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公安局普陀分局“一站式”執法辦案管理中心“三所聯動”調解矛盾糾紛。上海市公安局供圖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何春中
今年6月14日早晨7點,上海中考第一天。上海公安“社區少年服務隊”領頭人——上海市公安局虹口分局嘉興路派出所民警陳梁順(中國青年報2024年9月11日《警隊里的“青少年問題專家”陳梁順:化解成長的煩惱》報道),就來到他幫扶的少年小袁家樓下。
考前,小袁曾對父母表示,想請陳警官送考。
作為警隊里的“青少年問題專家”,陳梁順全力滿足了小袁的愿望。考試期間,他全程護考,做小袁“最堅強的后盾”。
2023年以來,為貫徹“派出所主防”理念,上海公安機關探索超大城市矛盾糾紛全量排查、閉環化解路徑,牽頭建立派出所、司法所、律師事務所“三所聯動”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著力把矛盾糾紛依法、就地、高效化解在基層和初始階段。
上海市公安局提供給中青報·中青網的最新數據顯示,目前,上海全市16個區的353個公安派出所已全覆蓋建成“三所聯動”糾紛調解室,共有220余家司法所、260余家律師事務所參與,有950余名人民調解員、770余名簽約律師集中入駐。
近兩年來,上海公安機關通過建立社區少年服務隊、社區微網格治理、織密解紛網絡、匯聚多元化解力量等舉措,不斷豐富拓展“三所聯動”機制內涵和外延。“三所聯動”機制在上海這座超大型城市落地生根,結出了和諧穩定的“繁花碩果”
“三所聯動”調解矛盾糾紛,真正做到“案結事了”
今年3月底,普陀分局接報一起故意傷害案件。案件起因是一男子王某在工作時,因瑣事與同事李某發生爭執,后上升為肢體沖突,最終導致李某受傷。
接報后,民警立即趕赴現場,將涉事雙方帶回普陀分局“一站式”執法辦案管理中心作進一步調查。
由于該案系工作瑣事引發,且涉事雙方都是平日里抬頭不見低頭見的同事,承辦民警認為,倘若只是簡單處置了事并不能起到案件閉環的效果。
后經“一站式”執法辦案管理中心民警協商,第一時間對本案啟動“三所聯動”機制,召集涉事雙方進行調解。在“一站式”執法辦案管理中心“三所聯動”糾紛調解室內,承辦民警召集了律師、司法所工作人員等調解力量和涉事雙方到場。
雖然王某和李某都想調解了事,但是對于醫藥費的賠償問題,雙方卻遲遲無法達成一致。
司法所工作人員見狀,便根據人體損傷程度制定賠償金額的標準對雙方當事人進行了解讀,提出了一套折中方案。
律師則從法律角度出發,對雙方進行釋法說理。
傷情鑒定專家也結合傷者的病例等材料,依法給出客觀、公正的咨詢意見。
在咨詢意見基礎上,人民調解員結合王某實際收入情況,聯合民警一起對李某一家開展“柔性引導”。
最終,雙方就賠償一事達成共識,王某現場向傷者李某及家屬鞠躬道歉,傷者接受并握手言和,案件得以圓滿化解。
“在實際辦案過程中,有一些輕微傷刑事案件,很多都是偶然事件,且這些案件當事人常常身處同一社會關系鏈條。”承辦民警陳警官分析,“如果僅僅只是處理案件本身,容易埋下問題隱患。在辦案中心里,設有‘三所聯動’工作室,還有專業的司法鑒定專家一起參與,在偵查階段我們就可以開展調解工作,大大提升了辦案質效!”
