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貴陽7月17日電 (黃峰 楊情麗 鐘明秀)盛夏時節,綠意盎然。在貴州省安龍縣梨樹村,“學法以明道、用法以立身”的標語在陽光下格外醒目。這個連續多年實現“零訴訟”的村莊,正是貴州法院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以法治力量描繪鄉村振興新畫卷的縮影。
近年來,貴州法院系統將法治基因深植基層治理肌理,通過“以法促振興、跨域便民、防治結合”三大路徑,為基層社會治理注入強勁動能。
以法促振興 繪就鄉村新畫卷
“以前村民為爭棵果樹都能打起來,現在大伙遇事先翻村規民約。”貴州省惠水縣擺金村黨支部書記感慨說。這一變化源于惠水法院創新“法治+村規民約+房長制”治理模式:法官指導修訂21個村寨民約,將贍養義務、生態保護等納入條款;遴選族老擔任“房長”聯動調解,三年來轄區糾紛訴前化解率顯著提升。
司法服務更向產業一線延伸。在貴州省雷山縣,一家招商企業流轉茶園投資500萬后,因土地流轉爭議,兩村民竟驅趕山羊啃食茶園。法官抽絲剝繭,運用“嘎百福”解紛工作法整合資源,幫助村民解決銷路,最終實現企業、村民、村委會、政府“一案五滿意”。
資料圖:貴州從江法院干警到小黃村開展返鄉人員普法暨送溫暖活動。從江法院供圖
聚焦貴州“土特產”,法治保障無處不在: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法官為苗繡、銀飾等非遺傳承創新提供專項服務;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法官深入田間為精品水果產銷鏈做“法治體檢”,確保“黔貨出山”暢通無阻……
跨域便民 異地易辦提升幸福感
曾經,山高路遠讓訴訟成為山區民眾的負擔。貴州省冊亨縣村民回憶,過去為普通案件需數次往返縣城,單程近兩百公里山路。如今,貴州法院依托智慧法院建設,在線訴訟、跨域立案、遠程庭審讓“指尖訴訟、掌上辦案”成為現實。
資料圖:貴州普安法院干警前往地瓜鎮“白葉一號”基地開展環境保護法治宣傳活動。黔西南州中院供圖
貴州省貴陽市花溪法院日前遠程調解一起財產損害案:外地游客排隊時手機被撞壞,雙方爭執不下。法官組織多輪線上調解,釋法明理,最終被告當場微信賠付。當事人寄來錦旗稱贊:“云端司法顯公正,線上便民暖人心。”
為打通服務“最后一公里”,司法觸角延伸至最末端:遵義將法官工作站嵌入鄉鎮綜治中心;畢節“無訟村居”星羅棋布;偏遠山區法官肩扛國徽踏上“馬背法庭”,把庭審“搬”到村民院壩火塘邊,讓司法溫度在跋山涉水中真切傳遞。
防治結合 解好治理“方程式”
貴州法院推動解紛力量前移下沉,在矛盾萌芽時精準干預。惠水縣布依族村落因婚戀糾紛引發家族對立,特邀調解員——一位德高望重的寨老,巧妙融合布依族“議榔”規則與《民法典》條款,成功促成和解,避免群體沖突。這類深諳民情、精通法律的特邀調解員隊伍,正成為基層解紛“生力軍”。
針對治理中的共性難題,法院及時發出司法建議促源頭治理——安順法院發現涉農貸款監管疏漏后發出建議,推動完善流程,有效預防批量糾紛,以“小切口”撬動基層治理“大提升”。
當下,貴州法院的新“楓”實踐,正繪就鄉村振興最堅實的法治底色。(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