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國,一個人口約345萬,占地156萬平方千米,草原面積廣袤,地下蘊藏著大量礦產的國家。
按道理,這樣一個自然資源豐富的國家,憑借著自己的能力,完全可以讓百姓過得越來越好。
但縱觀以往,蒙古國卻混得一年比一年差,當今甚至墮落成了風俗業大國。
2022年,蒙古國甚至被世界銀行評為了中低收入經濟體。
當今,蒙古國每年還要向外界乞討,以保證國家不破產。
但對于蒙古國當今這樣的境遇,大部分民眾卻認為,這一切不過都是他們“跪著”的結果。
跪著?這又從何說起?蒙古國中間又發生了什么事呢?
1、歷史悠久
蒙古國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3世紀。當時,在成吉思汗的鐵血領導下,蒙古帝國赫然成立。
只是,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中間因內部勢力競爭,最終蒙古帝國分裂成了四個汗國。
最后,這四個汗國也悉數滅亡。
期間,眼看帝國一步步走向滅亡,居住在蒙古高原的蒙古人也想過復興國家。
但礙于自身力量實在過于薄弱,再加上國家大勢已去,中間雖付出了諸多努力,但終以失敗告終。
挫敗歸挫敗,但蒙古人始終沒有放棄。期間,蒙古人始終在尋找機會。
于,經歷了諸多屈辱,擺脫了明朝、清朝的統治,掙脫了俄羅斯的控制后,憑借著自己不屈的意志,1911年,蒙古人宣布獨立,建立了一個名為外蒙古的國家。
之后逐步發展,到1921年,蒙古人宣布蒙古國成立。
蒙古國成立后,蒙古人民信心滿滿。
他們欲以通過自己的力量,恢復蒙古國過去的輝煌,讓蒙古人民過上愈發幸福的生活。
不想,事與愿違,他們以為的,終究只是他們以為的。
正如我們開頭所言,蒙古國經過數百年的發展,非但沒有恢復以往的輝煌,反而一直在走下坡路。
而其中,最為根本的,和蒙古國所處的地理環境分不開關系。
2、種種原因
蒙古國自然資源和礦產資源豐富。因其礦產資源豐富,一度被稱為世界主要礦產資源國之一。
只是,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是一回事,會不會用又是另外一回事。
起初,蒙古國人民試圖通過開采、出售礦產給其他國家,以帶動國家經濟增長。
不想,理想很美好,現實很骨感。問題出在了修建鐵路上。
要想將這些東西運出去,蒙古國只得先修建鐵路。
為盡快建成鐵路,蒙古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不想,最后鐵路建成卻不能用。
原來,蒙古國一直在閉門造車。
要想將這些東西運送到其他國家,蒙古國修建的鐵軌軌距勢必要和其他國家的一致,以便到別國時好連接。
不想,蒙古國修建鐵路時,用的竟都是標準的蘇式寬軌。
如此,蒙古國火車抵達中國時,便不能和中國軌道順利結合。
奈何,鐵路已經建成。為此,在蒙古國火車快抵達中國時,只得先換裝,后再和中國接軌。
蒙古國的貨品運送到其他國家,也是同理。
期間費時費力不說,還大大增加了運輸成本。
為改變現狀,隨后,蒙古國政府當即下令重新修建鐵路。
而這一來一去,便又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時間,這讓剛開始發展,還沒怎么營收的蒙古國不禁雪上加霜。
礦產資源不能很好地運出去,國家便沒有營收,沒有營收,國家便無力發展其他行業,逐步形成了惡性循環。
