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導航在高速上第23次斷線時,熊先生握方向盤的手心全是汗,身后喇叭聲此起彼伏——這是他的奔馳GLC43車機系統“日常性罷工”中最驚險的一幕。而比技術故障更讓他心寒的,是利星行金港店售后人員表面滿口應承、背后紋絲不動的“冷對抗”。
2022年,熊先生興沖沖地將奔馳GLC43開回北京的家,卻不知自己踏入了一場長達三年的維權馬拉松。CarPlay頻繁斷線問題從購車首月便如影隨形,每次駛入利星行金港4S店,售后人員總以“系統通病”輕描淡寫帶過,建議“換部手機試試”。當新買的iPhone 16 Pro Max依然無法穩定連接時,面對熊先生的追問,對接人員的態度開始變得微妙:電話里永遠“嗯嗯,好的”、“我們會向廠家反饋”、“您放心”,轉頭卻石沉大海。
今年初,眼看三年質保期將盡,熊先生向奔馳400熱線和北京12345發起投訴。利星行金港店的應對策略再次升級:不僅反指其“惡意投訴”,更呈現出一種“冷處理”姿態——表面承諾溝通,實則拒絕任何實質性接觸,甚至流露出“拖著看你能鬧多大”的較勁心態,任憑客戶在焦慮中耗盡耐心。
01 頑疾纏身,車機故障成奔馳“不治之癥”
熊先生的奔馳GLC43車載系統故障,呈現出典型的技術“疑難雜癥”。據其描述,CarPlay連接時斷時續,導航與音樂播放常無故中斷,多次升級系統均告失敗。
這并非孤立事件。2022年初,另一位AMG GLC43車主同樣陷入連接困境——藍牙連接后,微信、導航語音集體失聲,僅音樂能斷續播放。4S店竟建議:“換安卓手機”。
技術層面,奔馳CarPlay故障通常涉及多種因素。硬件上可能是數據線損壞、USB接口氧化或控制單元故障;軟件層面則涉及系統兼容性缺陷。
“質保期內應免費檢修”,多家4S店對外宣傳的技術解決方案,在熊先生身上卻成空談。
更令人憂心的是,奔馳車機問題已演變為系統性病癥。2024年1月,北京奔馳GLC車主張先生投訴CarPlay無法全屏顯示,4S店以“缺少芯片”為由拒絕修復。黑龍江趙先生則遭遇升級導致車機癱瘓,全家被迫滯留異地的窘境。
02 維權困境:“陰陽話術”與“冷對抗”成4S店護身符
面對持續存在的故障,熊先生的維權之路因利星行金港店的“兩面派”作風而雪上加霜。三年來,該店始終采用“診斷-升級-推諉”的標準化流程。更為惡劣的是,當面對客戶持續追問時,售后對接人發展出一套嫻熟的“敷衍話術”:當面或電話中滿口應承“沒問題”、“馬上處理”、“會向上級匯報”,態度看似誠懇配合,轉身卻杳無音信,承諾無一兌現。這種“表面嗯嗯哈哈,背后紋絲不動”的策略,不僅消耗了車主的信任,更是在人為制造溝通壁壘。
當今年質保期限迫近,熊先生通過官方渠道施壓時,該店的應對更趨強硬且充滿惡意。面對北京12345熱線轉辦的投訴,利星行金港店非但沒有主動聯系車主協商解決方案,反而倒打一耙,向相關部門指稱熊先生“惡意投訴”。更令人憤慨的是,其售后負責人及客戶服務領導層始終避而不見,徹底關閉了溝通渠道,擺出一副“冷處理”姿態。熊先生強烈感受到,對方似乎并非真心想解決問題,反而帶著某種“較勁”心理,仿佛在賭客戶耗不起,甚至“希望事情無限放大”以證明其“難纏”。這種將消費者正當維權污名化、并試圖激化矛盾的做法,暴露了經銷商管理體系的深層缺陷與服務文化的扭曲。
類似場景在佳木斯利星行4S店早有預演。2024年8月,沈陽趙先生因系統升級失敗滯留黑龍江,店方最初僅愿提供“1A1B保養”補償。經媒體曝光后,方案才升級為“3A3B保養+兩年質?!?。
