒子兒媳都在電力配套企業工作,他們合計去現場幫忙。洪水未完全退去,李合的兒子就沖進災區,泡在積水里搶修配電設施,只為讓災區早日重現光明。
他的小孫女嘉玥,在家庭氛圍的浸潤下,用積攢許久的壓歲錢,為養老院的孤寡老人精心挑選水果;每逢節假日,她總會和家人去養老院,用清脆的童聲唱兒歌、背古詩,哄老人們開心。2025年,她加入“彩虹計劃”,用省下的零花錢給血液病患兒購置六一禮物,還細心地附上親手繪制的賀卡。
新樂市長壽街道何家莊村
盤活古村底蘊 勃發文明新聲
新樂市長壽街道何家莊村南傍南水北調中線干渠,東鄰伏羲臺廟,現有村民1308戶、6288人,常住人口3984人,黨員194名。近年來,何家莊村以文明創建為契機,堅持“塑形”與“鑄魂”相融合,走出一條獨具特色的新時代鄉村文明之路。
抓基建,美化村容村貌。何家莊村將鄉村治理與生態建設深度融合,著力提升村莊基礎設施和環境面貌。近年來,累計完成道路硬化4.1萬平方米、便道更新6000平方米、墻體美化5萬平方米,新增路燈125盞及游園廣場1處,生態價值與文旅價值實現質的飛躍。同時,深耕陣地建設,深度融合資源盤活與文化振興,探索鄉村文明建設新路徑。將閑置宅基地改造為“幸福苑”,集洗浴室、洗衣房等多功能于一體,為老年人打造“第二家園”;破解歷史遺留難題,將舊供銷社轉型為伏羲醫藥堂,讓傳統中醫診療與養生服務惠及鄉里。
興文化,樹立文明新風。何家莊村篩選黨員擔任“紅管事”,開展政策宣傳、文明引導、糾紛調解等,將村民參與村級事務的表現量化為積分,與“紅管事”考核直接掛鉤,形成“榮辱共擔”的治理閉環。常態化落實“門前三包”、公共區域保潔、“紅黑榜”公示、文明戶評比等制度,讓環境治理成了每家“分內事”。通過線上宣傳與線下志愿服務,使文明意識成為村民自覺行動。建強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與農家書屋,打造“家門口的精神糧倉”。依托劇場與文化小廣場,常態化開展戲曲、秧歌、廣場舞等活動,讓文化生活既“接地氣”又“聚人氣”。通過“十星級文明戶”評選,讓崇德向善風尚融入日常。
惠民生,促進鄉村和諧。何家莊村打破傳統養老模式,提供一站式服務,設立“老吾老”驛站和“積分超市”。“小老人”助“老老人”模式,讓低齡老人提前“儲蓄”養老服務,實現雙向互助,使愛老助老成為可持續民生實踐。
石家莊市第二十七中學
立德樹人 文明沃土育新苗
2025年,石家莊市第二十七中學榮膺“全國文明校園”稱號。這所始建于1989年的學校,始終秉持“以人為本、立德樹人;以質為本、公信天下”的辦學宗旨,將文明校園創建深度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探索出一條特色鮮明的創建之路。
學校建立了完善的保障機制,創新形成“1234”工作法:堅持一個核心立德樹人、突出兩個重點師德師風建設與學生品德培養、打造三個平臺課程育人文化育人實踐育人、實現四個提升教學質量管理水平校園環境社會影響,為文明創建提供了系統化路徑。
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成為一大亮點。作為河北省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建設特色示范校,建立了“班級心理委員—心理教師—專業機構”三級聯動機制。2023屆畢業生王同學回憶道:“高三時學習壓力特別大,是學校的心理老師幫助我調整心態,班級心理委員也經常關心我的狀態,讓我順利度過了那段艱難時期。”
在教學創新方面,學校取得了豐碩成果:2004年承辦石家莊首個高中宏志班,為品學兼優的寒門學子提供就學機會;2007年首創“班級心理委員模式”,這一創新做法后來在全市推廣;2023年成為全國急救教育示范學校,全體師生都掌握了基本急救技能;2024年獲評全民國防教育示范學校,國防教育特色鮮明。
學校創新成立“文明信使實踐總隊”,在原有文明實踐活動基礎上孵化更多品牌活動,如“文明交通崗”“文明餐桌”“文明宿舍”等,并設立四支實踐分隊。通過走進西柏坡等紅色教育基地、參觀傳統文化場館、與新疆庫爾勒等地學校結對交流、參與社區志愿服務等途徑,深化文明創建內涵。
校園文化建設方面,學校精心打造“五育”文化景觀,讓每面墻壁都會說話,每個角落都能育人。通過讀書節、科技節、體育節、藝術節等品牌活動,構建起全方位、多層次的文明育人體系。
稿件來源:石家莊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