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員 李一木
據縱覽新聞報道,來自河北衡水的37歲保安張肖陽自費購買相關消防設備,在家里成立了一個小型的“義務消防站”。他堅持進行消防訓練,關注消防新聞,還會在村子周邊進行防火巡查,只要發現火情,他就立即撲救,如果火勢較大,他就會立即撥打119救援電話,在等待專業救援的時間里,進行能力范圍內的撲救。
水火無情。曾經發生的那些火災事故一次次警醒我們,永遠不能松開那根緊繃著的“安全弦兒”。有時候,每一個看似“不起眼”的消防安全隱患,每把剛開始時覺得“不會有什么事”的小火,都有可能造成我們意想不到的嚴重后果。正因如此,張肖陽的這份努力與堅守,具備了極強的社會意義。他奉獻的這份“身邊的守護”,讓人心生溫暖、踏實,也讓人看到了與你我一樣的一位普通人,身上散發出來的閃閃發光的“責任感”。
正如報道中提到的,在張肖陽參與的滅水行動中,有的是野外雜草起火,有的是垃圾場煙頭起火,張肖陽的理念是“看見著火了,咱就必須得管”。與張肖陽處理的這些火情比起來,這份時刻保持的警覺,這份對公眾安全的擔當,同樣有著沉甸甸的價值。很多時候,事故恰恰源于麻痹與忽視。這位堅持進行防火巡查的“守護者”,其實也通過自己的行動,帶動起更多人關注公共安全,最終獲益的,恰恰是包括你我在內的所有人。
張肖陽令人敬佩的可貴之處,一是他實實在在的付出。這份付出既有經濟層面的投入,更有身體力行地訓練、巡查,這些時間、精力上的投入同樣不能忽視。二是他長久地堅持。他的這份守護不是心血來潮,不是圖個三天兩天的熱鬧,而是一年、兩年、六年的堅守。這樣的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其實并不像說起來這么簡單,在這份堅守里,蘊含了一個人令人動容的信念。
張肖陽的事跡登上短視頻平臺熱榜后,有網友評論張肖陽:“是堂吉訶德式的沖鋒”,還有網友表示愿意提供消防設備。正如網友所言,張肖陽確實體現出了一個普通人所迸發出的那種“堂吉訶德式”的責任感,不僅如此,他還將這種責任感扛在自己肩上,腳踏實地地付諸實施,通過一天天、一年年的堅持,讓人們看見了這份責任感閃耀的光彩。
張肖陽的這份付出與堅守,對我們每個人其實也都有著啟發。當然不是說我們每個人都去選擇做一個義務消防員,畢竟每個人的工作和生活情況不同。但我們同樣可以選擇在自己能力范圍之內,為這個社會,為我們身邊的人們,去多一些善意的關注,去多一些溫暖的守護。有時,也許一個及時的提醒、一次有力的攙扶,蓋好一個偏離的井蓋,發現問題時立即撥打救險電話……都是重要又寶貴的“點滴善舉”。這些點點滴滴匯集起來,同樣可以成為我們每個人的“守護者”,讓我們的生活,多一份安心和暖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