上海市公安局治安總隊基層基礎工作指導支隊副支隊長陳可峰介紹,近兩年,上海市公安局普陀分局有效整合資源,立足源頭治理,在“一站式”執法辦案管理中心內專門設立“三所聯動”糾紛調解室,并探索建立“三所聯動+司法鑒定”工作機制,為當事人提供更加公正、高效的調解及專業技術服務,提高了糾紛案件的處理質量和效率。
社區少年服務隊,守護青少年成長道路
孩子的事,是百姓心中“天大的事”。
2024年年底,上海市公安局浦東分局祝橋派出所“啟帆哥哥”社區少年服務隊以“不拋棄、不放棄”的信念,用100天的溫情守護,感化了一顆蒙塵的心,讓迷途的孩子重新“揚帆起航”。
在總結上海市虹口區相關經驗做法基礎上,上海市公安局、市教委、團市委、市婦聯等部門聯合制發意見,推廣組建社區少年服務隊,吸納更多青少年工作經驗豐富的民警、教師、社工等力量充實社區少年服務隊。
對存在突出家庭矛盾、厭學逃學、沉迷網絡等情況的青少年,社區少年服務隊開展“一對一”結對幫扶,從源頭預防和減少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等問題,形成覆蓋全市的關愛幫扶網絡。
社區少年服務隊成立以來,已累計化解涉青少年矛盾1400余起,結對幫扶問題青少年950人。
今年以來,上海公安社區少年服務隊聯合上海人民滑稽劇團共同打造了“警察哥哥姐姐聽你說,成長路上共攜手”社區少年服務隊宣傳展示活動。
該活動突破傳統宣講模式創新打造“警藝融合”宣傳路徑,將安全知識、法律常識等編排成節目,用形象的肢體語言、爆笑的臺詞演繹出來,讓安全教育不再枯燥乏味,通過深入校園、社區,真正點亮每一位孩子的“心燈”。
織密解紛網絡,匯聚多元化解力量
“三所聯動”關鍵在“聯”。
陳可峰表示,基層遇到的矛盾糾紛往往成因復雜,僅靠基層力量有時化解難度較大且成效不佳。“三所聯動”機制依靠黨委政府牽頭抓總,以派出所、司法所、律師事務所為主體,整合職能部門、公檢法機關、群團組織和具有調解職能的各方力量,共同參與矛盾糾紛排查化解,著力構建“1+3+N”的協同解紛模式,使多元化解體系更具張力。
對于調解過程中發現的社會治理問題,特別是帶有普遍性、行業性的風險苗頭,相關責任部門依托“三所聯動”機制及時介入協同處置,推動“個案智慧”成為“類案經驗”。
近年來,婚戀中介服務漸受熱捧,但由于部分婚介機構存在信息審核不嚴、“紅娘”資質不規范、退款難等問題,引發了一系列消費糾紛,甚至轉化為治安問題。
為最大限度預防減少此類矛盾糾紛,上海徐匯警方依托“三所聯動”建立健全跨部門合作機制,會同民政、司法、市場監管等部門,通過聯合檢查、服務質量評估、提請有關部門修訂完善行業規范等措施,推動婚介類糾紛源頭治理。
在陳可峰看來,“三所聯動”之所以能得到市民群眾的高度評價,“關鍵在于它符合上海超大城市社會治理的規律特點,實實在在解決了老百姓的‘急難愁盼’問題。”
作為新時代“楓橋經驗”的上海實踐,“三所聯動”堅持“法在前、理跟上”,具有多元性、專業性、權威性、群眾性的特點,已成為推進上海城市基層治理現代化的關鍵實招。
上海市公安局治安總隊統計的最新數據顯示,上海公安機關依托“三所聯動”機制已累計化解矛盾糾紛247萬余起,化解率達99.8%;為群眾提供“家門口”免費法律服務7萬余次;關愛幫扶獨居老人、青少年等特殊群體7000余人次;助力公眾安全感連續第12年提升。
陳可峰表示,下一步,上海公安機關將會同有關部門,進一步加大矛盾糾紛排查化解、社會治安風險防控等力度,讓“三所聯動”機制結出更多碩果,為超大城市基層治理現代化創造更多“上海經驗”。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