值得玩味的是,利星行官網仍宣稱“售后服務體系完善”,強調其技師團隊“通過奔馳官方認證”。但消費者實際體驗常與宣傳相去甚遠,某車主俱樂部調研顯示,約35%的受訪者抱怨利星行“維修周期長”、“客服態度冷淡”。
03 法律視角,維權戰中的《民法典》武器
隨著律師函正式送達利星行金港店,熊先生的維權進入法律軌道。北京盈科律師事務所李大超律師對此類糾紛有專業解讀:“根據《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六條,當4S店未按約提供服務致消費者權益受損,車主可主張違約責任。”
在黑龍江趙先生案例中,這一條款成為維權關鍵。經律師闡釋,趙先生最終獲賠滯留期間的住宿費、拖車費。而針對熊先生遭遇的“惡意投訴”指控,法律界人士指出這涉嫌侵害名譽權,消費者可追加賠償訴求。
對于奔馳車機功能缺陷,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同樣提供維權依據。常州張先生的CarPlay無法全屏案中,律師明確主張:“廠家應免費升級系統,拒不履行可訴諸法律”。
汽車三包政策亦規定,同一故障維修超5次可退換車。熊先生三年間的維修記錄,或成重要證據鏈。
04 行業病灶,銷量下滑背后的質量危機
奔馳車機頑疾頻發,實為品牌質量危機的冰山一角。2021年,奔馳在華召回278萬輛乘用車,相當于豐田召回量的兩倍有余,其中260萬輛涉及通信模塊故障。
市場已用腳投票。2021年豪華車市場整體增長5.6%背景下,奔馳銷量逆勢下滑3.6%,痛失保持多年的銷冠寶座。今年前五月上險量顯示,奔馳主力車型GLC同比跌幅達18.7%,質量問題成重要誘因。
深層次矛盾在于,傳統豪華品牌在智能化轉型中的技術脫節。當新勢力車企采用高通8155芯片實現車載系統秒級響應時,奔馳車主仍在為CarPlay基礎功能缺失而奔走呼號。
“電動化轉型需智能體驗同步”,行業分析師李峰指出,“奔馳計劃2025年新能源車占比過半,但若車機體驗持續落后,戰略目標恐難實現”。
05 解決之道,制度破局迫在眉睫
破解奔馳車機困局,需構建三層保障體系:
企業端應建立專項技術小組,對共性故障限期攻關。借鑒新勢力車企的OTA遠程升級機制,避免車主頻繁奔波4S店。
經銷商端須打破“回避文化”,設立技術經理直通渠道。佳木斯利星行在媒體監督下態度轉變,證明積極溝通才能化解危機。
監管端仍待完善汽車智能化時代的新標準。中消協正推動修訂《汽車三包規定》,擬將軟件故障、智能功能缺失明確納入保障范圍。
對臨近質保期的車主,法律人士建議三步走:立即書面備案故障,要求4S店出具維修記錄;公證故障現象,固定證據鏈;向廠家發送律師函主張權益。目前熊先生已完成關鍵第三步,為后續訴訟奠定基礎。
北京街頭,熊先生的律師函已送達利星行金港店前臺。他手機里保存著三年間的47次故障視頻,以及數段與售后人員通話的錄音——記錄著對方“誠懇”的承諾與后續徹底的沉默。這種“說一套、做一套”的服務態度,比冰冷的技術故障更深刻地刺痛了消費者。而奔馳展廳里的新款EQE電動車,正大力宣傳“全新MBUX智能系統”。
“轉型不能只換驅動形式,更要換服務思維,”清華大學車輛學院教授王建強對此評價道。當豪華品牌失去對用戶基本訴求的尊重,當經銷商以“陰陽話術”和“冷對抗”消耗用戶耐心時,方向盤后的每一位車主都可能成為下一個熊先生。而企業若縱容此種“表面敷衍、背后拆臺”的服務文化蔓延,終將為其傲慢付出品牌聲譽的慘痛代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