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酷暑,冰飲成為降溫神器。不過,福州不少消費者發現,到手的部分飲品“一杯飲料半杯冰”,要么感覺不夠喝,要么感覺越喝越淡。不少人認為,這是飲品店想借此降成本。
問題來了!目前,市場上各大茶飲品牌對于冰量是否有統一標準?在冰塊的應用上又有哪些新的做法呢?
消費者:一杯飲料半杯冰
“只花2.9元就買到一杯冰咖,感覺挺好的。就是還沒兩口就沒了,感覺很不滿足?!?月16日上午,市民鄭女士坐在北大路一家飲品店里,面前放著一個咖啡空杯。
這份冰咖飲品里充斥著大量冰塊
打開蓋子,可以清晰看到,杯子近半容量裝的是冰塊。鄭女士說,這款冰咖杯子容量是450毫升,粗略估算,杯中的冰塊“體積應該有兩百毫升”。
實際上,鄭女士有想過不要冰塊,只是點單頁面提示,“為保證風味口感,不支持去冰/少冰”。
對于這種情況,不少消費者都表示“經歷過”。
市民王女士說,她在一個茶飲品牌的小程序上下單,確認其飲品有多種冰量選項,自己選擇了“少少冰”,“但到手一看,商家還是大量添加冰塊。快樂到手少一半”。在她看來,這就是一種變相的偷工減料。
不同品牌冰量標準不統一
商家到底是怎么設置冰塊數量的呢?記者在蘇萬寶商圈、東街口商圈的多家飲品店展開調查。
在一家星巴克門店,店員告訴記者,“可以選擇加冰、少冰或者去冰。如果要加冰,‘正常冰’的冰量大概是距離杯口三指寬,‘少冰’則是約兩指寬冰量”。
在一家霸王茶姬門店, 店員表示,“有的產品能選標準冰或者少冰,不能去冰;有的產品則是可以去冰的。以原葉鮮奶茶大杯為例,‘標準冰’就是茶湯牛奶出完統一加到600毫升刻度,‘去冰’的話會加到650毫升,然后把冰去掉”。
一番走訪下來,記者發現各品牌飲品含冰量標準不一,有的低至10%以下,有的則高達30%以上。不少品牌甚至無法提供“少冰”或“去冰”選項,限制了消費者的自由選擇。
不過,商家也有自己的觀點。多個茶飲品牌門店經理表示,不同的冰量對應不同的飲品,每一個產品的冰量和糖度都有測試好的奶量和茶湯量,所以他們不能自主進行去冰操作。
“之前有顧客建議,將奶茶凍成冰塊,這樣化了之后還是奶茶。其實這也做不到,因為不同消費者對甜度、奶的類型要求不同,制作起冰塊也有難度?!睎|街口一家茶飲品牌門店的林店長說。
建議統一加冰標準避免糾紛
早在2023年8月,中國消費者協會與中國商業企業管理協會就曾聯合發文,倡議飲品加冰需以尊重消費者合法權益為前提。然而,由于倡議不具有強制性,且飲品加冰也著實難有一個統一操作標準,所以,該問題至今難以解決。
對此,福建中美律師事務所林律師說,商家如果沒有在商品頁面上明確標注不能去冰或少冰,那么就應該按照消費者的備注要求來制作飲品。
同時,建議茶飲品牌能夠按統一的標準添加冰量,或者在產品詳情頁里放一張標準冰、去冰、少冰的示意圖。
消費者如果發現所購買的飲品存在冰量過多等問題時,首先要做的就是留存證據,通過拍照、錄像等方式,清晰記錄飲品的實際狀態,包括冰量、飲品剩余量等關鍵信息,這些證據將成為后續維權的重要依據。同時,要保留好購買飲品的小票或訂單記錄,上面包含了購買時間、地點、飲品名稱及價格等重要信息,向市場監管部門等相關機構投訴維權。
記者 江海 文/攝
新媒體編輯 蘭超
監制 管慧 邱泉盛
福州晚報新媒體出品,轉載請注明出處
關注福州晚報,獲取更多資訊
點亮和
轉發分享更多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