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說明:
圖片說明1:香港書展的“主題餐桌”
本報駐香港特約記者 葉 藍
香港書展7月16日開幕,一連7天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今年書展的主題是“飲食文化·未來生活”,鼓勵香港市民閱讀各式各樣與飲食相關的書籍,探討文字背后的文化風情、生活態度等。
16日書展一開幕,主管香港文體旅政策的文化體育及旅游局局長羅淑佩便現身會場挑選書籍。她接受采訪時說:“今年書展氣氛好好,比較特別的地方是一步入會場,就聞到陣陣書香,可以沉浸于書香之中好好看書,是最開心的事。”
書展吸引不少學生參與,有小書迷說,自己早上8時就從元朗出發了,讀書可以讓他學習知識、成長,對未來步入社會和職場也有幫助。
香港書展由香港貿易發展局主辦,自1990年起每年7月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是亞洲最大型的書展之一,也是香港夏季盛事。本屆香港書展將舉辦超過620項精彩文化活動,與“香港運動消閑博覽”及“零食世界”兩大展覽同步舉辦,一共吸引770家參展商,主辦方預計入場人次將超百萬。
展區內的“世界文化藝術廊”通過8張主題餐桌,圍繞外賣、茶餐廳文化、食療、環保永續、餐桌禮儀等話題,展示世界各地相關書籍及展品。每一張餐桌各有主題,中間擺放了藝術裝置,四周是相應的飲食類書籍。例如,一張餐桌的主題是“心靈慰藉”,桌子正中間擺了正在發酵的酒,四周書籍的內容主要是食物對人心的療愈,其中有一本是前不久剛剛過世的“香港四大才子”之一蔡瀾的《過好這一生》,書籍強調吃吃喝喝與豁達的人生態度。該展區的策展人何力輝說,希望通過這8張主題餐桌引發大眾思考——日常飲食如何反映生活態度。書展的“年度主題講座系列”則邀請了飲食文學作家,包括太平館餐廳第五代傳人徐錫安、飲食作家李純恩等,從文化及生活多角度分享飲食見解。
香港書展今年首設“文化及創意產品區”,展示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澳門特色的文創產品、故宮博物院宮廷文創精品等。現場設置不少非遺互動區,如“舞獅頭打卡”等,通過一系列藝術家的設計,讓觀眾感受非遺和日常生活的關系。不少參展書商力推歷史人文書籍。香港商務印書館今年主推香港歷史系列書籍,比如香港掌故專家鄭寶鴻撰寫的新書《香港巴士百年光影──從公眾電機車、街坊汽車到巴士》,幫讀者了解香港從人力車到巴士的百年演變歷程。今年正值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商務印書館出版了《港九大隊志》增訂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