當然,也有人說,既然不能走陸運,那為什么不嘗試著走海運呢?實則不然。
蒙古國屬于內陸國。內陸國,即沒有海岸線。
為此,蒙古國想通過海運的方式,將礦產運出去的想法只能作罷。
蒙古國自然也想過發展新興科技,用科技帶動產業生產,推動國家發展。
但因過去的種種,再加上建國時間短,整個國家從上到下,教育意識相對淡薄,國家在科學教育上的投入較少。
而科研又是一個很燒錢的活。為此,國家青年即便有心鉆研科研,也沒有足夠多的途徑接觸科研。
如此,蒙古國的科技發展也很是緩慢。
國家的科技發展跟不上生產,周邊鄰居戲稱蒙古國的礦產資源為“只能干看著的金山”。
蒙古國同樣也想過開發森林、草原等資源。
蒙古國雖擁有諸多森林,草原,但因蒙古國人口相對較少,對草原的管理不夠完善,再加上自然氣候多變等原因,蒙古國的土地沙漠化嚴重。
民眾也想過改善這種現狀,但礙于自身力量實在過于薄弱,期間雖付出了諸多努力,但也沒能從根本上改變什么。
“我們植過樹,圍過圍欄,能做的我們也都做過,但都起不了太大作用?!?/strong>
無奈于現狀的同時,民眾不禁苦笑道,“在絕對的力量面前,個人能力微不足道,在大自然面前,我們屬實是太過渺小了。”
3、崩潰欲裂
再就是畜牧業。在外人看來,蒙古國草原眾多,水草肥美,很適合養殖各種牲畜,可以通過出售牲畜的方式發家致富。
同樣,理論不同于現實。
蒙古國民眾確實大力養殖過牲畜,但礙于其自然氣候多變,冬季時分寒潮頻發,牧民們雖早早做好了準備,但仍有牛羊會被成批成批凍死。
除極寒天氣外,肆虐的沙塵暴也是牧民們養殖牲畜的勁敵。
牧民們在養殖牲畜時,還經常會碰上沙塵暴。
經驗出真知,牧民們雖也能適度預測沙塵暴的到來,也會事先做好充足的準備,但架不住其破壞力大,牛羊被大批卷走也是經常的事。
據統計,僅2021年,就有約300萬只牛羊在這種極端天氣中丟失。
自然災害,再加上牲畜病死老死等原因,一年下來,牧民們損失慘重,收入不容樂觀。
牧民們心酸至極,但又沒有更好的辦法。
無奈歸無奈,但日子還得過下去。民眾們只得尋求其他活下去的辦法。
牧區無法生存,民眾便向人口相對較多,經濟較發達的首都烏蘭巴托跑去。
但來到城市是一回事,能不能留下來又是另外一回事。
為生存下來,一無足夠積蓄,二無一技之長的民眾只能生活在離市中心很遠的郊區。
平日里,他們只能住在城外邊的帳篷里,取暖只能用撿來的劣質煤炭。
因煤炭質量不達標,燃燒時會產生大量的有害物質,這又造成了嚴重的空氣污染。
而這也是烏蘭巴托的天空經?;颐擅梢黄母驹?/strong>。光生存下來還不夠,他們還得生活。
為生活下去,民眾四處求職,但礙于烏蘭巴托的基礎設施有限,能提供的社會崗位又少,民眾雖付出諸多努力,但仍無法改善自己的生活。
憤懣于現狀的同時,民眾只得尋求其他活下去的方式。
如此,違法犯罪便成了他們的常態。
女性為生存下去,便會走上出賣自己的道路,而這也是蒙古國一步步淪為風俗大國的根本原因。
據統計,當今約有2萬多人從事風俗業,而這還不包括隱匿在暗處的風俗業從業者。
實則,蒙古國之所以會一步步墮落到當今地步,除以上原因外,最為根本的是,他們沒有立足于本國實際情況,不能實事求是,從本國實際出發,制定適合自己國家的發展路線。
科技不行,國家便應該大力發展科技;畜牧業不行,國家便應積極尋求幫助,用新興技術發展畜牧業,最大程度上減少損失……
簡而言之,只要他們能實事求是,立足于國家實情,制定對應的方案,國家走出困境指日可待。
對于這件事,大家還有什么別的更好的看法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